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相年齡對照表虛歲(陰曆陽曆虛歲足歲)
2023-10-22 18:28:42
#學問分享官#
1、一次誤解的由來
「為什麼江之南屬雞可以參軍,我也屬雞,虛歲同年,為什麼不可以!」
這是1978年我參軍入伍時被人舉報的一起誤解事件。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說我參軍是「開後門」的,弄得我經常作祥林嫂式的解釋和澄清。
那個年代的下放知青,夢寐以求的是能夠早日脫離農村。路徑無非是參軍、上工農兵大學和安排城鎮工作,但名額稀少,競爭激烈,因此被人質疑也是情有可原。
但對於本人而言,是對名譽的傷害,是一段無法尋找平臺進行陳述的冤情,渴望澄清真相和消除誤解。
2、細說誤解的真相
我出生於1958年2月2日,陰曆1957年12月14日。由於距離春節還有16天,所以按照中國陰曆,我的生肖屬雞。若16天後過了年,按照江浙習俗,生肖屬狗了。也就是說,同一個月裡,存在兩個不同生肖的分界日。
有一次和兩位朋友聊天,發現三人都是同年同月出生,於是兩位朋友便以同庚同生肖相稱。
但是問清楚每人的出生日期後,我開始糾正道:我比兩位虛長一歲,你們生肖屬狗,我屬雞。
兩位朋友聽後一臉茫然,許久才作恍然大悟之狀。生活中,許多出生於陰曆12月份的朋友們可能都遇見過類似的困惑,因為按陽曆已經跨入新的一年了。
屬雞也好,屬狗也罷,所謂十二生肖是中國陰曆(還有農曆、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稱呼)的傳統文化,包括天幹地支、二十四節氣、黃道吉日、八字算命等等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而公元紀年法,開始時間是耶穌的誕辰年份。而中國是在辛亥革命後,公曆紀年法和農曆紀年法共同實行。
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大會上,通過了使用公曆紀年法的方式,以此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由於中國紀年法和國外紀年法的相互影響,和我同庚同生肖的夥伴們在參軍問題上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誤解。
實際上,國家採用公元紀年法後,就以陽曆出生日期為準了,陰曆和生肖屬相不再是判斷是否同歲的依據了。
通俗而言,不論生肖屬相是否相同,參軍、工作、入黨、退休等等時間計算都按公元紀年法。每年的一月一日,即元旦之日,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陰曆紀年法,僅僅用於確定春節、24節氣、七夕節、中秋節等等傳統節日節氣的日期。
出生於1957年屬雞的朋友們無緣參軍,而我同樣屬雞,由於陽曆已經跨入1958年,因此我在參軍入伍問題上毫無問題。
為了防止我的誤解事件的再發生,特建議人們複雜問題簡單化:
一是將陰曆、虛歲、屬相等中國傳統文化小眾化,僅僅是專家學者用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
二是足歲表達方式。就是按周歲表達年齡。例如:
「我出生於1990年12月,今天30周歲了」。
「再過一個月,我就40周歲了」。
「我51歲又5個月了」。
如此表達方式,簡單而明白。
3、難以界定的困惑
我個人的誤解事件已經澄清,但是我發現生肖屬相和年齡計算的臨界點如何界定,依然存在分歧:
分歧一:
出生日期界定,究竟是按照立春日?還是按照春節?
一般而言,我國北方偏重於立春日,南方似乎以春節為界。
每年的春節日期並不固定,有時陽曆一月份,多數在二月份。而立春日較為固定,基本上是2月3日或者2月4日。
分歧二:
無論是立春日,還是春節,當天確定年齡的時辰如何界定?就是說,當天24小時,哪個時刻是生肖屬相的分界點呢?
也就是說,同樣出生於大年三十的孩子,也可能分屬兩個生肖。
立春日的時間界定問題不大,因為有非常精確的計算結果。例如2021年的立春日是2月3日晚上的22點58分39秒,太精確了!超過這個時間出生,就是新年的生肖屬相了。
但是春節跨年度時間的界定就需要推敲和商榷了。多數人認為是以大年三十晚上的零點為準。過了這個時間,出生的小孩就是新年的生肖屬相了。
中國陰曆曆法將每天24小時劃分為2小時一個時辰,共12個時辰。跨零點的時辰是子時,即晚上11:00時至1:00時。這樣問題就來了:以零時為界,還是以第二天的1:00為界呢?
上述兩點分歧,直接關係到虛歲計算、生日日期、生肖屬相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雖然博大精深,但是對於上述疑問並無定論,一直爭執於民間。
政府層面上,也無統一說辭。
本文談不上學問分享,只是藉此拋磚引玉,尋覓答案。敬請專家學者和民間高人發表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