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葉普蓋尼奧涅金》讀書筆記

2023-10-05 20:56:19 2

  葉普蓋尼奧涅金讀書筆記篇一:葉普蓋尼奧涅金

  冰涼的生活中的迷途者:葉甫根尼.奧涅金

  在葉甫根尼.奧涅金奧涅金的時代,拿破崙剛剛退去不久,法國大革命的激昂呼喊聲依稀還在天地間迴響。這時的沙皇俄國象一個剛邁出家門不久的孩子,正準備全面走向歐洲。葉甫根尼.奧涅金象一個在黑屋子中忽然醒來的人,他發現四周一片黑暗,而周圍的人依舊在黑暗中沉睡,坐著各種庸俗的夢。奧涅金是個可悲的人,他既不願在黑暗中繼續睡去,象別人一樣回到無所用心的夢中,卻又沒有勇氣衝破這黑暗去尋找光明,只好在黑暗中孤寂地生活下去。黑暗使他的心靈麻木了,甚至喪失了愛的能力,他沒有能夠在黑暗中發現美,沒有意識到其實這種生活中也有值得追求與信賴的東西,黑暗雖然可憎,但並不意味著在黑暗中生活就該象爬蟲一樣,無所事事地等待著末日的到來。奧涅金殺死了連斯基,實際上是殺死了自己;他拒絕了塔吉雅娜,實際上是拒絕了生活。他的心早已死去,他的世界也早已死去。連斯基固然是最好的朋友,塔吉雅娜的愛情固然珍貴,但在無望的生活面前,這一切和塵埃又有什麼區別呢?他的生命早在他醒來的那一刻起就走入了末路。

  實際上,葉甫根尼.奧涅金並沒有完全從夢境中醒來,他處在半夢半醒中,腦子裡一片渾濁。他雖然厭倦了主流社會,卻又沒有完全擺脫主流社會的影響,他的思想中依然殘存著主流社會殘渣。殺死連斯基,是為了虛偽的榮譽。而後來之所以愛上已為人婦的塔吉雅娜,只不過是因為出落得更具上流社會氣息。實際上,塔吉雅娜最美的時候,正是她勇敢地向他表白的時候,那時候的她純潔、善良、敢於追求自己的生活。而進入上流社會的塔吉雅娜,已經褪掉了原先一半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上流社會所認同的浮光掠影中的所謂美貌和風韻。奧涅金看不到塔吉雅娜最美的一面,他的眼光實際上與他所厭倦的上流社會是一致的,所以他被塔吉雅娜拒絕自然在情理之中,雖然普希金曾強調塔吉雅娜依然愛他,但是從情理上來看,塔吉雅娜已經不再愛他了。

  葉甫根尼.奧涅金是俄國文學作品中第一個「多餘的人」,他雖然具有「多餘的人」的共同特徵,但他還是一個沒有多少頭腦的人,相當懵懂,還配不上塔吉雅娜。

  《奧涅金》:幸福和緣分時機無關

  看過這是一篇對電影《奧涅金》的評論

  (芷寧寫於2009年7月22日)

  年初芭蕾舞劇《奧涅金》上演時,一時間相關話題頻頻見諸媒體文化版,芭蕾演出未能看成,據說被改編得符合普通觀眾的理解需求。

  年少時看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對其中錯過的愛感到一點小惆悵,年長後卻不會如此,反而對主人公沒能在一起感到欣慰,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

  麼的人生活在一起會很痛苦,而奧涅金是個迷失中的貴族青年,他「急於生活,又忙於感受」,缺乏毅力和恆心,無付諸實踐的能力和耐心,他看得到現實的無奈,卻無法去改變,更不想實際去營造幸福。如他預想中的那樣,倘若他接受達吉亞娜的愛情,那麼以後的生活便是上流社會夫婦千篇一律的模式,牽手、親吻、求婚、結婚,然後是沒完沒了俗不可耐的宴會舞會交際,接著產生厭倦,彼此冷漠,繼而偷情……

  或許不是奧涅金太悲觀,而是現實真的無趣,他一直清醒,像個局外人,因看透了結局而不願去接受幸福,也或許是憐惜清麗脫俗的達吉亞娜,不願她因自己而改變,但是,生活有時候不是想像的模樣,奧涅金忘了幸福需要經營維繫的重要性,或許他沒忘,只是無法實踐。

  重溫1999年影片《奧涅金》時,依舊有這種感覺——達和奧不在一起挺好。而且相較於這些,對於普希金筆下的奧涅金於彼時社會的「多餘感」,也隨著宅居生活的深入而越發深刻。不可否認,奧涅金是一位懷疑論者,還有點不可知論者的味道,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偽乏味,缺乏對生命的熱忱和生存的勇氣,對什麼都懨懨的,他沒有了生活的方向,流連芳叢只博得個「情場高手」的浪名。在思想層面上,他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但身心卻又始終拘於貴族青年的圈子,這樣的他很痛苦,這痛苦的一方面便體現在他對愛情的態度上。

