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真正降雪是什麼時間(遼寧省氣象臺專家解讀)
2023-10-22 18:31:54 1
雪中的千山風景區。本報特約記者 叢 楠 攝
10月8日至10日我省出現雨雪、大風、降溫,並伴有強對流天氣,特別是深秋降雪,在遼寧歷史上並不多見,遼寧人的微信朋友圈也因此被「雪」刷屏。
今年入秋後的第一場雪為何來得這樣早,這次雨雪天氣範圍多廣、強度多大?帶著廣大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省氣象臺臺長陸忠豔。
東北冷渦帶來雨雪天氣
陸忠豔介紹,此次天氣過程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中雨到大雨,中部地區出現暴雨;中北部地區伴有雨雪轉換,出現我省1964年以來最早的大範圍初雪過程,其中瀋陽中北部、本溪西北部、阜新、鐵嶺大部地區及鞍山市區降大雪到暴雪,最大降雪量11.7毫米,出現在瀋陽新民市。預計12日至14日,我省為晴到多雲天氣,偏南風3級至5級,氣溫回升4℃至6℃。
據天氣形勢分析顯示,此次天氣過程為10月8日烏拉爾山高壓脊東伸,脊前高空槽被切斷為今年第21號東北冷渦。冷渦東移南下加強,地面蒙古氣旋東移,遼寧地區高低空均為氣旋性環流,上升運動強;另外,冷渦前低空急流輸送暖溼空氣,冷暖空氣在我省交匯,導致大部地區出現中雨量級以上的降水。由於黃渤海海上暖溼空氣、貝加爾湖與極地冷空氣不斷捲入東北冷渦,在遼寧上空旋轉交匯,導致850hPa至地面的氣溫在-4℃至6℃之間波動,雨雪相態轉換複雜,中北部地區出現大雪到暴雪。受地面氣旋和其後冷高壓前部鋒區的影響,各海區和陸地陸續出現偏南大風轉偏北大風,降水過後各地降溫明顯。
那麼,啥是東北冷渦?陸忠豔說,東北冷渦是指我國東北附近地區具有一定強度的、能維持3天至4天、具有深厚冷空氣的高空氣旋性渦旋,是造成我國北方暴雨、強對流、持續性低溫等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的重要影響系統。東北冷渦由於尺度小、突發性強,且易誘發龍捲風、強風暴、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其預報預警機制尚未完全掌握,是一項世界性預報難題,所以被業內稱為「淘氣包」。
最大小時降雪量出現在瀋陽瀋北氣象站
關於此次天氣過程的特點,陸忠豔介紹,首先是雨水打頭陣。全省平均降水量為34毫米,過程累計最大降水量為105.6毫米,出現在瀋陽鐵西區勳望小學。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盤錦地區的55個區縣有388個氣象站監測出現50毫米至100毫米的降水;全省有75個區縣的667個氣象站監測出現25毫米至50毫米的降水。
降雪方面,9日早晨朝陽建平縣開始轉雪。9日夜間我省中北部地區自西向東開始轉雪。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錦州、阜新、遼陽、鐵嶺地區出現雨轉雨夾雪或雪,其中瀋陽中北部、本溪西北部、阜新、鐵嶺大部地區及鞍山市區出現大雪到暴雪,最大小時降雪量2.4毫米,出現在瀋陽瀋北氣象站。
雨雪過程伴隨強對流、大風、降溫天氣,全省大部地區出現雷電。大連市區、旅順口、義縣、彰武、喀左局部出現冰雹。大連、鞍山、丹東地區的5個區縣出現6站次小時20毫米至40毫米的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23.5毫米出現在丹東振安區五龍金礦板石村。全省大部地區出現6級以上大風,53個區縣的415個氣象站出現8級以上瞬時大風,最大瞬時風力12級(34.9米/秒),出現在朝陽縣波羅赤鎮。9日凌晨起,全省各地氣溫開始下降,大部地區下降6℃至8℃,其中中北部地區下降 8℃至10℃。11日早晨氣溫達到最低,全省大部地區最低氣溫為-2℃至2℃,西北部地區局部為-7℃至-2℃,大連地區為2℃至8℃,最低氣溫-7.2℃,出現在朝陽建平縣昌隆鎮。
陸忠豔表示,針對此次天氣過程,省氣象局積極進行預報預警服務,報送《遼寧決策氣象信息》2期,全省共發布寒潮黃色預警1期、霜凍藍色預警1期、大風藍色預警3期。同時,全省氣象部門通過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和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等渠道及時發布各類監測預報預警信息。
(遼寧日報記者 李 越 胡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