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知識思維(帶孩子探索和發現無處不在的數學)
2023-10-20 14:32:11 1
當我們提及「最讓人頭疼的科目」,很多人的首選一定是「數學」。數學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意味著容易算錯的算術題、解不開的應用題和永遠都學不明白的複雜數學理論。
這時候,家長們總是希望通過有趣的數學科普書籍來提高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從牴觸數學逐步轉變為能夠主動學習數學這門學科。但是,每年市面上為孩子們所創作的兒童數學科普書籍有成千上百本,如何在眼花繚亂的圖書市場中挑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書籍,成了令許多家長頭痛的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買書的時候,孩子翻看幾頁覺得很喜歡,可是到家之後書卻被擺放在一邊落灰。或是書買回來之後才發現內容過於枯燥,做練習題的模式反而讓孩子更加抗拒看這本書。
這就需要家長們從根本上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購買數學科普書籍的時候,我們為了什麼?
有的人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有的人說是希望能為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有的人說是希望孩子能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這時我們能夠發現,其實家長們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與數學的距離更近一些。從根本上來說,家長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數學科普書籍,幫助孩子養成一種數學思維。
我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首先我們要科普兩個概念,【數感】與【情景教學】。
▷數感——學習數學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對數字的感知和理解。
▷情景數學——幫助孩子們將課本上的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孩子們利用數學工具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鼓勵孩子們使用不同的解題策略,而不僅僅是「找到公式——代入——解題」就結束了。
由於數學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是所有學科中最為抽象、最具挑戰性的,因此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做題,反覆磨鍊數學技巧、鞏固數學概念,這會讓任何一個孩子都感到枯燥無聊。
但是當我們通過更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養成數學思維,並能將這種思維邏輯變成一種習慣,那麼孩子們在面對數學時所有的情緒化、心理化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想要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依照我們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當然是行不通的。因為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是用大量的做題堆積而成的,而是更看重趣味性與現實生活的相互聯繫。
英國的中小學教育就很尊崇這樣的理念。他們的老師希望在啟蒙階段,讓多數孩子通過直觀感受輕鬆地學習數學、快樂地理解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或公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享受數學的魅力。
他們不鼓勵學生過早地開始背公式以及使用機械化的運算方法,而是鼓勵孩子們去更深刻地理解數學邏輯,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從「數感」與「情景教學」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嚴謹的數學思維。
在英國小學教育的教學理念中,「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就是關注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不以生硬的數字計算為主,而是從日常生活出發。
那麼,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數學知識等待著孩子們去發現?有沒有真正實用的書籍,可以幫助孩子們順利地培養數學思維?
我們今天推薦的這套《萬物運轉的數學奧秘》,就是採用英國小學的數學教學理念,不僅能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隱藏的數學知識,給孩子們構建一個生動立體的數字知識框架,還能讓孩子們發現萬物運轉的規律及其潛在的數學邏輯,並能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用數學思維觀察、思考和探索世界。
這套書從動物、工作、故事、海洋、機械、科學、歷史、人體、生活、遊戲、宇宙、自然這12個不同的科學領域來講數學,帶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數的概念以及相關數學理論,全套共包含300多個中小學數學知識點。
今天我們從《萬物運轉的數學奧秘·歷史有數學》入手,帶領大家體驗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數學思維的過程。
說到歷史,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對流逝時間的記錄,所以翻開有關時間的內容,可以看到其中包含大量的數學知識。現在大多數人使用時鐘、手機和手錶來記錄時間;古時候,人們通過在巖壁上畫畫來記錄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測量時間,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秒、分、時、天、周、月、年」這些時間單位。這些單位的概念、換算規律,都是我們孩子未來在課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而這本書正是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和帶有日晷、沙漏、懷表等物象的豐富圖畫來講解這些知識點,因此會非常形象生動,在孩子們的大腦中形成直接的畫面印象。
了解了時間的概念後,書中還列出了歷史大事時間軸,比如142年前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520年前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2000年前人們學會了使用數字符號等等,這些需要我們銘記的「重要時刻」都可以通過一條時間軸表現出來,一目了然。這就是使用數學計量時間、記錄歷史的神奇之處。
可以看到,在這一頁的內容中,孩子們可以同時掌握幾個知識點。比如:
▷古人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記錄過去的事情
▷現代人使用、測量時間的方法
▷時間單位是如何轉換的等等
孩子們在這裡不僅學習了具體的時間單位概念,同時還拓展了相關的歷史知識。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這本書的每個章節並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可以讓孩子們在掌握不同知識點的同時,建立起相關領域數學知識的邏輯體系。
例如,通過時間軸上出現的「2000年前人們學會使用數字符號」,就直接引入了「最初的數字」這個單元。在這裡,孩子們可以了解到,我們如今所熟知的、通用的數字,在古代不同的國家是有著不同的書寫形式的。
2000年前古印度出現了最早的數字,1500年前印度人確定用9個數字和零組成有效的計數系統。孩子們了解了這些,有助於建立對數字的理解。
當孩子們對數字有了最基本的認識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早期的計數方法」了。
在《魯濱遜漂流記》中出現過的「數五法」,其實早在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過。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類,在骨頭上進行標記,五個數為一組,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在中國,計數的方法則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算盤,它出現於5000年前。
在「早期的建築」中,作者通過分層建造、長方形石板、柱子這些生活中能夠看到的建築來幫助孩子們認識形狀——「立方體」和「長方體」。
而在「早期的旅行」中,作者通過羅盤指引方位帶領孩子們學到「東西南北、定向方位、A點到B點的距離」等知識,告訴孩子們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
通過這樣的方式,立體的幾何圖形成為孩子們眼中有趣的建築,坐標點也成為了旅行當中的必備科普知識。像這樣換一種方式講數學知識,孩子們更容易理解,也更能發現其中的樂趣。
當然,這套書中所包含的知識量也極其豐富。
孩子們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知識的科普,同時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奧秘,為他們帶來了全新的數學知識探索角度,讓孩子們在閱讀中了解到,原來數學那麼奇妙,它其實就這樣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跟隨著英國小學數學教育的模式,這套書幫助孩子們在現實生活情景中理解數的概念,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用科學的眼光來觀察我們的世界,從而培養孩子們的數感,在孩子們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真正的思維培養。
數學的破局需要讓孩子們愛上數學,而愛上數學的秘密,就藏在這個萬物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世界中。日常生活中到處都隱藏著數學可愛的秘密,也隱藏著數學邏輯背後的意義。
別讓數學只停留在課本上,只有複雜難懂的理論知識與日復一日的考試習題,要讓孩子們知道,數學其實很有趣,數學其實並不難。就從這套書開始吧!
萬物運轉的數學奧秘(全12冊)
定價:225.60/套
好玩的數學優惠價:112.8元/套
適讀年齡:6-12歲
點擊封面圖立即購買
《萬物運轉的數學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