  當他見到讓他耳目一新的鄰居莊園主的女兒達吉亞娜時,他決定逗留在伯父的莊園,但當達吉亞娜遞給他書信表達愛意時他又退卻了。因為他害怕,他對改變固有的生活模式無能為力,他怕短暫煙花般倏忽的幸福之後,是無邊無際的失落,於是唯有追尋更多的放縱和刺激,調情、決鬥仿佛家常便飯。

  這部影版許是改編篇幅的關係,達吉亞娜的形象似乎不如原著長詩體小說那麼豐潤,但其中的要點都在,特別是兩人重逢後的戲份,很具代表性。女導演瑪莎〃費因斯顯然知道如何以靈巧而細膩的觸感來表述這段因人物性格而導致錯過的愛情。在演員選擇上,瑪莎舉賢不避親,請她的哥哥拉爾夫〃費因斯飾演奧涅金,似乎費因斯家族的人各個在文學影視方面有突出的天分,不是能寫會畫的,就是能拍善導的,還有特能表演的,除卻大費因斯「英國病人」拉爾夫在影壇頗具影響外,小費因斯「戀中莎翁」約瑟夫的演技也令人看好。拉爾夫仿佛是生來具有貴族氣質,並在這種氣質中流露出一絲陰霾沉鬱,非常適合詮釋與眾不同的貴族。如果說片中飾演達吉亞娜的麗芙〃泰勒在把握女主人公年輕戲份時有點不足的話,那麼最後的幾場戲,她卻賦予了角色貼合的氣質和入心的感動,內斂深沉貞靜悽清而悠遠。

  較之於最後一場的內心剖白,個人更欣賞達吉亞娜在廣場滑冰的場景。此時已為公爵夫人、奧涅金堂嫂的她穿著黑色大衣頭戴同色帽子在冰上獨自穿行,溜冰人群中的她長身玉立,分外醒目,她看上去面無表情,眼神冷寂,觀眾卻恰恰在此時看到更多複雜難言的感受,如同觸摸到了她孤寂痛苦的內心。不遠處,重新陷入愛戀的奧涅金坐在長椅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她的滑行和轉身,此間的氣氛被營造的張力十足,內心碰撞既疏又密地交織在一起,仿佛多一分,畫面就會爆掉,少一分便會失掉所要表達的東西。

  達吉亞娜最後的剖白顯露出了這個嫻靜鎮定女性的性格特點,使她的形象立體了——當收不到回信的奧涅金闖進房間時,卻見達吉亞娜獨自坐著讀他的信,淚流滿面,仿佛以前那個達吉雅娜的重現,奧涅金跪在她腳下,她終於流淚說出了心中的痛:「那時我比現在年輕,純真,我愛過你,可得到的只有冷酷和教訓;那時你不愛我,為何現在又來追逐我?是否因為我現在成了上流社會的

  人物,又富豪又顯赫,我丈夫有戰功,受過傷,得到宮廷的寵幸,如果我的荒唐、失足就會被人傳為笑柄,這樣,或許就可使你自炫為「情場聖手」?以前你對我的青春幻夢至少還有一絲憐憫,可是現在是什麼使你跪在我腳下?對於我,奧涅金,這種富貴算得了什麼?我寧願拋棄這一切榮華,回到鄉間去;可是幸福已然消失,命運已經註定。我雖然愛你,但我已屬於別人,我將要一輩子對他忠實,我請求您立刻離開我。」

  經過多年的等待失落徘徊和痛苦後,達吉亞娜似乎比逃避、遊歷歸來的奧涅金成熟了,幸福無法找補,更無法追回,是否幸福實際上和緣分、時機都無關,而和個人的性格息息相關,「急於生活,又忙於感受」的奧涅金恰是個註定不會幸福的人。

  不過再仔細想想,有時候一個人能「急於生活,又忙於感受」也挺好,總比臣服於生活,懶得感受強點。

  關於愛情

  ——我讀《葉甫蓋尼〃奧涅金》

  這是一部可以當作小說來讀的詩,但是,這裡沒有詩的晦澀,只有詩的熱情。別林斯基是這樣評價《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他說那是「普希金最真誠的作品,是詩人幻想的寵兒,很少作品能這樣充分、明確、清晰地反映一個詩人的個性。我們在這裡看到他的全部生涯、他的心靈、他的愛情。我們也看到他的種種感情、觀念和理想。」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一部「俄羅斯社會的百科全書」,它以愛情故事為情節,構成了一部悲劇式的社會史詩,為我們鋪展了一副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廣泛的社會圖。書中的奧涅金患的是「時代的憂鬱病」,赫爾岑曾說過:「像奧涅金這樣的人在俄羅斯每走一步都會碰見他」,他們不滿於現實,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在虛無中唉聲嘆氣,在無聊中耗盡生命。別林斯基則乾脆把他叫做「聰明的廢物」,這也就是代表19世紀俄羅斯文學最高成就之一的「多餘人」。

