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解君子有九思(論語與修養君子居之)
2023-10-09 01:10:22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一篇《陋室銘》,短短不足百字,卻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名聞天下,流傳至今,文章結尾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這一句話是用典,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子發出的感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孔子在魯國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已經做出了不小的政績,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遭到了權臣「三桓」三大家庭的反對,只好出國尋求發展機會。
他周遊列國,在中原諸侯國之間穿梭,積極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中原大地,諸侯忙著爭霸,遍地狼煙,急功近利的諸侯要麼想方設法吞併其他諸侯,要麼加緊外交而不被其他諸侯吞併,對於適合治世的孔子學說,根本不感興趣。
人們不講規則,不按規則辦事,誰講規則誰吃虧,因而正當的規則就難以實施,只能敗下陣來,孔子四處碰壁,發牢騷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如果先王之道在中原大地不能推行,就要到海外去,這是他面對社會亂象無法實現理想的無奈,因而有了飄然而去的想法。
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言敗,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不會像老子那樣遁去,隱居起來過自己的小日子。他要另闢蹊徑,既然在中原地區行不通,那就到九夷去。
夷,是中國古代對居住在東部地區少數民族的稱呼;九夷,是指東方的各部族。
有人一聽,就急了,勸他說:「陋,如之何?」陋,簡陋,引申為經濟、文化的閉塞落後。有人認為,九夷這個地方經濟不發達,文化落後,民眾不開化,不很懂得禮儀。孔子是一個文化水平很的人,卻要到沒有文化的地方去,這個地方哪裡是具有先進文化的人能居住的地方?勸孔子說,在方太落後,千萬不要去。
孔子自信地回答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居住的地方,怎麼會簡陋?
孔子之所以說不簡陋,是因為君子看重的品德修養,而不太看重物質的享受,住在再簡陋的地方,生活再艱苦,不但能夠承受艱苦的生活,而且安貧樂道,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不會怨天尤人。
只要內心世界豐盈,居住簡陋算什麼?生活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蒼白,文化名人靠的是自己豐富的內涵贏得人們的尊敬。
孔子始終認為文化傳承是他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是他臨危不懼的自信的底氣。
孔子一人行道過匡地,被匡人圍困起來,長達5天之久。弟子們擔心受怕,張皇失措,孔子卻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這段話的意思是,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這就是孔子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
孔子的學生子張向他請教如何才能在社會上行得通?孔子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意思是說話忠誠守信,行為篤實恭敬,就是在夷之地,也能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為不篤敬,就是在本鄉州裡,也行得通。
如果人們沒有道德教化,禮儀之邦也會有可能變成蠻夷之地;如果講文明禮儀,蠻夷之地也會成為禮儀之邦。
只要有君子居住,那個地方沒有文化,會有變得有文化,不會再簡陋。君子到了荒蠻之地,就會把傳播文明當作自己的責任,對百姓進行道德教化,以文化人,讓那裡的百姓懂得文明禮儀,變得有道德有文化,那裡就不會簡陋了。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政治家被貶官到邊遠地區後,並沒有因為環境的惡劣灰心喪氣,而是擔當起人文教育的責任,教化百姓。
唐代韓愈貶到潮州,宋代蘇軾貶到海南島,明代王陽明貶到貴州,這些地方不但生存環境惡劣,而且文化閉塞落後,他們到了這些地方沒有灰心喪氣,而積極傳播中原地區先進文化,改變了當地人文環境。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這種達觀的思想影響了後世知識分子,不貪圖物質享受,注重精神追求,讓思想充盈而豐滿。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所描寫的那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居住,簡陋的房子就顯得不再簡陋了。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去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專門舉了諸葛亮和揚雄的事例。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出山之前,閒居臥龍草廬。西漢文學家揚雄(字子云)雖官至上品,但他淡薄功名富貴,潛心修學。
兩個人都是榮辱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他們居住過的簡陋房屋,誰又會說簡陋呢?相反,陋室本身並沒有值得人欣賞的地方,而是因居住的人高尚品德得以聞名,為後世人所敬仰。
陋室暗寓艱苦的環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窮且愈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才是陋室的價值所在。
艱苦的環境並不可怕,只要以德立世,有擔當,有作為,努力改變簡陋的環境,簡陋不再簡陋,而成為光榮的標記。
#好書奇遇季##翹楚讀書會#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子罕篇》: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想要到九夷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裡非常落後閉塞,怎麼能住呢?」孔子說:「君子去居住了,還會閉塞落後嗎?」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與你領悟傳統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