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明朝婦女自殺現象普遍

2023-10-18 17:32:24 2

  明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開始。當時婦女自殺與以往相比出現了鮮明的特色。明代婦女自殺者之眾是前代無可比擬的,自殺的起因多種多樣,自殺的方式之多也於史罕見。

  明代婦女自殺現象中最為普遍的是烈婦烈女的殉夫行為。烈婦是指堅持從一而終,在丈夫死後以死相殉的婦女。烈女是指未婚夫死而以自殺表明貞節的女子。明代湧現了大批烈婦烈女。《明史?列女傳》中說,以貞白自砥的婦女"著於實錄及郡邑志者不下萬餘人".並記載有300多名婦女殉節的史實。《罪惟錄》卷28也記載有烈婦87人、烈女35人,其中有所謂的"徐州十六烈"、"豐縣二烈"、"蕭縣八烈"、"沛縣八烈"、"碭山縣十六烈"、"豐縣五烈"、"歙縣六烈"等。另外,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地方志中也記載有大批烈婦、烈女。如安徽《休寧縣誌》記載,該縣在明代就有烈婦、烈女400多人。由於中國古代盛行早婚,烈女自殺的年齡一般在14--19歲之間,正值青春年少之時。

  明代婦女自殺現象中另一類較為普遍的就是為保全名節的自殺行為。當時,"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發展到了極端的地步。許多婦女往往因極小的事便了結自己的生命。如有因被人誣衊與他人私淫而自縊,有人在丈夫死後因同村有人羨慕自己的姿色感到害怕而自焚,有人僅因身體被人接觸便投江而死,在盜賊劫掠時,更有許多人為避免汙辱而自殺。

  另外,在戰爭期間,不少官吏和普通百姓常因戰敗而以身殉城、殉國。在這類殉城、殉國的自殺行為中集體自殺的情況居多,婦女也不少。如: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楨帝自縊煤山後,許多大臣及所謂烈婦烈女相隨而死,導演出一幕"甲申殉難"的悲劇。1645年,揚州城被清兵攻下後,一時間官員、醫生、船員及儒生以死殉城者很多,婦女死義者也不少。江都城陷後,殉城者更多,婦女中就有譽之為"江都程氏六烈"、"孫道升一門節烈"等。

  因其它原因而自殺的明代婦女也有很多。如有人因反抗改聘他人而自殺,有人在父母死後以死相報,等等。這裡不一一列舉。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婦女自殺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自溺、自縊、自焚、自刎、自刺、絕食、觸石、投崖、服毒等。

  明代婦女自殺成風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特定社會背景下,儒家"輕生重義"觀念與婦女"從一而終"觀念在明代極端發展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輕生重義"思想已經形成。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孟子認為,當"生"與"義"發生衝突時,應當"捨生而取義".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自殺就能以全名節、避免或洗清恥辱。到宋代理學產生後,"輕生重義"的思想向極端片面的方向發展。他們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二程宣稱,人的欲望都是不好的,應該克服人慾,保持以天理為內容的本性。程頤說:"不是天理,便是私慾,無人慾即皆天理。"認為"天理"與"人慾"是勢不兩立的。並提出了寡婦"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教。朱熹進一步發揮了二程的思想,認為"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慾亡;人慾勝,則天理滅。"後來的理學家基本上繼承了這種禁欲主義思想。

  明代是我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開始,統治階級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大力加強封建專制統治,理學在思想界佔據了主導地位。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生命的價值遭到前所未有的貶低,自然不貪戀生命就成為一種美德,為"義"而死就更值得稱頌了。《明史?列女傳》記載:桐城吳仲妻楊氏在丈夫死後因家貧,自殺前說:"以吾口累舅姑,不孝。無所助於貧,不仁。失節則不義。吾有死而已。"嘉靖年間,倭賊進犯慈谿。章氏等婦女聚積族中婦女盟誓:"男子死鬥,婦人死義。無為賊辱。"後來賊入,族中婦女自殺者達30餘人。可見,"義理"觀念對婦女思想影響之深。

  另一方面,宋代以後,貞操觀念不斷強化。二程提出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教,要求婦女殉夫、守寡,反對寡婦再嫁。朱熹也認為"夫喪改嫁,皆是無恩",並認為寡婦殉夫守寡是"天性人心不易之理".到了明代,"從一而終"的貞操觀發展到了絕對化的地步,不但婦女在婚後要"從一而終",而且還被推廣到婚前。同時,"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也得以強化,對婦女行為的禁錮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嚴密。致使許多婦女往往因極小的事便了結自己的生命。

  明代統治者也大力提倡婦女殉夫、守寡。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巡方督學,歲上其事,著為規條,大者賜祠祀,次亦樹坊表,獎勵貞節".為殉夫、守寡的婦女修建祠堂、牌坊,還立傳表彰。王守仁做官期間,多次令人召集鄉鄰老幼之人,宣揚烈婦烈女"志節"之美,還通過給人寫銘、箴、書等來宣揚仁義道德。在統治者的大力旌揚表彰下,寡婦殉夫、守寡形成為一種風俗。對當時婦女來說,丈夫死後,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有子則守志奉主,妻道也;無子則潔身殉夫,婦節也".並以"從夫地下為烈".對於殉夫、守寡的婦女社會給以很高的讚譽。《明史?列女傳》載:潁州劉氏本是一平民女子,夫死殉節後,連知府也親臨其喪,鄰人前來悼祭者如市,靈柩前祭奠的物品高達丈餘。可見當時世人對殉夫者的崇敬之心。而與此相反,由於婦女"從一而終"已經形成為一條社會行為規範,寡婦再嫁就被視為大逆不道的行徑。再嫁婦女到處遭人唾棄,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會體諒。

  由此可見,明代婦女自殺成風正是在特殊社會環境和思想觀念支配下產生的一種病態社會現象。這種病態的社會現象乃是對婦女人身、人格的極大漠視與踐踏。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