  奧涅金,這個曾在上流社會如魚得水的青年,在第一章裡完全是個紈絝子弟,醇酒、美食、打扮、調情……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終於,這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貴族青年,對這種上流社會醉生夢死、庸俗單調的生活產生了厭倦。這時,伯伯的過世又讓他接觸到了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然而鄉村的恬靜並沒能讓他的心就此安定下來,多情的達吉雅娜也無法重新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情。懷疑、厭世、虛無,變成了奧涅金的人生信條,他特別喜愛《唐璜》和其他憤世嫉俗的作品,書中的評註大量暴露了他的自私和幻想的破滅,而可憐的達吉雅娜只能在他陰鬱的文字下暗自傷心。

  詩能觸動人心底最溫柔的情感,合上書頁,我還久久地激動著。最是感動我的還是那一份少女的初戀情懷,少女達吉雅娜的真摯、清純和痴情,被普希金刻畫得細緻入微。與妹妹奧麗加的簡單膚淺不同,達吉雅娜的愛是深沉而執著的。奧麗加對於連斯基的死,也確實悲傷了一陣,但是一個輕騎兵很快又擄走了她的心,她又重新快活起來了,這時候,連斯基墳上的青草還沒有長出來??而達吉雅娜,從最初的為奧涅金的教養和翩翩風度所吸引,到在奧涅金接觸過的東西中尋找奧涅金的影子,從奧涅金的書裡閱讀奧涅金的思想,達吉雅娜的愛一直是建立在靈魂之上的。

  達吉雅娜對奧涅金幾乎是一見傾心,因為在普通的鄉村裡,像奧涅金這樣既有教養,又有風度的男子,顯然是迷人的。

  「輕浮的女人會冷靜地權衡得失,

  達吉雅娜卻愛得那麼實在,

  她無條件地獻身於愛情,

  猶如一個討人喜歡的小孩。

  她不會說:我們再等一等吧——

  這樣就能提高愛情的價值,

  這樣就能緊緊地吸引住他,

  起初給他一點希望,挑起他的

  虛榮心,然後跟他若即若離,

  使他心中痛苦難熬,接著

  再用妒火燒起他的情意;

  不然享儘快樂他就會厭煩,

  這狡猾的俘虜就會時刻

  想衝出給他步下的羅網。」

  這到底讓我想起了屠格涅夫《初戀》中的女主角,那個破落公爵的女兒可是要比達吉雅娜成熟得多,為了自己的開心她玩弄著別人的感情,總是給人以希望,卻從不輕易承諾什麼,這些愛情的技巧她都懂,所以在那場愛情的遊戲中,她總是那麼的遊刃有餘。可是當她真正開始戀愛的時候,她又同對愛懵懂無知的達吉雅娜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達吉雅娜與那些同奧涅金一樣在社交場上如魚得水的女孩不同,她的愛是熱情奔放而毫無保留的。這個純樸的女孩,在突如其來的愛情面前,全然不知道什麼是自我保護。有人說這就是輕浮,在這首詩之前現在的我也許會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教育和社會教會了我們要理智——愛也是需要條件和技巧的。在達吉雅娜面前我只能感到羞愧,想起年少時也曾經有過的不顧一切,我在心底深處為這個女孩叫好。

  再來看看奧涅金是怎樣來拒絕我們的達吉雅娜的吧。

  「請您平靜地聽我的忠告:

  少女們往往喜歡想像,

  不時變換著轉瞬即逝的幻想;

  猶如一棵小樹到了春天,

  總要換上一片能綠的新裝。

  看來上天就是這樣註定。

  您會重新愛上一個人:但是……

  您應該學會克制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象我理解您,

  不諳世故往往招來禍事。」

  愛上一個人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盲目,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去校對愛的真實。很多人在回顧自己的初戀時,都會覺得那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初戀情人想像得太完美了,在盲目的愛情面前我們忽略了很多生活的真實方面,達吉雅娜正是這樣。當時的奧涅金就是她理想中的愛人。

