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安塞腰鼓女生舞(漢族民俗舞蹈安塞腰鼓)

2023-10-18 14:13:23 2

安塞腰鼓女生舞?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安塞腰鼓女生舞?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安塞腰鼓女生舞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安塞腰鼓起源於榆林橫山,在明代後期,由於災荒與農民起義,安塞已經人煙稀少,現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橫山遷過來,也把橫山的腰鼓帶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採,並為世界矚目。

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與性格。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近年來,它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

主要特點:安塞腰鼓是流傳在陝西省北部安塞縣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展現了陝北人民的一腔熱血,是陝北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剽悍威武,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威猛剛烈,鏗鏘有力,舞姿優美,瀟灑大方,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安塞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集中表現了陝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後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海外,堪稱「中國一絕」和「中國第一鼓」。安塞腰鼓從農村打到城市;從黃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打到天安門前;從自編自演走向電影電視屏幕;從農運會打到亞運會;從陝北的窮山溝走上世界領獎臺。安塞腰鼓以它獨特而精湛的藝術打遍全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不僅是黃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國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據不同的風格韻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輕鬆愉快、瀟灑活潑,動作幅度小,類似秧歌的風格;「武腰鼓」則歡快激烈、粗獷奔放,並有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動作,尤其是鼓手的騰空飛躍技巧,給人們以英武、激越的感覺。目前,文、武腰鼓逐漸結合形成新的風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鄉與真武洞兩地最有特色。它們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群眾憨厚、淳樸的氣質和性格特徵。特別在表演中,又有機地揉合了民間武術和秧歌舞動作,有弛有張、活而不亂,進退有序、氣勢磅礴、渾厚有力。群眾贊之為「式子慷慨碼子硬」。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參加了國慶六十周年天安門廣場的群眾遊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並編成冀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中第二十九課和蘇教版語文6上語文書中第十四課《安塞腰鼓》。

歷史起源:安塞腰鼓源於戰爭和祭祀,後來演變為民間的娛樂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安塞腰鼓可有幾千人一起演奏非常壯觀。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安塞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成績:1984年,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電影《黃土地》劇組走進了仍然比較封閉的安塞。他們要在這裡尋找一種與黃土地相契合的、充溢著生命原動力的民間舞蹈。他們選中了腰鼓。拍攝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襖褲、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布帶的精壯的陝北漢子,腳踏厚厚的黃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齊齊地舞了起來。他們前進、後退、踢腿、轉身,展轉騰挪如入無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龍,酣暢淋漓,飛揚激越。攝製組的人們震驚了,陶醉了。當拍攝到最後一個鏡頭:鼓手們從山坡後面湧上來時,只見黃塵滾滾,人影恍惚,震天的鼓聲和150條漢子的吼聲交織在一起,猶如黃河咆哮、萬馬奔騰,在場的人熱烈鼓掌,激動得快要瘋了。從此以後,安塞腰鼓一發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黃土地: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上奪得最高獎項;1989年,臺灣電影人凌峰將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專題片《八千裡路雲和月》,並作為片頭鏡頭;1990年,安塞腰鼓敲進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大放異彩。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別參加了香港回歸、國慶50、60周年慶典以及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亞太活動周等重大活動。目前,安塞全縣有腰鼓協會140個,骨幹腰鼓手達到了19115人。

文化:如果說悠揚高亢的信天遊是黃土高原的憂鬱的詩情,那麼安塞腰鼓就是這片土地的頑強生命的吶喊和奔突。這是一種民間的舞蹈,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有濃厚的當地人民生活的氣息。

