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最閒適的十句話(夜話汪曾祺這是)
2023-10-14 17:01:03 2
看到「淡」字
大多數人會想到寡淡抑或平淡
無味無趣
其實
淡極始知花更豔
淡淡的滋味反而可以綿遠
今夜
便讓我們跟隨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
他那「淡淡」的筆觸中
凝聚著對時序的感情
匯集著對生活的觀察
細細品味這樣的秋味
淡然悠遠,齒角噙香
汪曾祺
淡淡
秋光
香 櫞
我家的「花園」裡實在沒有多少花。花園裡有一座「土山」。這 「土山」不知是怎麼形成的,是一座長長的隆起的土丘。
「山」上只有一棵龍爪槐,旁枝橫出,可以倚臥。我常常帶了一塊帶筋的醬牛肉或一塊榨菜,半躺在橫枝上看小說、讀唐詩。「山」的東麓有兩棵碧桃,一紅一白,春末開花極繁盛。「山」的正面卻種了四棵香櫞。我不知道我的祖父在開園堆山時為什麼要栽了這樣幾棵樹。
這玩意就是 「橘逾淮南則為枳」的枳。這是很結實的樹。木質堅硬,樹皮緊細光滑。葉片經冬不凋,深綠色。樹枝有硬刺。春天開白色的花。花後結圓球形的果,秋後成熟。
香櫞不能吃,瓤極酸澀,很香,不過香得不好聞。凡花果之屬有香氣者,總要帶點甜味才好,香櫞的香氣裡卻帶有苦味。香櫞很肯結,樹上累累的都是深綠色的果子。
香櫞算是我家的 「特產」,可以摘了送人。但似乎不受歡迎。沒有什麼用處,只好聽它自己碧綠地垂在枝頭。到了冬天,皮色變黃了,放在盤子裡,擺在水仙花旁邊,也還有點意思,其時已近春節了。總之,香櫞不是什麼佳果。
橡慄
橡慄即「狙公賦茅」的茅,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卻叫它 「茅慄子」。我們那裡茅慄子樹極少,只有西門外小校場的西邊有一棵,很大。
到了秋天,茅慄子熟了,落在地下,我們就去撿茅慄子玩。茅慄有什麼好玩的?形狀挺有趣,有一點像一個小罈子,不過底是尖的。皮色淺黃,很光滑。如此而已。
我們有時在它的像個小蓋子似的蒂部扎一個小窟窿,插進半截火柴棍,用手一捻,它就在桌面上旋轉,像一個小陀螺。如此而己。
小校場是很偏僻的地方,附近沒有什麼人家。有一回,我和幾個女同學去撿茅慄子,天黑下來了,我們忽然有些害怕,就趕緊往城裡走。路過一家孤零零的人家門外,門前站著一個歲數不大的人,說:「你們要茅慄子麼?我家裡有!」我們立刻感到:這是個壞人。
我們沒有搭理他,只是加快了腳步,拼命地走。我是同學裡的唯一的男子漢,便像一個勇士似的走在最後。到了城門口,發現這個壞人沒有跟上來,才鬆了一口氣。
當時的緊張心情,我過了很多年還記得。
梧桐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梧桐葉大,易受風。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不很結實,好像是粘上去的。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
立秋那天,梧桐樹本來好好的,碧綠碧綠,忽然一陣小風,歘的一聲,飄下一片葉子,無事的詩人吃了一驚:啊!秋天了!其實只是桐葉易落,並不是對於時序有特別敏感的 「物性」。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證明,秋後梧桐還是有葉子的,否則雨落在光禿禿的枝幹上,不會發出使多情的皇帝傷感的聲音。
據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葉,已是深秋,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風,第二天起來-看,滿地桐葉,樹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極香,極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學校園中有幾棵大梧桐,大風之後,我們就爭著撿梧桐葉。我們要的不是葉片,而是葉柄。
梧桐葉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馬蹄。這個小馬蹄纖維很粗,可以磨墨。所謂「磨墨」其實是在硯臺上注了水,用粗纖維的葉柄來回磨蹭,把硯臺上幹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寫字了而已。
不過我們都很喜歡用梧桐葉柄來磨墨,好像這樣磨出的墨寫出字來特別的好。
一到梧桐落葉那幾天,我們的書包裡都有許多梧桐葉柄,好像這是什麼寶貝。對於這樣毫不值錢的東西的珍視,是可以不當一回事的麼。
不啊!這裡凝聚著我們對於時序的感情。這是 「俺們的秋天」。
本文選自汪曾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
原文有刪減
歡迎點擊『寫留言』
分享你生活中的
「淡淡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