  事實上,在奧涅金的冷漠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個空虛的靈魂,他無所事事,從來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可以去忙碌,也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可以去追求。在他所處的上流社會他看到的接觸到的都是欺騙、虛偽和裝腔作勢,而他,並不具有足以從這種環境中脫身的堅毅性格,懶散的貴族生活使他想得多,做得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熱情和毅力。在他20歲時,他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了,做出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沒有愛情的生命是可悲的,而寶貴的生命,就在這種漠然中消逝了:沒有目的,無所作為。終於,他又開始了隨波逐流,不再追尋生活的終極意義,重新追逐世俗的享樂。這就是奧涅金,各位讀者清醒地看到的奧涅金。這個不相信愛情的奧涅金,也許早就忘了自己美好的初戀,他以為達吉雅娜的愛與更多象奧麗加這樣的少女一樣,只是出於少女懷春,是不會長久的,因此他甚至冷靜地勸說達吉雅娜要學會克制地對待感情。

  達吉雅娜可不是這樣的,時間證明,她的愛是深刻而又長久的。作者對達吉雅娜始終只有不遺餘力的讚美,可能,這讓他想起了少年時的某個戀人?在詩人眼中,達吉雅娜就是自然界營造的女神。達吉雅娜這個名字本身就絕少文明的痕跡,「提起這個名字,人們就會想起古代和使女」,達吉雅娜像俄羅斯醇厚的黑土,厚實而豐沃,決不矯揉造作;像俄羅斯的大自然,純潔而質樸,渾身散發著自然的生命。奧涅金也曾對連斯基說,在奧麗加與達吉雅娜之間,「我寧願挑選另一個,要是我象你是一個詩人。奧麗加臉上缺少生命的烈火。她就象凡〃戴克筆下的馬利亞:生著個圓圓的紅紅的臉,恰如這個無味的月亮,漂浮在這無邊的天邊。」但是,他終究沒有接受達吉雅娜愛的表白。正如鄉村的寂寞和單調是奧涅金所欣賞卻又無法忍受的,城市的生活已經給奧涅金形成了對女人的一套評價標準。鄉村姑娘達吉雅娜是無法得到奧涅金的真正認同,當灰姑娘變成公主的時候她才能吸引眾人的目光,儘管灰姑娘只是參與了一次包裝:華美的衣裳、高雅的氣質、得體的談吐。

  奧涅金自然也是其中一位,但是與別人遠遠的欣賞不同,達吉雅娜給他帶來的還是一種心靈上的震撼,這個曾經愛過自己卻被自己忽視的姑娘,今天面目一新地出現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卻依然是那麼的落寞,即使是對所謂的平靜的追求也早就放棄(而這正是當初拒絕達吉雅娜的理由)。這時候,一種強烈的感情產生了!這是多麼的自然。所以說,要報復拋棄自己的戀人,最好的辦法不是傷心墮落,而是振作起來,證明自己可以活的比他更好,更光彩迷人,讓他永遠都後悔自己錯誤的選擇。達吉雅娜當然不會想的那麼多,她是多麼簡單的一個姑娘;奧涅金也絕不是什麼負心漢,他沒有利用姑娘的感情去傷害她,這到底只是一種比擬。

  達吉雅娜曾經愛過奧涅金,也許至今還在愛著他,但是現在,她卻拒絕了奧涅金!我們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最最寶貴,最最難忘的美妙感情往往都是不現實的。也許正是這種不現實、不確定給人帶來的種種遐想吧,在達吉雅娜這樣重感情的人心裡,一些美好的往事總是在逐漸的沉澱和聚集中。奧涅金的形象經過多年想像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早就不是原來那個現實的他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初戀只能有一次,最是難忘的就是初戀情人。奧涅金雖然拒絕了她,但在

  葉普蓋尼奧涅金讀書筆記篇二:奧涅金「多餘人」人格形象分析

  奧涅金「多餘人」人格形象分析

  劉雨

  天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09501262

  內容提要:以葉普蓋尼·奧涅金為代表,「多餘人」之所以被稱為「多餘人」,是因為連他們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自認為是「多餘」的。受特定社會環境影響,其人格中,本我和超我強烈衝突,自我漸漸迷失了,只能被動選擇各種各樣的逃避行為。關鍵詞:奧涅金多餘人精神分析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在他的長篇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中塑造了一個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多餘人」。這一形象不僅多次出現在俄羅斯文學中,如赫爾岑的小說《誰之罪》裡的別裡託夫;萊蒙託夫的小說《當代英雄》裡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的小說《羅亭》裡的羅亭;岡察洛夫的小說《奧勃洛莫夫》裡的奧勃洛莫夫等,對其他國家的文學創作亦有一定影響。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筆下《後來的事》主人公長井代助、魯迅《傷逝》的主人公涓生,甚至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多餘人」的影子。作為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我們可以從諸多人物形象中總結出「多餘人」的共同的特徵:出身於沒落的名門望族,素受文化教養,不為官職錢財所利誘;也能看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在反動專制下深感窒息。他們雖有變革現實的抱負,但缺少實踐。他們生活空虛,性格軟弱,沒有向貴族社會抗爭的勇氣,只是用憂鬱、彷徨