表演:「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陝北腰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一些主要流傳地區,幾乎是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傳承,經久不衰。正由於它流傳的時間長、範圍廣,參加的人數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動律雖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和習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安塞腰鼓由來已久,本是古代軍旅以增軍中士氣及傳遞情報所用,這裡是用來表達勝利的歡呼和豐收的喜悅。頗密的擊鼓聲,強悍的步伐,變幻的陣勢,雄壯的吶喊,盡現男子陽剛之美,在國際上極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採用集體表演形式,鼓手(稱「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則數十人,多時可達百餘人。隊伍包括拉花女角、傘頭、蠻婆、蠻漢等角色,和「跑驢』、「水船」,等各種小場節目組成浩浩蕩蕩的民間舞隊。在表演上強調整體效果,要求動作的整齊統一和隊形變化的規範性,主要通過鼓手們豪邁粗獷的舞姿和剛勁有力的擊鼓技巧,充分展現生息在黃土高原上的男子漢們的陽剛之美。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動習俗。過去,多在喜慶節日和廟會中演出,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是集中的活動時間。活動開始前,要由廟會會長(由各村推舉產生)先組織祭祀活動,稱為「謁廟」:舞隊在傘頭的帶領下,敲起鑼鼓,吹著嗩吶,有時還要抬著整豬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廟燒香敬神,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在廟內廣場踢打一陣,意在娛神。「謁廟」結束,正月初八九後,腰鼓隊便開始了挨門拜年活動,俗稱「沿門子」。當地有這樣一句諺語:「鑼鼓嗩吶直響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眾也都坐不住了。這時,腰鼓隊按村中情況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窯前表演一陣,傘頭根據各家情況,觸景生情演唱幾段吉利秧歌,以表賀年之意。主家則認為腰鼓隊進院入戶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災免難、四季平安。這可能是 安塞腰鼓古「鄉人儺」的習俗遺風。有時兩隊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傘頭互唱秧歌,共賀新年,讓道而行,但有時也會出現互不讓道的情況,此刻就要競技賽藝,爭個高低。兩隊鑼鼓大作,嗩吶聲、腰鼓聲,好似春雷滾動。鼓手們盡情擊打、跳躍,如瘋似狂,打至高潮,鼓樂暫息,由雙方傘頭出場對歌,這也是競賽技藝的一個方面。直至有一隊陣角先亂,動作不齊,鼓點、隊形也都統一不到一塊或對歌對答不上時,就算輸了,於是主動讓道,讓勝者先走。

「沿門子」結束後,鄰村之間的腰鼓隊還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訪,進行交流演出,這和陝北秧歌一樣,稱之為「搭彩門」。正月十五時,各村腰鼓隊雲集廣場,開始了互比互賽活動。各路鼓手各顯身手,互比高低,成為一年裡腰鼓表演的高潮。這不僅活躍了農村春節文娛活動,還通過彼此觀摩、切磋技藝、推動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當晚還要舉行「轉燈」(也稱「轉九曲」),幾乎是人人爭遊,闔家同轉。屆時鼓樂齊鳴,燈光閃爍,腰鼓隊在前引導,眾人隨後,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腰鼓隊的活動常延續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罷土地神後方告結束。此後,老鄉們就安心去準備春耕生產了。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為「路鼓」和「場地鼓」。

「路鼓」是腰鼓隊在行進中邊走邊舞的一種表演形式,前由兩名傘頭領隊,後隨由挎鼓子和拉花組成的舞隊乙-傘頭身後緊隨的一位挎鼓子,稱「頭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藝精湛的擊鼓能手,全隊的動作變換和節奏急緩,統由他來指揮。隊伍的後部,是扮成蠻婆、蠻漢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孫悟空、豬八戒等唐僧取經中的人物,隨意扭動,逗笑取樂,以增添節慶的歡樂氣氛。「路鼓」由於在行進中表演,一般動作簡單,幅度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馬步纏腰」等動作。常用的隊形有「單過街」、「雙過街」、「單龍擺尾」、「雙龍擺尾」等。

「場地鼓」是指腰鼓隊到達表演地點,打開場子後的表演形式。開始時由傘頭揮傘號令,頓時鼓樂齊鳴,眾舞者隨傘頭翩翩起舞。這一段叫「踩大場」,表演節奏緩慢,目的是打開場地,拉開隊伍,穩住觀眾情緒。第二段載歌載舞,表演節奏漸快,動作幅度較大,隊形變化繁多。常用的隊形有「神樓」、「古廟」、「神前掛金牌」、「富貴不斷頭」、「和尚遊門」等。到引出「太陽弧」圖案後,傘頭站到場中央領唱秧歌,唱詞視場合和對象而定,「謁廟」時,有拜廟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觀眾拜年問好的,也有喜慶豐收和祝願吉祥等內容。傘頭唱時,眾舞者在場邊慢步轉圈,並重複接唱每段的最後一句,俗稱「接後音」。唱完後,傘頭退出場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場表演,走出各種複雜多變的隊形。此刻不受時間的限制,舞者盡情表現各自的技藝絕招,情緒熱烈,起伏跌宕,使表演達到高潮。

