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前西關有幾個村(藁城部分村名來歷-看看有你們村嗎-連載)
2023-10-22 18:18:14 102
西關鎮很具體的不太了解,以下的資料,僅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改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西關鎮
西關鎮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藁城區北部,東與無極縣搭界,北與新樂市接壤,西與增村鎮為鄰,南與南孟鎮相連。全鎮轄14個行政村,總面積49.8平方公裡,總人口4.18萬人,耕地4.58萬畝。果王路由南而北縱穿全境,增西公路橫貫境內並與果王路相交匯,交通便利,集市貿易發達,鎮駐地前西關村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2.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486元。
前西關
相傳古時,在今固德、大王一帶,有一鎮,其鎮周圍修有土牆設四門。明永樂二年,山西省洪洞縣遷來部分居民在此地定居,住在西門外,取名西關屯,後又遷來一些人,住在西關屯北邊,最初隸屬於西關屯,後人口增多,於光緒年間,分出獨立村莊,為便於區別,南邊的取名叫前西關,北邊的稱後西關。
明永樂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一些居民在此地定居,住在西關屯的北邊。最初隸屬於西關屯。後因人口增多,於清光緒年間,從西關屯分出獨立成村,為便於區分,按方位取村名,北邊的叫後西關,南邊的叫前西關。
金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一部分居民在此居住。相傳此地原為一金家的莊園。故取名金莊。
臺營
1942年拆除該村大佛寺時,曾拆出一書,據書中記載,該村居民是於明永樂年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居住的,當時定名為小營村。後來人們常把「小營」叫成「小爺」,為此常和周圍村的群眾引起事端。為與周圍村和睦相處,於清代末期將小營村改為臺營。
固德
《藁城縣光緒志》記載該村叫「故的村」,民國初改稱固德。
李家疃
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李氏祖先奉詔由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此地居住。以姓氏取名叫李家疃。
大王
該村原系新樂縣管轄,1956年從新樂縣劃歸藁城縣,稱大王。
西門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該村村民祖先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落戶,因其住地相傳古代在固德、大王一帶一大鎮所修圍牆的西門處。故取名為西門。
梁家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該村劉氏家族奉詔從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此地居住,不久又從定縣唐東遷來姓郝的戶到此地。經劉郝兩家家族協商,定名為「兩家莊」,後又將「兩」改為「梁」,稱梁家莊。
董家莊
據查,在很早認前,該地有一董家墳,住著看墳的莊戶。明永樂二年,從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搬來部分居民,也住在看墳的地方,仍用董姓取名叫董家莊。
寨裡
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一些居民在此地落戶,因人少,當時沒取名。後人口逐漸增多,陸續又搬來一些戶,就根據村子周圍原有寨牆,於清朝後期定名為寨裡。
北孟
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該村居民祖先從山西省洪洞縣奉詔遷來此地居住,因南邊有一南孟,故取名叫北孟。
慈上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該村居民祖先奉詔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此地落戶,因住在磁河的北岸上,故取名慈上。
豐上
據《藁城縣康熙志》記載為豐上,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