  的態度對待生活,在社會上無所作為。

  「多餘人」形象誕生於現實主義文學,必然是對現實社會生活中「多餘人」生存狀況的真實記錄。「多餘人」大多是悲劇的,可是「多餘人」的悲劇是如何誕生的?貴族知識分子們的「多餘人」人格,是如何形成的?關於這個問題,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依德提出的人格結構分析理論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自我與本我》一書中將人格的結構概括為三個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id)是在潛意識型態下的思想,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本我的目的在於遵循享樂原則。自我(ego)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

  下面將以最典型的「多餘人」——葉普蓋尼·奧涅金為例,分析「多餘人」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本我」的發展遵循享樂原則,奧涅金的家世恰恰能充分滿足他

  的各種本我欲望。出身貴族,經濟上必然十分闊綽,困擾下層人民世世代代的溫飽問題對奧涅金來說根本不用考慮,生活無憂;奧涅金「從兒時起,他就在鑽研」「愛情的藝術」,「從很早,他懂得怎樣逗引,慣於談情的風騷妞兒上鉤,還有意惹得她心神不寧,然後踢開心目中的敵手!」作為貴族社交圈內的情場高手,相信奧涅金的「力比多」也不會受到壓抑;長詩開頭提到「他的父親拿退職書回了家」,可見奧涅金的家庭和政治鬥爭無關,用不著爭權奪利來保證家族的生存。加之奧涅金長相英俊,風度翩翩,作為社交場上的寵兒在貴族生活圈這片溫床中生活得如魚得水,可以盡情放縱自己的欲望。

  然而人是理性的動物,不可能任由本我欲望無節制地釋放,自我會發揮控制壓抑本我的機制,這種壓抑不是主觀的,而是正常人格發展中的無意識行為。「多餘人」之所以會有「不為官職錢財所利誘」的特點,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人格高尚,而是因為他們身處特權階級,溫飽、性慾、金錢等欲望得以輕易滿足,不會產生移情或升華作用

  轉變為人生追求,只能被當作原始欲望加以否定和壓抑。金錢權力對普通人來說是生存的保證,而對他們來說,只是罪惡的代名詞。

  自我對本我的壓抑,主要是藉助超我的力量來完成的。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的形成有兩個來源:社會準則與所受的教育。《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故事發生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統治的晚期。當時俄國,是一個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國家,統治階級依靠鼓吹君權神授,宣傳神秘主義等形式禁錮人民思想,鞏固統治,貴族內部則以形式化的禮儀規範來維護秩序。這樣一套社會準則完全是用來維

  護貴族們驕奢淫逸的生活的,對本我的壓抑,只能依賴於教育。由於家庭條件優越,奧涅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思善學,涉獵廣泛,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拜倫詩歌追求自由,反抗專制的精神??很自然地,追求理性,反對愚昧的啟蒙思想使他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懷疑:

  「他的感情早已冷卻,

  世俗的煩囂已使他厭倦,

  沒有一個美人能把他吸引住,

  或長久佔據他空虛的心坎。

  偷情也逐漸沒有味道,

  更不用說良朋和友情」。

  質疑自己生存環境的奧涅金憂慮了,恰逢其時,鄉間的叔父去世,留給他大片莊園和土地。新的生活環境或許對他來說意味著新的生活方式?他滿懷興趣地來到鄉間,在自然中追尋拜倫的浪漫主義,用較輕的地租來代替徭役重負,試圖進行農事改革來實踐自己的社會理想??但是,鄉間自然仍是社會的一部分,在奧涅金周圍活躍的,依然是腐朽的鄉紳地主,和以前在社交圈上活躍的人們相比沒有什麼區別。奧涅金怠於再和這些人打交道,只要聽到這些鄰居拜訪時馬車的聲音,奧涅金就會不耐煩地騎馬逃跑。對自己生活的否定,逐漸上升到了對貴族階層的否定,對俄國社會制度的否定。

  既然奧涅金有知識、有進步思想,對貴族階層強烈否定,為什麼不能徹底和貴族階級決裂,成為革命的十二月黨人,反而一直在鄉間

  渾渾噩噩地生活,直至遵照陳舊的決鬥習俗,犯下殺死自己朋友的大錯呢?