近年來安塞腰鼓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場地鼓」時由挎鼓子在場內單獨表演。眾鼓手在頭路鼓子的指揮下,精神振奮,擊鼓狂舞,此時只見鼓槌揮舞,彩綢翻飛,鼓聲如雷,震撼大地,聲勢逼人,極富感染力。這一段結束後,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場節目,如「跑驢」、「水船」、「高蹺」、「二鬼打架」、「大頭和尚」等。節目形式的多少,視各村的人才和條件而定。小場節目結束後,再接著表演一段大場腰鼓。此刻鑼鼓敲得快,嗩吶吹得緊,擊鼓更激烈,情緒更歡快,使整場表演在強烈的氣氛和高昂的情緒中結束。

大事記

20世紀40年代,安塞縣高橋鄉等處的腰鼓隊、秧歌隊曾多次到延 安塞腰鼓安棗園、楊家嶺給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和紅軍將士拜年。

1942年5月23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後,魯藝的文化工作者對安塞腰鼓進行改造,安塞腰鼓的內容,形式藝術性等方面都有深刻變化,服飾上結束古代武士風格,「白羊肚子手巾紅腰帶」成了腰鼓手的外表特徵,婦女從此進入秧歌和安塞腰鼓表演隊伍。

1947年至1949年,由安塞腰鼓改編的「勝利腰鼓」被紅軍將士即解放軍帶到了大江南。

1951年10月1日,安塞縣馮家營的蔡維傑、郭家卯子的曹懷勇等腰鼓手,來回步行50多天,以「陝西赴京演出團」的名稱,在天安門廣場為剛剛成立兩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祝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國家和各界觀看了演出。演出期間,中央青年文工團的和安塞學習了安塞腰鼓技藝。

1952年,在布達佩斯世界青年和學生聯歡藝術節上,中國青年文工團表演的安塞腰鼓獲得金質獎章,為新中國贏得了榮譽。

1959年,安塞腰鼓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拍攝。拍攝成功!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特別是破四舊期間腰鼓等民間藝術受到一定衝擊,腰鼓活動幾乎消失。

1974年起,安塞腰鼓開始調演匯演,各鄉鎮(公社)注重動作、技藝訓練的同時,為比賽獲勝,在服裝的色調、款式及頭飾等方面進行了大改革,腰鼓也從「模仿戰鼓結構,將柳木截斷, 鏤空城筒狀,蒙牛、羊皮於其上 」的自製階段走向社會購買階段,腰鼓自製式樣不統一的歷史在安塞基本結束。

1979年,由安塞文化館於志明等人為「安塞縣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編排的安塞腰鼓,在陝西省群眾業餘文藝調演中獲表演、創作甲等獎。

1981年,延安市(現寶塔區)粱村出土了一批宋、金時期的腰鼓、秧歌畫像磚。

1982年春天,中央、陝西省等有關單位來安塞攝錄有關安塞腰鼓的場面。

1983年春天,中央歌舞團在延安慰問演出時,專程到西河口山王河村觀看腰鼓表演,並從舞蹈的角度給腰鼓手們進行了指導,正月十五日,再次來到山王河村和腰鼓手們進行聯歡。

1983年,以安塞縣譚家營鄉的腰鼓隊為代表,參加了延安地區秧歌腰鼓及民歌調演,獲第二名。

1983年,甘泉縣雨岔鄉出土宋朝時期的秧歌、腰鼓畫像磚,動作、步伐、步態、道具和如今的秧歌、腰鼓幾乎一樣。

1984年,安塞縣以西河口鄉的腰鼓隊為代表隊,參加了延安地區秧歌、腰鼓調演,獲第一名。

1984年前後,榆林地區的綏德、米脂等地相繼出土了一部分東漢畫像石,其中的「擊鼓跳丸舞」、「鞴鞭鼓舞」都有今天腰鼓的身影。按時間推算,應該是公元初年,距今大約兩千年。

1984年3-4月,安塞縣小學少兒腰鼓隊參加全國少兒歌舞電視調演賽,獲陝西省二等獎,全國二等獎,在西安表演時與日本兒童聯歡。

1984年5月,以農民為主體安塞腰鼓隊參加了由陳凱歌任導演,張藝謀任攝影的故事片《黃土地》拍攝。鼓手們彩排,表演共兩天,每人報酬7元。安塞腰鼓手們首次得到工資。 1984年,當《黃土地》劇組走進了仍然比較封閉的安塞。他們要在這裡尋找一種與黃土地相契合的、充溢著生命原動力的民間舞蹈。他們選中了腰鼓。拍攝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襖褲、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布帶的精壯的陝北漢子,腳踏厚厚的黃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齊齊地舞了起來。他們前進、後退、踢腿、轉身,展轉騰挪如入無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龍,酣暢淋漓,飛揚激越。攝製組的人們震驚了,陶醉了。當拍攝到最後一個鏡頭:鼓手們從山坡後面湧上來時,只見黃塵滾滾,人影恍惚,震天的鼓聲和150條漢子的吼聲交織在一起,猶如黃河咆哮、萬馬奔騰,在場的人熱烈鼓掌,激動得快要瘋了。從此以後,安塞腰鼓一發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黃土地。

