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畫作鑑定(哀悼那個九歲的孩子)
2023-10-18 12:53:52 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幾乎每一位與曾宓先生打過交道的人都深信先生能活到100歲。
先生自己也曾這麼說起,他對自己的生活、創作狀態和身體狀況非常滿意,也很自信。有一天斯舜威去拜訪先生,他對這位忘年交說:「好多朋友說我能夠活到百歲,我也相信能夠的。100歲的展覽,就辦xxxxxx聯展。」
曾先生提及了許多名字。斯舜威後來想想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期待,「等到那一天曾老師百歲展覽時,邵華澤先生也是百歲,王冬齡老師則是曾老師現在的年齡,我則是王老師現在一樣『年輕』,而曾老師的女公子曾瑩則和我現在一般大了,有趣啊!」
但是大家沒能等到這樣有趣的一場聯展。
2022年9月24日23時30分,1933年出生的書畫家曾宓在杭州家中逝世,享年90歲。
曾宓,號三石樓主,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學時期,師從吳啟瑤教授學習水彩畫。1957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得潘天壽、顧坤伯等名師親授。1962年畢業於中國畫系山水科,1984年調入浙江畫院任專職畫師。現為浙江畫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曾宓開始探索創新,擷黃賓虹、林風眠等數家之長,訥於言而深於思,所觀、所感、所悟皆成畫,逐漸融為今日之風格。其作品既注重中國畫筆墨情趣和意境的呈現,又強化了畫面的形式構成,凸顯著現代意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又不游離人世間的脈脈溫情;在具象與抽象、出世與入世之間,體味藝術的境界乃至人生的況味。
25日一早,浙江美術館原館長斯舜威有事回諸暨東白山老家,在當年出入大山的必由之路東泉嶺涼亭,突然接到好幾個私信,告知曾宓先生去世了。他大吃一驚,「儘管幾天前有好友告知曾宓老師身體欠佳,正治療康復中。因為我一直在老家靜養,便發了私信給曾瑩,向曾老師問安,心想等回杭州時再去看望。沒有想到他走得如此匆忙。」
斯舜威急忙回家,撰寫了一幅輓聯發給曾瑩:
敬輓三石廔主曾宓先生
聞雞起舞乾坤靜氣凝三石,
駕虎西歸山水精神育百花。
曾宓與斯舜威。
65歲的斯舜威與曾宓先生都屬雞,相差24歲,一生相交26年。
斯舜威說他最近幾年每年也只能見曾先生幾回,但是兩人一如以往地無話不談。「曾先生是非常睿智的老人。這可能和他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係,所以他對社會現象、對人生有很超脫的看法。」
1990年代商品經濟越來越發達,知名畫家的畫作都有很好的市場。
1996年,斯舜威曾經陪一位外地的朋友去買畫,拜訪了五位當時非常著名的畫家,其中一位是曾先生。
大部分畫家都挺高興有人欣賞自己的畫作,拿出許多作品來供挑選。結果到了曾先生這裡,他說他沒有畫可以賣,「我太忙了。」
這讓大家很意外,勸先生說好歹找幾幅出來給買家看看嘛。
曾先生也沒理會,但是他確實拿出來許多東西給大家看——他打開抽屜,給大家欣賞他收藏的各種印章。
曾先生的抽屜裡、柜子中,擠滿了各個朝代、各種材質、不同內容和風格的印章,書畫作品完成之後,根據不同需要,他會精心挑選,鈐上不同的印章,讓印章和書畫作品相得益彰。
給大家介紹他的印章收藏,他高興極了。大夥聽得過癮,再提求畫,先生最後很不情願地拿出小小一張「竹子」,大約兩平尺。
但是斯舜威多年和曾先生交遊,談的最多的不是書畫,藝術,而是養生。
2021年正月初九,斯舜威去探望曾先生。一見面先生就問他:「你喝茶吧?」
「喝的,每天都喝。」
先生說:「喝綠茶,一次只能兩泡,就要換掉,有人一杯綠茶泡一天,那是不對的,時間泡長了,茶多酚會氧化,對身體不利。」他又說:「喝茶好,能夠明目,能夠消除身體內的毒素。你看——」
先生此時一邊說,一邊擼起袖子,讓斯舜威看他的手臂:果然是皮膚光潔,富有彈性,沒有斑點。他應該是把好皮膚歸功於喝綠茶了。
曾先生問斯舜威:「你退休後,在『政府』裡還有兼職嗎?」他說的「政府」,應該是體制內的意思。斯舜威頗為自豪:「沒有任何兼職,連一些協會虛頭巴腦的掛名都辭了,無牽無掛。」
曾先生聽了非常高興,說:「好!好!這樣非常好,就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寫寫詩,寫寫字。你字還在寫吧?什麼時候帶來看看。」