  奧涅金接受進步思想,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藉助知識,他在超我中塑造出崇高道德,壓抑了本我中的原始欲望,建立了超越了落後貴族地主階級的高尚的人格;然而,超我中的社會準則部分仍影響著他,制約著他。別林斯基在評價《葉普蓋尼·奧涅金》時,把奧涅金的性格歸之於當時的社會,指出「他的性格是高貴的。罪惡潛藏在社會中,不在人性中,因為社會,那就是說人類發展的形式,根本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境界,所以我們在社會上只看到一切醜惡是不足為奇的。」別林斯基說罪惡不在人性中,我想不如說,是社會的罪惡引發了人性中的原始罪惡。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是本我原始欲望的映射,罪惡的社會準則卻縱容貴族的這些欲望,而不是壓抑。奧涅金自小生活在這樣一種生活環境中,耳濡目染,可以說,他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超我,只有後天接受的知識這一半力量壓制本我欲望,另一半力量,社會準則,縱容本我欲望。他通過學習而得的零散知識既要壓抑自身對各種欲望的渴求,又要對抗腐朽罪惡的社會準則,防止自己被同化。這種思想性的對抗越激烈,奧涅金越會感到痛苦,迷茫,越是迷茫,便越會感到無力反抗。他懼怕「社會輿論」、「名譽的發條」,他忍受不起「蠢材們的竊竊私語、哈哈大笑」。他雖然輕蔑上流社會,但不能超出它。他所屈服並奉為自己行為準則的,正是貴族社會的準則,也正由於他屈從了本階級的道德原則,才殺死了自己的朋友。決鬥一事充分地徵明了他無力反抗自己的階級。

  葉普蓋尼奧涅金讀書筆記篇三:第六章19世記文學複習總結

  第六章19世記文學(一)

  第一節浪漫主義文學概述

  一.浪漫主義文學興起的原因:浪漫主義是產生18世紀末,繁榮與19世紀

  上半葉歐美文壇的文學運動和流派

  二.產生的原因:(一)社會發展(二)法國大革命(三)自身的發展(四)

  思想基礎(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為西方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最早發端於英國和德國。彭斯和布萊克是英國浪漫主義的先驅。

  三.1813年斯塔爾夫人《論德國》夏多布裡昂的《基督教真諦》他們共同努

  力在1805年左右促成了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一個浪潮,第二個浪潮從拜倫開始,第三個浪漫發生在法國以雨果為首的一大批作家紛紛湧現。

  四.1848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就算結束了。

  五.浪漫主義文學也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一)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舒發,

  有強烈的主觀性(二)崇尚大自然歌頌自然美(三)重視民間文學(四):藝術上採用誇張的手法,追求強烈的美醜對比,和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六.德國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發源地。代表人物代表作:諾瓦利斯(1772

  -1801)《夜的頌歌》霍夫曼(1776-1822)

  七.海涅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文學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時期的重要詩

  人,他既是浪漫主義的「幻想之王」又是結束德國浪漫主義,開創德國新詩派的「第一隻夜鶯」

  八.名解:湖畔派: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流派,代表

  人物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三人,他們的詩歌厭惡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否定技術進步,主張倒退,妄圖用中世紀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資本主義工業文學。但是他們不像感傷主義者那樣用空洞的情感去替代現實,他們的全部詩作的基本主題的是在個人的感受中,厭惡工業革命以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種種社會醜惡,嚮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試圖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和人生的最後歸宿。

  九.華茲華斯在1800年出版《抒情歌謠集。序言》英國爛漫主義宣

  言

  十.拜倫是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散懶的時刻》《恰爾德?

  哈羅爾德遊記》

  十一.明解:「拜倫式英雄」:拜倫是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式的英雄」

  是19世紀詩人拜倫在東方敘事詩中塑造的一系列與社會對立的孤獨的反叛者。他們既高傲而倔強,憂鬱而孤獨,神秘而痛苦,與社會格格不入從而對之進行徹底反抗的叛逆者,他們又是社會的犧牲者。這些形象反映了拜倫自身苦悶失望的情緒和渴望鬥爭的意願。這些形象既有巨大的進步意義,又反映了拜倫思想的局限。代表形象哈羅爾德

  十二.拜倫創作出了一組被稱為「東方敘事詩」的傳奇作品《異教徒》《阿比杜

  斯的新娘》《海盜》《萊拉》《巴裡西納.《科斯林之圍》

  十三.拜倫《唐璜》是一部未完成的長篇敘事詩。一句話概括「揭示人類虛偽

  的道理》

  十四.夏多布裡昂的《基督教真諦》成為浪漫主義文學中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

  美的範例。《阿達拉》煞費苦心地論證了基督教,上帝,靈魂不死等等問題,在表現世俗愛情與宗教信仰的矛盾時,誇大宗教的力量。

  十五.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詩人,戲劇

  家,和小說家。

  十六.悲慘世界分析題:

