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幾個財神節(戲說民俗二十一)
2023-10-20 02:22:43 1
「還不起來?」
「人家要睡覺,你醒了就搗亂」
「過節了,不去買菜?」
「什麼節?」
「今天可是七月二十二,你說這是什麼節日?」
「放假放的,都糊塗了,什麼節?」
「財神節」
「好,買菜去」
於是,洗漱,穿衣,陪著媳婦走向早市。
恰逢熟悉的小販,於是又把嘴皮子磨了一磨:
「吆喝,先生也來買菜了?大稀客」
「廢話,來照顧你的生意,今天過節」
「先生學問高,來給咱說說,這個財神節是怎麼回事?說好了,給你打八折」
「別不認帳」
「胡說不算」
「好,我就給你說說:這財神節來歷有三個」
「又要胡謅了」
「聽不聽」
「聽」
「第一個是,來自《封神演義》,騎著黑虎的趙公明,記不記得?」
「廢話,做買賣的誰家不『供養』著」
「你知道?你來說」
「知道一點,還是你來說」
「別插嘴,再插嘴,我就不說」
「行行行」
「這趙公明,一個修道的武將,被姜子牙封了財神,你說憋屈不憋屈?沒法,在人屋簷下!作為神祗,當然要享受人間的香火,於是啊,人們就會在他的誕辰之日,燒香祭奠,求其保佑了。
傳說,趙公明趙大財神為山東天台山(也有說是泰山的)『日精』所託化,生日為七月二十二,所以啊,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財神節是七月二十二,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來祭奠,想著財神爺來保佑,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這個節」
「第二個呢?」
第二個,是文財神李詭祖,就是拿著招財進寶條幅得到那個神仙,他的生日也是七月二十二」
「沒聽說過」
「這李詭祖啊,是魏孝文帝時候的縣令,廉政愛民,是個好官,在他去世後,百姓為了紀念他,為他修了祠堂,在他生日這天進行祭祀他,讓他享受一方人間的香火」
「好官,好人啊」
「據說挺靈驗的,到了唐朝,高宗封他為『財帛星君』,明宗皇帝封他為『神君增福相公』,並為其畫像,於是啊,就出現了『頭戴朝冠,身穿紅袍,面帶笑容,一手執如意,一手執元寶或聚寶盆』的形象,現在啊,供奉的畫像應該就是他」
「第三個呢?」
「咱們的臨縣,即墨的事,這個傳說你不會不知道吧?」
「嘿嘿」
「傳說,清朝光緒年間,即墨古城有一個周姓的掌柜,經營著一家布匹絲綢店,但是,生意慘澹。愁得周掌柜晚上連覺都睡不著。
有一天,他迷迷糊糊地打了個盹,夢見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走進他的店鋪,對他說:
『我好久沒過生日了,你能為我過個生日,我保佑你財源滾滾』
『老神仙,您哪天過生日啊?』
『哎,看起來人們真的忘了我,罷了,七月二十二,你記好了』
這個周掌柜的一個激靈醒了過來,趕緊準備,於七月二十二一大早,燃放了鞭炮,焚燒了香紙,祭拜那個老者。
說來也怪,那天來看熱鬧的人把店鋪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到店鋪中買布割綢,本來冷清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來。
這話啊,沒有腿,但是,傳得最快,這不,一下子就傳開了。
做生意的都迷信啊,於是開店鋪,做生意的人都會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這一天,焚香燒紙,燃放鞭炮,久而久之就成了迎接財神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