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素顏妝(穿漢服一定要學會妝造)
2023-10-20 14:51:36 3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漢服自古即華夏禮儀的必要組成部分。如今昌明盛世,文化復興之勢正如日中天,穿漢服,學文言,習古禮,修琴棋書畫,儼然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衡量真正精神「貴族」的標杆。
秀秀(茶藝培訓中心)書院作為「中國式雅士生活」的創立者、踐行者,十五年來,正是以修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穿漢服,也引領諸雅士學人穿漢服—自然又不僅是穿漢服,更要教習相應的漢服妝造,幫助塑造茶人與漢服精神相匹配的「內聖」氣質。
漢服妝造,首先要注意髮髻的修飾。
漢服妝造,首先要注意髮髻的修飾。
古詩詞裡,「雲鬢花顏金步搖」;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雲髻峨峨,修眉聯娟」;「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之景,想一想都不勝其美。
長安雅士薛佩生和終南隱士周山人,在太平峪圭峰山沐月仙子的山房品茗,圍棋,賞畫。
古代女子髮髻總的可以分成六類:結鬟式、擰旋式、盤疊式、結椎式、反綰式、雙掛式,主要手法有梳、綰、鬟、結、盤、疊、鬢,再以笄、釵、簪、步搖、發冠、珠花等首飾固定和裝飾。
如今時代,漢服梳髻自然以簡約易梳為本。直接披髮,將後面的頭髮輕輕挽起就足矣。若是
覺得挽發過於成熟,可以在兩側編一二小髮辮,配以髮飾,後面的頭髮自然散開,增添
活潑靈動之感。
長安雅士薛佩生邀終南隱士不還師傅,周山人,在終南山太乙峪冷香齋品茶,撫琴,弈棋,賞畫,子清姑娘歌舞助興。
若有心有時者,像秦羅敷那般梳一個「頭上倭墮髻」亦未嘗不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堆,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杜,墮於頭側或腦後。古今中華注云:墮馬髻惟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
少女之屬,可嘗試「垂鬟分肖髻」:將發分股,結鬟於頂,不用託拄,使其自然垂下,並束結肖尾、垂於肩上,亦稱燕尾。
其次是眉毛的修整。
《西京雜記》曾雲美女卓文君曰其「眉如遠山,時人效之,畫遠山眉」。可見眉毛對于美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遠山眉之外,其時亦流行長眉、八字眉、驚翠眉、愁眉、廣眉等等。
漢服眉妝,以含蓄內斂為美,一般眉頭要比眉尾略低一些,眉峰處弱化,形狀纖細修長如柳葉,彎似新月,可襯託出女性清秀柔麗的姿態;
終南隱士周山人,長安雅士薛佩生,念頃姑娘一行在終南山天子峪百塔寺與天南禪師品茗,弈棋,賞畫。
眼妝以素雅簡約為主。淡淡地暈染即可。
唇色亦以自然為主,塗淺色唇膏。
總體而言,漢服妝容強調自然膚色及提升氣質,效果類似「裸妝」。
然而其打造也並不容易。如同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工筆畫之作。
同樣是要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也是要「先行定位,勾勒輪廓,分別填色,粉黛互用,青綠硃砂等重色,須敷至五六層,始能均勻……….再鉤出輪廓線條。甚至敷金塗銀,以達成華麗莊嚴之致。」
若以茶中之道來比,只有宋代茶百戲(茶丹青)與之類似。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鬥茶的生活情趣,宋代鬥茶之風極盛。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即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不過是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然而在宋代,茶百戲卻是足與琴、棋、書並列,深受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宋人楊萬裡詠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其中所需的極高的沏茶技藝,不也「極盡精微」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