  以《悲慘世界》為例,分析雨果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人道主義的本意是:把人當人對待。在好多大作家的作品中,人道主義表現為對弱者的同情。凡是偉大的作品,無不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這些作品的作者們也都是些悲天憫人的慈善家。他們的眼睛不是盯著那些憑藉強力徵服世界的強者,也不是盯著那些衣食無憂、享盡富貴榮華的世襲者或幸運者,而是將目光投向下層人和不幸者。雨果代表作《悲慘世界》,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1對貧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的控訴。如:冉阿讓被監19年的罪行"只不過是偷了一塊麵包";芳汀從一個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頭,終因貧病交加而死的。2以滿腔熱情歌頌了共和黨人的英勇鬥爭精神,表達了他的人道主義理想小說通過米裡哀主教和冉阿讓宣揚了以"仁愛"、"慈善"為中心的人道主義。米裡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讓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報復社會的冉阿讓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廣施濟貧的市長。3譴責了資產階級的法律。現存法律是低級法律,使罪犯重複犯罪,而人道主義才是高級法律,使罪棄惡從善、終止犯罪。4塑造了人道主義最高理想"冉阿讓"。如冉阿讓被米裡哀主教感化後,也像主教一樣以德報怨,終使沙威"人性"復活,最後精神崩潰而投河自殺。5人道主義的局限性:借人道主義感化統治階級的矛盾,這是不可能的、是腐蝕劑。論述《悲慘世界》的藝術成就。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現實主義:冉阿讓被迫的經歷、芳汀的悲慘遭遇、滑鐵盧戰役等浪漫主義:冉阿讓超人的體力和驚人的自我犧牲精神。2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在情節的安排上。冉阿讓攀上橫杆救水手而自己卻落入海中;抱著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個人恰恰是他曾救過的割風爺爺等情節都是離奇的。3政論性4語言高昂、激烈、熱情、敘述有史詩的風格。

  十六《巴黎聖母院》美醜對照原則怎樣體現:美醜對照原則內容:第一大自然中美醜並存,二、藝術理想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就應該通過強烈的美醜的對照同時採用藝術的誇張。三、於是「渺小變成了偉大,畸形變成了美好」。《巴黎聖母院》對「美醜對照原則」的運用。

  雨果小說創作的裡程碑,壯闊、雄偉,熔各種浪漫主義手法為一爐,在中世紀的時代背景之下,圍繞主人公的遭遇,展開了一場人性與神性、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專制、善與惡、美與醜的較量。

  1)小說中的對照

  ①愛斯梅拉達與加西莫多的對照

  他們是兩個孤兒,一個奇美,一個奇醜。儀貌美醜的強烈對照,卓絕地襯託出了他們兩個互相救援的動人情景,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第一次是愛斯梅拉達給加西莫多送水的情景,顯示了愛斯梅拉達以德報怨的美好心靈。

  第二次是加西莫多救援愛斯梅拉達的情景,顯示了加西莫多心靈的覺醒。②愛斯梅拉達和弗比斯的對照

  一個忠貞不渝,一個放浪輕浮,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的對照,展示了貧苦少女忠於愛情的高尚情操,暴露了貴族公子極端利己的惡劣本性。

  ③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與克羅德『弗羅洛的對照

  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明亮的色調,愛、善良、淳樸。

  弗羅洛:陰暗的色調,殘忍、變態。

  2)人物自我對照

  ①愛斯梅拉達的自我對照:

  表現為一種內外和諧的美的輝映,既有美的儀貌,又有美的心靈。在儀貌美與心靈美的交相輝映中,作者贊她的「完整的」美,「全能」的美。

  ②弗羅洛的自我對照:

  外表道貌岸然,虔誠聖潔,內心虛偽殘忍。

  人格的兩重性:既是教會惡勢力的化身,又是教會宗教生活的犧牲品。

  3)情節對照

  兩個王朝(專制王朝、奇蹟王朝);

  兩個國王(路易十一、乞丐國王);

  兩個法庭、兩種審判;

  兩種法律、兩個絞架;

  兩組人物、兩種命運。

  十七,普希金: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位名族詩人,偉大作家。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壇的太陽」。詩體長篇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奧涅金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十八,現實主義的發源地法國。

  十九,「多餘人」是19世紀俄國文學中所描繪的貴族知識分子的一種典型。他們的特點是出身貴族,教養良好,天賦很高,對沙皇政府和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沒有好感,他們也有遠大的報負,想成就一番事業,但總是一事無成,到頭來還是無所事事,貴族視他們為叛逆的多餘人,勞動人民又把它們劃入老爺的行列,同樣把他們視為多餘的人。奧涅金是多餘人鼻祖,畢橋林是第二個,接著還有屠格列夫筆下的羅亭,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勒內

  補充知識:19世紀文學(一)

  1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興起。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