1986年2月,800餘人的腰鼓隊在縣城東三裡外的白坪山上和保小灘為中國、日本合拍的大型電視系列片《黃河》表演。安塞腰鼓的影頭和黃河壺口瀑布一起作為該片的片頭鏡頭。

1984年8月,香港、澳門暑假師生旅遊團100餘人專程來安塞觀看安塞腰鼓表演。

1986年12月7日,安塞腰鼓手劉延河、譚海則、白光東等人表演的《安塞腰鼓》參加了由文化部和中央電視臺共同舉辦的「全國民間音樂舞蹈電視大獎賽」,以絕對優勢獲大獎。從此,「安塞腰鼓」這一名稱在全國叫響。

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獎。

1987年春天,安塞腰鼓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聯歡晚會,並且是第一個出場表演的節目。鼓手有劉延河、譚海則、白光東等8人。 安塞腰鼓

1989年9月,300餘名腰鼓手,在首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同年秋天,260名腰鼓手參加了在西安舉行的中國旅遊節文藝節目演出活動。

1989年9月,安塞腰鼓手參加了北京國際電視周活動,在中國大劇院等處進行了多次表演。這次表演的鏡頭,作為中央電視臺「旋轉舞臺」片頭之一用了近三年。

1990年9月22日,425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中國政府舉辦的首次大型國際運動會,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相聚在北京」大型文藝演出,受到參加亞運會的各國貴賓和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等官員的盛讚,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也觀看了演出。

1991年8月21日,安塞腰鼓參加了陝西省第九屆運動會開幕式。

1992年5月,安塞腰鼓參加了瀋陽國際鼓文化藝術節。

1993年4月,安塞腰鼓參加了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以工代殿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節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

1993年9月8日至9月11日,安塞舉行了「首屆腰鼓、嗩吶、民歌大獎賽」,18支腰鼓隊參加了比賽。

1994年10月,第一本全面介紹安塞腰鼓的書籍《安塞腰鼓》,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發行,主編:張新德。

1994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45周年國慶的的天安門廣場慶祝活動。江澤民及時任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委員及黨政軍領導,各國駐華使節及首都各界群眾觀看了演出,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實況轉播。10月2日,安塞腰鼓隊又專門到人民大會堂為江澤民等中央領導同志做了專場演出。

1996年11月,安塞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腰鼓藝術之鄉」。

1997年9月,安塞縣舉辦了第二屆民間藝術節。全縣20支腰鼓隊在縣體育場腰鼓大賽中一決高下。

1997年7月1日,安塞腰鼓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的香港回歸慶典上做了精彩表演,7月2日又冒雨上街為香港各界群眾表演。香港20餘萬居民冒雨觀看了演出。

1998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在認真考核了安塞腰鼓等民間藝術及全縣文化建設等工作後,授予安塞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

1999年9月,由安塞腰鼓藝人教練的澳門中學生腰鼓隊,在澳門回歸慶典上進行了表演。

1999年9月10日,60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城市運動會」開幕式表演。

1999年9月13日,300名安塞腰鼓手在延安為中央電視臺國慶文藝晚會外景組表演。

1999年9月25日至10月5日,4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了「昆明世博會」陝西周的演出活動。

1999年10月1日上午,「陝西」號彩車上的17名安塞腰鼓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慶典閱兵式之後的群眾遊行彩車方隊中,向中央領導、駐華使節及首都各界群眾演出。這是安塞腰鼓首次在懸空移動的彩車上表演。

1999年10月1日晚7時30分,120名安塞腰鼓手在天安門廣場與各省級中央各部委的文藝代表團體共同歡慶建國50周年。安塞腰鼓是第一版塊中的第一個節目。安塞腰鼓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慶祝活動總指揮部」評為優秀演出團體。

1999年10月2日,137名安塞腰鼓手在工人文化宮太廟前參加國慶慶典的全國、全軍、勞模英模代表演出,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一同觀看了演出。

