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真的來了五月遇見夏天(口述民俗五月)
2023-10-23 12:28:29 2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隨著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的過去,進入公曆5月,帶著熱烈與陽光,夏天已經悄然來臨。5月5日,作為入夏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表示夏天的開始。古人認為,「立,始建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是大的意思,「假大」則的是植物拔節長大,進入快速生長期。
隨後,在5月21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也隨著夏天的步伐慢慢走來。
「立夏和小滿,都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節日。」民俗學者楊燕這樣表示,而說到在公曆5月的重要傳統節日,那自然當屬於農曆四月初八的浴佛節。於是,在她的講述,這個並不被現代民眾所廣泛知曉的節日,其民俗活動同樣有趣而鮮活。
5月5日 立夏(農曆三月二十四)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農諺有雲,「立夏不下,犁耙高掛」。意思是說:到了立夏的時節,如果老天不下雨,那麼就只有把種地的犁和耙子都收起來,用不著了,意味著莊稼會歉收。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夏自然與農事活動息息相關。而這句農諺的流傳,也證明了在立夏這一天,農民對於一場雨的渴望。
「在四川的一些志書上,能夠看到記載『立夏宜雨,起東風,主谷熟』。這說明在立夏的時候,農人還是希望下雨。」楊燕說到,下雨與穀物的成熟有密切的關係,也意味著穀物的成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說的正是立夏時節,首先可以聽到拉拉蛄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大地上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稱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一些關於立夏的記載中,能夠看到在江南一帶,還流行著立夏「秤人」的習俗。清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中一首寫「立夏」風俗的作品中寫到:「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
相傳,在立夏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人們希望通過稱人這個舉動,添福增壽。而至立秋日,又會再秤一次體重,以觀察夏季體重的變化。體重增加了,叫「發福」;體重減了,叫「消肉」。與當下人人叫喊著「減肥」相比,看來體重減輕在古時並不是一件好事。
5月19日 浴佛節(農曆四月初八)
「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在民間,老百姓又將其稱之為『浴佛會』。這是一個從佛教,和寺廟中走出來的節日。」楊燕解釋到。
但沒想到,這個來源於宗教的節日,在四川這片土地發展出了一種有趣的民俗——嫁毛蟲。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四川尤其在農村的老百姓,會用紅色的紙裁成條,並在其上寫幾句話張貼在牆上,謂之「嫁毛蟲」。從一個「嫁」字中也可看出,農家們希望把蟲災「嫁出去」。
「紙上會寫著:『毛蟲毛蟲,黑聳黑聳,嫁到青山,絕種絕種』;或寫『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到青山去,永世不回家』,以祈求病蟲不危害莊稼。」楊燕表示,這是四川農家避蟲災的一種習俗。人們認為,這樣可使莊稼免受蟲害,並獲豐收。
5月24日 小滿(農曆四月初十)
「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與立夏相同的是,小滿也是一個盼望著雨水的節氣。民間認為小滿忌無雨,南方地區的農諺有云:「小滿不滿,幹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在南方地區,人們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而除去指雨水之盈的意思,「滿」也意味著籽粒之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謂之小滿,指的是農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
苦菜(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古代,人們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意為在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繁葉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
舊時,有在小滿吃苦菜和嘗新麥的習俗,吃「苦」嘗「新」。《詩經》有載:「採苦採苦,首陽之下。」《周書》亦寫到:「小滿之日苦菜秀。」眼看小滿時節即將到來,將苦中帶澀、澀中帶甜的苦菜搬上餐桌,不失為一個具有「儀式感」的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