史上最偉大的十大神奇的字(這些神奇的名字)
2023-10-18 13:11:20 1
峭壁連崆峒,攢峰疊翠微
鳥聲堪駐馬,林色可忘機
這兩句詩出自
寫於肅宗乾元二年的《赴彭州山行之作》
彼時高適為彭州刺史
這首詩便是其赴任彭州途中寫下的
他讚嘆了彭州一帶
雄奇深邃而又峭拔峻偉的龍門山脈
這座橫亙在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之間的雄奇山脈
正是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發源地
這裡誕生了許多古樸脫俗、俠氣怦然的名字
將一種嚮往深深寄託
將一種美印刻於心
遊弋在這些令人著迷的名字裡,人似乎也獲得一種自由,不必拘泥於此時此地,而可以在「龍門七陣」的不同時空中自由穿行。見那山是宋畫中的山,便覺入了畫中遊;看那月是李白的月,便也有同樣的寂寞湧上心頭;看那潭中搖曳著王維的倒影,便也覺心中空無一物。湔江水奔騰無息,彭州也在方圓動靜之間,每每透出新鮮的朝氣來。翩翩是牡丹
Danjing Mountain
天府金彭,一城因一物而美麗,牡丹傾城,透過丹景山的名字走進歷史,回望天彭牡丹的勝景,便能領悟之中滲透著的人文力量。天彭牡丹的歷史最早是和彭人始祖彭祖聯繫在一起的。學者海洋《中華丹文化的發源地——丹景山》一文裡表述,古彭人及彭祖在古彭州丹景山一帶生存,這裡每年盛開的一種鮮花,因其有特殊功效,又加花色如丹,故稱其為「牡丹」。後世人稱此山「丹景第一」,故名為「丹景山」。
唐詩,作為唐代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詩詠牡丹的佳作讓丹景山的風姿增添了更多的詩韻和俠義,在牡丹文化史上獨樹一幟。成都花會是成都歷史上的一張名片,丹景山的天彭牡丹自然是花會中的重要內容。唐代大詩人杜甫曾在此生活,詩讚成都為花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如今,這裡不僅展陳著以「牡丹」為名的彭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還不斷嘗試著更新和突破,讓美學以更時尚、更年輕的方式,走入人們的生活。
人近山,便是「仙」
Mountain climbing
古人造字極妙,人近山,便成了「仙」。葛仙山,原名白石山,亦稱道場山、上清山;又名五鬥山,因山有東、南、西、北、中五鬥峰故名;再稱蓮花山,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登葛仙山,《唐書·文苑傳》記:「勃嘗登葛仙山曠望,慨然思諸葛武候之功,賦詩寄情」。王勃見此山眾峰羅列,狀若蓮花,曾著《蓮花峰賦》,朱書於葛仙殿壁,故該山又有蓮花山之美稱。
葛仙山鎮(原名萬年鄉)歷史悠久,其史可追溯東漢末,距今已有1800多年。三國時,諸葛亮屯軍植桑境內。《華陽國志》上即有「官桑」(即今官倉村)之名。山平水闊之際,它以明月為印章,以大地為宣紙,以驚濤為濃墨,洋洋灑灑寫下彭州的韻味風華,寫下揮之不去的鄉愁,寫下彭州人生生不息的長歌。
跨越世紀的浪漫回憶
Romantic memory
通濟坐落在湔江東岸邊,天台山腳下。遠山、清流、白雲、鄉居相互映襯,有人曾這樣描繪:天台殘雪映照生輝,玉村秋月依江搖曳。夏末秋初來此避暑,有緣的人會看見一輪清月懸掛於白鹿頂,舊時的文人騷客還給她取了一個文雅的名字:金鐘曉月,這也是舊時彭縣八大風景之一。種種絕妙的氣象,從來都是彭州人繾綣的想像。
通濟在彭州人的記憶裡,是一份特別的情愫。通濟又名青棡林,歷史文化悠久,可追溯到遠古魚鳧時期。據考證,古蜀人農耕漁獵活動主要區域在今黃村壩平原及周圍丘陵地帶,秦漢時期為湔氐縣治所在。明末,因地處湔江渡口要津、「三河七場」中心,取「接濟交通,發展經濟」之意,命名為通濟。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Eutopia
小魚洞的名字,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引無數人為之折腰。和小魚洞有關的描述,總是輕描淡寫中,卻有歷史的厚重,也有詩意的美好。這些交織在一起,就是彭州山水夢裡最動人的樂章。小魚洞古名丙穴,是古蜀人的繁衍生息之地。據說,夏代初期,古蜀王蠶叢立國於青海、甘肅及與四川西北部交匯處一帶。由於受到殷商的攻擊,一支古蜀人翻越九峰山而下,在湔江河邊落腳。他們順著地勢向南前行,一直來到這裡,依照山勢,壘石為穴。