斯舜威告訴他,自己不但寫字,還在畫竹。曾先生聽了更高興,一再說「你帶來看看」。
他說:「我不畫畫了,喜歡寫字。有一次站著寫了一天,腿不好了,醫生批評我,讓我只能站著寫半個小時。」
但是斯舜威知道「老頑童只要吃得消,一般也是不會太把醫生的話放在心裡的。
2021年曾宓先生的書法題跋大展「我,90後」上,有一幅長達近五米的黑色漢代畫像拓片,場景宏大:拓片畫面上方2/3留白的空間裡,曾先生以乾濕相間、酣暢淋漓的筆墨,書寫了蘇軾的前、後《赤壁賦》。
一千二百多字,先生鮐背之年,屹立而書一氣呵成。
「曾先生真正在乎的是怎麼把畫兒畫好,字兒寫好。」
曾先生按照他自己的審美趣味畫畫,喜歡怎麼畫就怎麼畫。他真正熱愛藝術,從來不畫重複的畫,題材,構圖,畫法,用色都不重複。每一幅畫都是他原創的,獨創的。
這可能也是先生捨不得賣畫的原因,他的每張畫都是孤品。
解讀《西遊記》70X138CM一幅石刻《西遊記》拓片,圖形若長條門楣,間以四朵團花簇擁。曾先生藉以團花分割之空間,以濃淡墨色相交替的便箋式書法,饒有趣味地描寫了唐玄奘西遊取經的史略及師徒四人的行為、秉性。
近年來,曾宓潛心書法創作,以書載道,其書法作品無論結構、形式或是書寫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既是筆墨的基本依託,又作適度的變形,形成了獨特的書法風貌。
曾先生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在2022年4月9日他與助手張長青的書畫聯展「倆人轉」上。
2021年4月27日,曾宓在杭州辦了一場個展「我,90後」——90歲,展出90件書法題跋作品。錢江晚報曾經做過報導曾宓大展 | 一個「9歲孩子」的回家作業:
女兒曾瑩女士在開幕式上致辭,說了她眼中的爸爸——
「爸爸是個性急鬼,跟他說好三點鐘的事,他保證兩點半已經到場。心裡急得上火,嘴上還不肯承認:『不急不急,慢慢來。』
人家都是把自己的年紀往小裡說,他卻急著長大,強調『福建人(曾先生是福州人)的虛歲,是足歲上加兩歲的』。所以他在78周歲的時候,急急忙忙辦了『八十初度』展。如今88周歲,就已經在說是『90後』了。」
講真話
記者眼中,曾老是一個真性情的人。
當時,在工作室看展覽畫冊,我想請老先生特別講解一些他自己擬定內容的作品。
先生喃喃:「哦,我變成自誇了。」他最不喜歡別人吹捧他。
「沒關係,讓她寫文章的時候收著點寫。」曾先生的助手張長青湊著先生的耳朵大聲說。
放心了一點,曾先生翻到畫冊上一頁——
「人俱馬臉,性屬多情」。
人俱馬臉 性屬多情
「蘇東坡一家,文學修養都非常高,爸爸、弟弟都是著名文學家,妹妹也是詩人。有一次妹妹作詩諷刺她哥哥,說『哥你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還在巴掌上流(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流到腮邊)』。啊呀,好幽默啊!」
我想起來,今年春節前第一次去拜訪曾先生時,張長青給我們看先生1957年剛來美院讀書時的照片,「看曾老師的臉,得有一米八的個兒。」
哦~蘇小妹這句詩會引起曾先生的共鳴,因為先生也在意自己的長臉——
「怕人家說我馬臉,我喜歡戴帽子。」所以先生想把大長臉這件事情寫出來吧,「是從蘇小妹的諷刺話裡得來的靈感。」
以防止我寫出吹捧的文章,曾先生那天只選了這件帶著自嘲的作品講。
哈哈,原來臉長這件事情一直是一個梗。我那天下意識地低頭到桌子底下去看了一眼。是的,想看看大長腿,當然了,也沒好意思仔細探索。結果,頭伸回來時,正撞上曾先生朝我狡黠地一笑。
曾老接受記者採訪
「臉孔偏長的人,比較有情分。所以女孩子要瓜子臉好看。」這次說完,老先生朝圓臉的我看看,又是狡黠一笑。
春天那次拜訪,我起身離開畫室時,曾先生特地站起來,一路送我到電梯口。我很感動也很不好意思,不過心裡是很開心的,居然在想:「啊,老先生是不是滿足一下我關於『一米八』的好奇?」那天更加高興的是,老先生走路很挺拔,很穩健。
曾瑩說,「爸爸什麼都玩,什麼都會玩,古玩、爬山、打球、唱歌……一直到現在的作品,也是以玩的心態創造出來的。」
開幕這天很好玩的是,展廳裡,每一位收到畫冊的嘉賓,都背了一隻曾先生為大家準備好的綠色帆布袋子——青蔥綠上印著「有容乃大」——在紅白黑的作品中間,像青蔥少年一樣,往來穿梭。大家都像是應了「90後」曾先生的召喚:「一起來玩。」
曾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可愛藝術老頑童。今年足歲九十歲,安然離去。
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作品賞析:哀悼|字如其人,讀一點曾宓先生的作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