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的祖上姓什麼(百家姓之朱姓的來歷)
2023-10-15 08:32:23 2
朱姓是比較顯赫的姓氏,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朱姓稱帝的就有21個。
《百家姓》裡接著蔣沈韓楊的是朱秦尤許、何呂施張。你看,真是句句押韻。
朱姓是中華大姓,來源極其複雜。
起源源流:
1、源於朱襄氏,以先祖名字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於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後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動於今河南柘城一帶,其後代以朱為姓氏。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後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2、源於曹姓,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為是源出於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建都於邾。他的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於子姓,以先祖名字為氏。出自宋國君主微子啟的後裔公子朱之後。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以奉商祀。宋微子的後裔公子朱死後,公子朱的子孫後代就以其名字為氏,稱「朱氏」。
4、源於姬姓,以國名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
5、源於祁姓,以先祖名字為氏。源自堯帝之子丹朱,以丹朱為開姓始祖,屬堯帝的嫡傳後裔。當舜敗丹朱於丹浦後,丹朱後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國西南遷徙,先秦時主要分布在蒼梧之野(今湖南寧遠九嶷山一帶)。他們在社會進化演變中生存下來,在隋唐時期還發展成沛國郡的望族,並構成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支派。
6、源於改姓而來:
①鮮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諸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遷都洛陽後,開始推行大規模的漢化改革政策。其中,將改北方胡人複姓為漢族單姓是一項重要舉措,這一時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數民族多將複姓改為漢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時期蒙古主兒乞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珠爾吉特鄂謨克氏,世居錫喇塔拉(今甘肅張掖永固鎮),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朱氏;蒙古族珠爾奇氏,世居薩爾哈佔(今內蒙古通遼),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朱氏、鄧氏;蒙古族卓爾古特氏,世居科爾沁(今吉林科爾沁),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仫佬族、苗族、瑤族、土家族、納西族、東鄉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朱氏。
④源於改姓,屬帝王賜姓為氏。當明朝建立後,便有賜他姓為朱氏以示恩寵之舉。賜姓朱氏有兩類,一為賜外族夷蠻為朱氏,藉以籠絡,以示懷柔;另一種賜姓是為了褒獎臣下,以示恩寵。
得姓始祖:
朱襄氏、朱挾、朱興鏡、朱振等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朱姓發源於今天的河南、安微、山東、江蘇這一片,比較偏東。後來隨著戰亂,開始南遷。唐朝末年有個叫朱葆光的遷到了湖南,這是比較明確的。東晉的時候還有一個叫朱瑋的,從河南遷到了今天的江西,這一支後來出了朱熹。所以,朱姓很早就分布到了全國各地。在歷史上,朱姓的南方色彩很明顯,一直是南方四大姓之一。到到了明朝,朱姓成為了國姓,朱元璋分封諸子到各個地方當王,所以朱姓散布全國,成為中國歷史上非常顯赫的姓氏。朱姓中稱帝的就有21個人,這點是跟李姓、劉姓有一比的。
說到朱姓的輝煌,我們從堂號也可以看出一二,例如白鹿堂。如果你遇到一個朱姓的人,問他是朱姓哪個堂的,他回答說:「白鹿堂。」那就說明他是朱熹的後代,因為這個堂號就源於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再例如居敬堂,「居敬」就是要求一個人平時要非常端敬,要有一種「敬」在身上。朱熹講學時候曾用「循序漸進、居敬持志」作為教學宗旨,居敬堂這個堂號就是由此而來,因此居敬堂這支中也有朱熹的後代。
朱姓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堂號叫折檻堂,其中人數眾多。這個很奇怪的堂號是什麼來歷呢?要說明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傳說中的典故了:「朱雲折檻」。漢代時有一個叫張禹的奸臣,權傾一時,誰也惹不起。可這麼大個人物竟然就被一個叫朱雲的小官給參了一一這個朱雲官不大,也就是槐裡的縣令,居然就上奏本要求皇帝殺張禹。當時的皇帝漢成帝是很寵幸張禹的,一聽這奏本,立馬就怒了,當即下令把朱雲拖出去斬首。這個朱雲太有意思了,一看皇帝要拖他出去殺頭,還面不改色,繼續滔滔不絕地向皇帝陳說張禹的罪狀,大講一定要殺張禹的道理。這時,劊子手已經拎著刀進來要把朱雲給拖走,朱雲就是一個文弱的書生啊,被劍子手這一拖就倒地了。倒地以後的朱雲太絕了,依然用手扒著門檻,還在說:「皇上,您一定得殺張禹啊,留張禹禍國殃民,殺了張禹國泰民安……」劊子手一看,太沒面子了,一個文弱書生都拖不動。皇帝更火了,讓趕快拖出去砍了。可無論劊子手怎麼拖,朱雲就是不走,死扒著門檻,一邊扒一邊說張禹必須要殺。到最後,朱雲把門檻都給掰斷了,劊子手也累得沒勁了,兩個人都倒在了地上。皇帝一看:哎呀,這個人太忠心了,不畏強權。於是下令:這事兒就算了吧,不要殺了,並且獎勵了朱雲。過後,大家一看,皇宮裡門檻被朱雲給掰斷了,於是跟皇帝說:「咱修一修吧。」這個蠻昏庸的皇帝這個時候倒挺清醒的,說:「不要修了,就讓它留著,可以讓我檢討自己多聽忠言。」並且號召官員們都向朱雲學習。所以,朱氏折檻堂一支基本上就是朱雲的後代,這是很清楚的。
朱姓現在在中華姓氏裡排名第13位,一共15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也是個大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