小魚洞與萬春鎮魚鳧遺址以及廣漢三星堆遙相呼應,成為古蜀文明的重要一環。嘉慶《彭縣誌》曰:小魚洞,在縣西北七十裡,源出琅岐山,空中深邃莫測,即彌濛水也。清代康雍年間,這裡逐漸形成集市,並正式建場,更名小魚洞。人們在山水間,做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源夢。
迢迢山水有詩性
landscape
連綿起伏的龍門山脈腳下有一處美景,名曰:「磁峰」。磁峰山舞龍蛇,蜿蜒奔騰,飛瀑流瀉,鳥語花香,且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有「世外桃源」之感。在層層雲霧包裹之下的磁峰,實是一處時間的道場。你可以忘記時間,享受慢生活的節奏,也可以超越時間,去尋蹤千年以前的共鳴。還可以看時間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將一段歷史淹沒在塵埃中。
磁峰相傳是蜀人先祖魚鳧、杜宇繁衍生息之地,唐宋時稱「金城鄉」,「初唐四傑」王勃在遊覽後,留下了「冰壺精鑑,遙清玉壘之郊;霜鏡懸明,下映金城之域」的文句。境內鹿坪子、廟子坪、桐子園、木瓜園、大石門等地均屬蜀人先祖魚鳧、杜宇繁衍生息之地(見任乃強《四川上古史新探》)。因著這些歷史傳說,迢迢山水,都有了詩性。在磁峰,體味大自然,怎樣把天地投影到畫卷裡,把彭州人帶到悠悠的時光。
太陽神鳥起飛的地方
the Solar Divine Bird
與山之間的照映,亦是記憶深處的美妙迴響。寶山,美如其名。是這裡的秀美山川滋養了一代代寶山優秀兒女,更是一代代勤勞智慧的寶山人成就了這裡的繁榮景象。寶山,靈如其名。三千年前,當古蜀先民把對太陽的崇拜,幻化為精妙絕倫的太陽神鳥,神鳥便從湔江之源起飛,發出最炫目的光耀,寶山敲起石磬——飽浸著文化精神的聲音,就這樣在彭州人的心裡,跳躍了三千年。
當代,是三千年悠遠的終點,也是無限未來的起點。寶山的精神總是被文化藝術的高揚與自由捲入,於是在今天的城市裡,文化藝術和創意之花,如星般散落。
時間博物館
museum of Time
「白鹿渺渺隨仙惟古鎮鵑啼依稀蜀韻,丹花盈盈語客有教堂詩唱仿佛歐風。」著名詩人流沙河的題詩,描繪出一幅如仙境般的水墨畫,也是對白鹿山水的生動刻畫。好像順著詩意,就能進到青色漫漫溼衣衫的白鹿頂。
白鹿頂即白鹿山,這裡就像一座時間的博物館,娓娓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從古至今,有關它的詩詞眾多,人文與自然在這裡十分和諧。清代賀維翰《登白鹿頂》寫道:「我彭山勢何崔嵬,九峰鎣華並天台。天台迆北白鹿頂,峰巒秀出無塵埃。玉壘諸峰排笏近,峨眉金頂遙相陪。東山遠約亙綿雒,西南峻岭起邛崍。」林之清幽,可以造夢,水之涓流,足以比酒。有山,有人,才有了城。
《華陽國志》等古籍皆有對白鹿山的記載,今通稱白鹿頂。據文獻記載: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敗績,為秦軍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鄉,死於白鹿山,開明氏遂亡。因此,白鹿見證了古蜀國的覆滅,白鹿之名源遠流長。一個世紀前白鹿頂就已成為西方傳教士心目中的避暑勝地,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獲得者伊莎白 · 柯魯克(Isabel Crook)在白鹿頂山上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一個地方能因名而美
名也能因它而美
看著這些名字
好像是遊走在一首首短詩裡
它們懷揣著溫度
穿越了千百年的光陰
山水為骨人文為魂未來的彭州
將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期數:2536期
文:劉代萱 網絡
圖:張勇 張經亞 冮志秀 唐雪程 喬剛
編輯:劉代萱 責編:孫小潔 編審:馮豔麗
有一種美好生活,叫彭州!
「品鑑彭州」微信徵稿啦!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夥伴們,「品鑑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徵集優秀稿件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葉韜 馮豔麗
責任編輯:梁丹 龍洋 劉倩
編輯: 孫小潔 劉代萱 鄧茹月 魏悅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