1999年12月29日,18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了陝西省「千面鑼鼓迎接2000年」大型慶祝活動。

2000年元月5日,26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文藝節目錄製表演。

2000年4月,安塞腰鼓參加了由中央電視臺在無錫中央電視臺影視基地舉辦的「中華鼓王」大賽,獲「中華鼓王」稱號。

2001年春節,安塞民間藝術團首次整體走出陝西,在廣西旅遊藝術節上表演以安塞腰鼓為代表的節目。

2001年4月10日,安塞民間藝術團在西安東西部貿易洽談會開幕式上表演安塞腰鼓等節目。

2001年5月31日,安塞民間藝術團表演的安塞腰鼓等9個節目,在寶雞捲菸廠職工俱樂部禮堂,被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對外演出總公司、德國柏林市政府官員驗收通過,確定安塞民間藝術團為代表中國政府參加「柏林亞太周」中國周的文藝團體之一。

2001年9月20日至10月1日,安塞民間藝術團在柏林皇宮廣場、得月園、奔馳大廈及文化廣場表演了安塞腰鼓等節目,轟動了柏林,也傾倒了德國觀眾。

2001年10月,安塞腰鼓到湖北宜昌進行商業演出。

2001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安塞民間藝術團以安塞腰鼓為主打節目,在上海豫園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商業性演出。

2002年春節期間,以安塞腰鼓為主打節目的安塞民間藝術團,在香港海洋公園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商業性演出,並參加了香港各界慶祝新年的踩街活動。

2002年6月,安塞腰鼓隊代表延安市政府參加了浙江嘉興「紅船藝術節」。

2002年7月,安塞腰鼓參加了江蘇南京市文化旅遊藝術節。

2003年2月,高佔祥等20餘名中國民間文藝活動權威人士齊聚安塞,共同商討了安塞腰鼓的旅遊開發等相關事宜。

2003年8月,陳培亮和兒女陳永紅、陳強、陳剛、陳紅梅、陳磊6人為張藝謀執導的奧運宣傳片拍攝組表演安塞腰鼓。

2003年9月,安塞腰鼓參加了青島國際啤酒節,及青島啤酒百年慶典慶祝活動的文藝表演和廣場大型慶祝活動表演。

2003年11月,安塞縣民間藝術協會向國家工商局商標管理局成功的申報了「安塞腰鼓」的商標註冊,共申報註冊了12大類111個商品的商標。

2003年12月,第一本安塞腰鼓攝影作品集《安塞腰鼓》由香港正軒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謝妮婭。

2004年元月12日至元月17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協會、《人民攝影報》社、安塞縣委、安塞縣人民政府合辦的,旨在宣傳安塞腰鼓和民間藝術的「陝北過大年」全國攝影黃金周,暨「安塞杯」全國攝影大獎賽成功舉辦,安塞近千名腰鼓手進行了廣場、山地、過街和老式、中年、女子、少兒腰鼓等表演。活動取得了極大成功,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等十幾家電視臺和全國各地報刊播、刊出50餘組專題和新聞和近100幅各類圖片。共有280餘名全國各地和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地的攝影家參加了這次活動。

2004年元月20至2月3日,安塞民間藝術團應泰國政府邀請,在泰國曼谷參加了中國政府打造文化品牌宣傳活動。

2004年2月6日至9日,應紐西蘭政府邀請,安塞腰鼓在紐西蘭奧克蘭市艾伯特公園參加了紐西蘭第五屆中國傳統新年燈會。三天時間內表演18場,紐西蘭國家元首-總理克拉克女士專程坐飛機從首都惠靈頓趕來,看完安塞腰鼓表演後,她接見了所有腰鼓手,和大家一一握手併合影留念。在這次活動中,安塞腰鼓還和象徵紐西蘭的毛利舞蹈共同演出30分鐘。

2004年6月,高22米,嚴格按照腰鼓比例設計、建造的巨型安塞腰鼓,在安塞縣城東墩山上破土動工。該巨型腰鼓是「黃土風情」休閒旅遊度假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類建築。

2004年2月3日,攝影家們在拍攝安塞腰鼓表演。2月2日至2月7日,陝西省延安市安塞縣舉辦「陝北過大年」攝影黃金周活動,來自海內外的數百名攝影家聚集一起,拍攝安塞腰鼓、剪紙和陝北婚嫁等民俗活動。

