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堅定四個自信更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10-14 16:51:52 3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資政場】作者:張佔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
【資政場】
作者:張佔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日,在新疆考察調研時再次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更好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磅礴力量指明方向。不久前,全國政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團赴雲南視察。在整個視察過程中,筆者深刻感受到雲南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切實認識到堅定「四個自信」是更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信念之源。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們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和現實都已證明,這條路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順應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滿足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下,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始終堅持民生導向,加強民族地區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研究。1000萬低收入群體擺脫絕對貧困,實現了從生活溫飽到全面小康的跨越。通過雲南省的社會發展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與先進性得到了深刻體現和充分彰顯。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新道路。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度拓展。
在新的歷史階段,理論自信來源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能夠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與時俱進地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特別是立足對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雲南省實現了對民族工作的加強和完善,增強了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推動了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深化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高了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基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基於對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刻理論內涵的認知和把握,雲南民族工作的推進才能有條不紊、穩中有進,才能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歷史大背景下,取得一項又一項重要突破。觀察雲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落實,能夠在實踐中更直觀地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更深刻地體會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馬克思中國化新的飛躍,更清楚地把握誕生於19世紀歐洲的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勃勃生機與活力。這也正是使我們形成理論自覺、確立理論自信的關鍵。
制度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呈現出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必然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時代優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保護各少數民族的民族個性,又堅持中華民族的民族共性,既實施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工程,也積極促進56個民族形成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係,建成了守望相助的多民族大家庭。雲南省民族成分複雜,不同民族的社會發展階段各不相同,新中國成立後,雲南依託黨的民族政策,使一些少數民族從原始社會階段直接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如果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沒有黨的領導,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無論是多元一體的融洽民族關係,還是個別少數民族的「直接過渡」,都是無法實現也是不可想像的。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制度自信得以樹立的重要原因。
文化自信的形成,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雲南省各個少數民族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文化追求和價值取向。雲南省不僅是一個文化資源豐源、文化類型多樣的思想文化高地,同時也是積極推動文化發展、促進文化繁榮的思想文化陣地。從民族工作的視角出發觀察雲南省的文化建設,將為我們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刻思想內涵、悠久發展歷程、複雜脈絡體系,提供嶄新的視角和維度,潛移默化地激發我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將隨著時代的演變,形成更加深刻而深遠的影響,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確立和鞏固。
堅定「四個自信」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歷史主動、更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握好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正確方向,抓住「關鍵少數」打造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依託特色產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增強文化認同,強化各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夯實制度之基,堅持發展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升法治水平,健全提升治理民族事務的法治保障,努力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3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