  2德國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誕生地。

  3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是所謂「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華茲華斯成就最高。英美評論家歷來將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序》稱為是英國浪漫主義劃時代的宣言。

  4、雪萊是受空想社會主義影響最大的作家。

  5、夏多布裡昂和史達爾夫人是19世紀初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

  6、繆塞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浪漫主義詩人、小說家。繆塞還被稱為法國的「莎士比亞」。《世紀兒的懺悔》是繆塞的自傳體小說。

  7.雨果在(d)中提出了著名的美醜對照原則。

  A.《克倫威爾?序言》B.《悲慘世界》C.《讀書樂》D.《巴黎

  聖母院》

  8.下列人物不屬於《巴黎聖母院》中人物的是(d)。

  A.伽西莫多B.甘果瓦C.克洛德D.米裡哀s主教

  9.下列人物不屬於《悲慘世界》中的是(a)。

  A.甘果瓦s流浪詩人B.芳汀C.米裡哀D.沙威

  10.惠特曼一生的心血之作是(c)。

  A.《抒情歌謠集》B.《光和影》C.《草葉集》D.《自我之歌》

  11.下列屬於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是(a)。

  A.奧涅金B.畢巧林C.阿克達夫D.勒內

  三、多項選擇題

  1.下列屬於拜倫作品的是(bcd)。、

  A.《懲罰集》B.《阿比道斯的新娘》C.《海盜》D.《萊拉》

  2.下列屬於拜倫《東方敘事詩》中的作品為(abd)。

  A.《異教徒》B.《阿比道斯的新娘》C.《孤獨的收割者》華茲華斯《刈麥女》D.《海盔》

  3.下列屬於普希金創作的是(abcd)。

  A.《茨岡》B.《西風頌》C.《鄉村》D.《致大誨》

  4.下列普希金作品中屬於長篇敘事詩的作品是(ab)。

  A.《高加索的俘虜》B.《青銅騎士》C.《致大海》政治詩D、《驛站長》是小說

  5.下列不屬於雨果的作品有(cd)。

  A.《懲罰集》B.《九三年》C《唐?璜》拜倫D.《該隱》拜倫的

  6.下列屬於雨果長篇小說的有(abd),

  A.《九三年》B.《海上勞功》C.《歐那尼》戲本D,《笑面人》

  7.下列屬於《九三年》中的人物有(abc),

  A.郭文B.朗德納克C.西穆爾登D.甘果瓦

  8.俄國文學中的多餘人形象有(abc)。

  A.奧涅金B.畢巧林C.阿克達夫《世紀兒的懺悔》的人物D,勒內

  9.法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世紀病」形象有(cd)。

  A.奧涅金B,畢巧林C.阿克達夫D.勒內

  10.下列屬於「湖畔派」詩人的有(bc)。

  A.拜倫B.華茲華斯C.柯勒律治D.濟慈

  8、雨果《克倫威爾-序》——浪漫主義宣言——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在文藝上的反映。《克倫威爾-序》指出了「美醜對照原則」

  9.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裡昂和斯塔爾夫人。

  10、夏多布裡昂的《勒內》的主人公勒內是第一個表現出「世紀病」特徵的浪漫主義「英雄」形象。

  11.茹科夫斯基——俄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斯維特蘭娜》)

  12.普希金——俄國現實主義奠基人、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的天才創造者、

  13.拜倫式英雄:恰爾德是雛形,《東方敘事詩》(自傳色彩的長篇敘事詩)的主人公,曼弗雷德是最成熟的形象。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拜倫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作品中的一類人物形象。他們高傲倔強,既不滿現實,要求奮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時又顯得憂鬱、孤獨、悲觀,脫離群眾,我行我素,始終找不到正確的出路。拜倫通過他們的鬥爭表現出對社會不妥協的反抗精神,同時反映出自己的憂鬱、孤獨和彷徨的苦悶

  14、《堂璜》:拜倫最後的也是最優秀的一部詩作,被稱為「諷刺百科全書」。

  15.雪萊:第一部重要作品《麥布女王》,抒情短詩:《西風頌》,抒情詩劇:《希臘》(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重要作品)

  16.普希金是奠基人。「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驛站長》開俄國「小人物」與「多餘人」先河。《葉普蓋尼.奧涅金》(俄國現實主義奠基之作)——第一個「多餘人」形象:葉普蓋尼.奧涅金萊蒙託夫:《當代英雄》,塑造有一個「多餘人」畢巧林。

  第七章十九世紀文學(二)

  1.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出現的原因?:(一)資產階級在歐洲範圍內的全面勝利(根本原因)二.自然科學和哲學思想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德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提出的人本文學,法國的哲學家孔德提出的實證主義,法國的泰勒三要素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