2004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

2005年1月21日,安塞腰鼓參加「天鼎杯」黃河風情攝影大賽。

2005年5月1日,安塞腰鼓參加陝西民俗文化暨民間藝術巨龍特展。

2005年12月12日,安塞腰鼓參加重走長徵路。

2006年1月28日,安塞腰鼓參加第23屆北京龍潭廟會開幕,廟會為期8天,充滿了濃鬱的民俗、民風、民情。

2006年3月11日,400名安塞腰鼓手參加中超開幕式。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2月15日,安塞腰鼓參加在馬爾他首都瓦萊塔舉辦的"2007瓦萊塔中國春節"系列活動。

2007年3月底,安塞縣西河口鄉的馬存明應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和秘魯華人協會的邀請,專門去秘魯首都利馬傳授安塞腰鼓藝術。在為期3個月的培訓活動中,先後培訓了秘魯華人協會青年、若望23世華裔學校中小學生、WONG超市集團青年員工三批學員共50餘人。

2007年9月15日,安塞腰鼓第十八屆上海旅遊節開幕式。此次活動由21輛花車和33支境內外表演隊伍,近140餘項活動,為歷屆最多,另有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德國、盧森堡、巴西、墨西哥、日本及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表演團體。共吸引46萬中外遊客參加.

2007年11月2日,安塞腰鼓參加第二屆中國-嘉興江南文化節。

2008年2月10日,安塞腰鼓在澳大利亞雪梨市參加當地政府舉辦的「2008中國春節巡遊活動」。

2008年5月9日,安塞腰鼓參加青島舉辦的「扭起秧歌迎奧運」巡遊表演。

2008年7月2日,安塞腰鼓參加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革命聖地延安傳遞儀式

2008年9月,安塞腰鼓參加了首屆中國·安塞黃土風情文化藝術節。

2009年2月9日,具有中國民族風情的陝西安塞腰鼓隊在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前表演。他們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奏響著春的祝福。

2009年3月30日,安塞腰鼓參加中國-無錫陽山(國際)桃花節開幕式。

2009年4月20日,安塞腰鼓參加第十屆中國-山東國際蔬菜博覽會。

2009年5月23日,安塞腰鼓參加了中國第二屆中國詩歌節。

2009年6月24日,安塞腰鼓參加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銀幕上的歌」紅色經典演唱會。

2009年8月6日,安塞腰鼓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聖土採集第五站——延安站聖土採集儀式。

2009年8月27日,安塞腰鼓參加重走長徵路勝利結束儀式。

2009年10月1日,安塞千人腰鼓參加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群眾遊行。

2009年10月17日,中國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暨第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開幕晚會《大地飛歌·2009》。

2009年11月18日,安塞腰鼓參加第九屆中國海南歡樂節。

2010年3月24日,安塞縣成立了第一家專門進行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弘揚安塞腰鼓的文化公司—安塞陝之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0年9月18日,北京清華大學拉開一項名為「安塞腰鼓進清華」的主題文化活動,安塞縣專門向清華大學派出了6名腰鼓教練,在清華大學研究生班中開展了安塞腰鼓培訓。

2010年11月6日,陝之北安塞腰鼓公司組織的40名腰鼓隊員參加了第三屆安徽滁州農民歌會開幕式。

2011年6月11日,山東青島城陽市民節邀請陝之北安塞腰鼓公司的50名腰鼓隊員參加開幕式。

2011年7月1日,安塞腰鼓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安塞黃土風情文化藝術節。6月30日至7月2日,在黃土風情文化園區啟動儀式的《舞動延安》大型實景演出項目上盛大表演。

2012年2月元宵節,河南靈寶市政府邀請陝之北安塞腰鼓公司120名腰鼓隊員在函谷關景區為市民表演。

2012年2月元宵節,山西陽泉市盂縣政府邀請陝之北安塞腰鼓公司100名隊員表演安塞腰鼓。

2012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參加了香港賽馬會舉行的國慶賽馬日開幕儀式。

2013年1月1日,由安塞腰鼓三大藝術體系南川流派創始人之一的張新德和安塞縣標誌性建築物「腰鼓樓」的建設者張熙智共同編著的《安塞腰鼓》一書由陝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原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雲騰為該書作序。

2013年7月4日,清華大學的學子們,來到陝西延安市安塞腰鼓山體育廣場,與當地的農民安塞腰鼓隊共同獻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鼓表演。

2013年10月27日,由16人組成的安塞腰鼓隊站在了美國洛杉磯奧斯卡頒獎盛典的杜比劇院舞臺上,展現安塞腰鼓的魅力。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