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寫嶽陽樓記的最終目的(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範仲淹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2023-10-04 12:17:15
作者:郝加獻
範仲淹
(一)範仲淹實際上沒有登上嶽陽樓
眾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和湖南岳陽樓。
嶽陽樓,面對著「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洞庭湖,正當湖水入江的口子,朝暉暮靄,煙波萬頃,氣象異常雄壯。唐時堪稱「燕許大手筆」張說在這裡做刺史,嘗與才士們登樓賞景賦詩,有詩百餘篇列於樓璧。李白、杜甫、李商隱等也曾「到此一遊」,寫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李白「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對聯最為著名。文章、書法、刻工、木料皆屬珍品有「四絕」之稱。
遺憾的是,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範仲淹卻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卒諡「文正」。宋真宗時考中進士。
明代嶽陽樓建築模型,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嶽陽樓圖》為藍本設計
宋仁宗時,西夏党項人趙元昊屢次侵犯宋朝的邊境。康定元年的1040年,延州告急,朝廷派範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和韓琦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抵抗西夏。被西夏人敬畏為「胸中自有數百萬甲兵」的範仲淹守邊數年,號令嚴明,愛撫士卒,西夏人不敢侵犯邊境。後西夏講和,範仲淹還朝。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又歷知鄧州、杭州、青州。
範仲淹在做秀才時,滿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做官時,屢次上書皇帝,提出減輕租稅、整頓武備、選拔賢能等等建議。史書說他,每感激治天下事,奮不顧身,堪為士大夫之千古楷模。公元1043年的慶曆三年,範仲淹、富弼、韓琦等名臣被宋仁宗任用為相,執掌朝綱,對吏治進行整頓,史稱「慶曆新政」,後與朝廷保守派呂夷簡鬥爭敗北,於慶曆五年出京,到鄧州去做官。
清代嶽陽樓建築模型,以清代畫家龔賢所繪《嶽陽樓圖》為藍本設計
他的好友滕子京,也是一個有本領有抱負的人物,因受排擠,被貶到嶽州。僅一年,嶽州就「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他主持重修了湖南岳陽縣西門城上的嶽陽樓,請範仲淹「作文以記之」。範仲淹本人沒有登臨過嶽陽樓,憑著滕子京寄給他的一張《洞庭秋晚圖》,借景喻情,寫下了雲霞紙上,氣勢非凡,融注著他憂樂天下的民本思想的傳世名篇《嶽陽樓記》。滕子京將其刻在了嶽陽樓上。
後來人們把範仲淹作記、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蘇舜欽書寫《嶽陽樓記》和邵竦篆刻並稱為「天下四絕」,並樹立了「四絕碑」,至今保存完好。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被貶到鄧州。面對好友之託,政治失意的範仲淹想像登樓臨湖,不禁感慨萬分,卻能夠超越自我,說出了千古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古代傑的文人,往往在人生低谷的時候,迸放出思想的光芒,範仲淹也不例外。
天下,當然是指國家,但在範仲淹的心目中,更多的是指百姓。他常常以財物救濟有急難的人,他築堤,他戍邊,他上書,都是以百姓的福祉為出發點的;他的官職,他的權力,只是他濟世福民的保障,他做了高官,家中的生活仍然象貧賤時候一樣的儉樸。「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他憂什麼?是榮華富貴,還是苟苟營生?是前程似錦,還是身敗名裂?以範仲淹的高尚思想和宏闊的胸懷,答案不言自明。
嶽陽樓
《嶽陽樓記》,範仲淹是自抒其懷抱,也意在勉勵滕子京,更讓後人在欣賞這篇美文的同時, 深深思量,拷問自己與範仲淹的境界究竟有多遠。
「微斯人,吾誰與歸!」假如沒有這種古之仁人,我同誰一道呢?語氣短截,情感深厚,振聾發聵。
我們同樣可以憑空想像,範仲淹迎風而立嶽陽樓上,極目遠眺,身影孤寂而飄逸;高遠的情志與洞庭湖壯麗的景色融為一體。
感動千百年,感動無數人。其錚錚之言,浩然之氣,至今仍在天地間迴蕩。
【作者簡介】郝加獻,北京密雲人,自由撰稿人。長期致力於文化散文的創作。長篇歷史散文《曠世名園圓明園》榮獲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大型徵文優秀獎。
推薦:
《水滸傳》裡名門之後楊志的無奈的命運折射了古代官場的生態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見花;九月十五日,洞庭湖畔,嶽陽樓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