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有的處理廚餘垃圾的方式(除了填埋焚燒廚餘垃圾還能如何處理)
2023-10-06 08:23:03
在中國,大型聚會中平均浪費率高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聲稱「吃貨」的我們,到底浪費了多少食物,那些被我們吃剩的飯菜又該如何處理?
現階段,餐廚垃圾處理有哪些方式呢?
目前,餐廚垃圾的處理方法分為填埋、焚燒和資源化處理。
填埋和焚燒是國內最主要的處理方式。填埋是利用土地微生物對垃圾進行降解,簡單有效,但會大量佔用土地,發出臭氣且容易汙染地下水。而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焚燒,能將大部分固體熔化,產生的熱量還能發電、供暖,可是飯菜含水量高,並不宜焚燒,而且過程中還會導致大量資源被浪費。
在發達國家,餐廚垃圾處理方面的發展較早,自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探索新技術。
歐洲:餐廚垃圾變成有機化肥
歐洲各國十分重視對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德國採用特殊顏色的收集裝置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為堆肥處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愛爾蘭等地,則是將它和其他有機廢物統一進行收集,並根據不同的特性進行分類堆肥。
日本:「生垃圾處理機」變廢為寶
日本政府積極推進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目前該技術已在許多企業和社區得到應用。日本「生垃圾處理機」像個電水壺,可安裝在家庭廚房的水槽下方,與水槽的下水口相連。餐廚垃圾經攪拌、粉碎,然後用熱空氣將之烘乾成粉末,適當加工便可製成肥料。
美國:推廣「廚餘垃圾粉碎處理器」
在美國,餐廚垃圾生產量較大的單位和居民家庭廚房有近80%使用「廚餘垃圾粉碎處理器」,將垃圾粉碎後排入下水道,然後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再生循環處理,分離出來的油脂則送往加工廠加以利用。
借鑑經驗,讓廚餘垃圾從源頭上「減量節排」
我國餐廚垃圾處理整體處於起步階段。據商務部數據測算,2019年產生量達1.13億萬噸,保守估計2020年我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將達1.18億萬噸。而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僅有1091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投產。其中專門處理餐廚垃圾的不足10%。即使施行了餐廚垃圾的單獨處理,由於技術難度,人力運營成本等因素,在無政府的補助的情況下,其經濟效益也很低。有學者統計,在杭州從餐廚垃圾中提煉油和蛋白質時,每噸都要虧100元左右。
針對國內餐廚垃圾處理的現狀,北京、廣州等多地管理部門已明確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家庭安裝廚餘垃圾處理器。
那麼,餐廚垃圾處理器究竟能幹什麼呢?我們以智廚·自清潔廚餘垃圾處理器為例,它同時具備油水分離、食渣粉碎、脫水壓縮、自動清潔等功能。進入廚餘垃圾器的汙水,會利用油、水的密度差異實現分離。固體則通過研磨盤進行切割、擊碎和研磨,經過多道工序,處理後的殘渣含水量降至50%,最高可減量85%。假設1000人的食堂每天產生2桶泔水,每桶的處理費為60元,一年下來能節省37230元。
而剩下的食物殘渣,用途廣泛,在50-70攝氏度的有氧環境中,食物殘渣經過發酵,可以生成肥料,被送往農場。在無氧的情況下,它又可以經過發酵產生沼氣,用來發電。油脂可送到指定加工廠,提煉生物柴油,用作汽車燃料。水會被送往汙水處理廠,等待成為可使用水源。
為保護環境,我們需要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一方面,通過倡導光碟行動和餐盤文明,培育全社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應用,實現就地處理,從而降低垃圾產生量,助推垃圾能量和物資的循環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