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劉禹錫寫詩答謝白居易)
2023-10-29 17:10:26 4
唐代詩人劉禹錫外號「詩豪」,他有一首詩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名字很長。詩歌的頸聯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這兩句詩中,劉禹錫既表達了對歲月蹉跎,仕途不幸的傷感,同時又展現出了對欣欣向榮的未來的憧憬。
不過,有對劉禹錫生平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認為:劉禹錫是「詩豪」,他在被貶十年後還能寫出《玄都觀桃花》來諷刺政敵。他這麼「剛」的一個人,怎麼會把自己比喻得那麼「衰」呢?
於是,他們便認為「沉舟」和「病樹」絕不是劉禹錫在自喻,他肯定是在比喻朝中敵對的勢力。但是不管怎樣,大家一致覺得劉禹錫這一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鬥志昂揚的。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詩作意譯:被貶在巴山楚水的荒僻之地,已經二十三年了。如今重返故地,舊友們一個個辭世,我只能獨自吟誦《聞笛賦》來表達哀思。這一次回來,恍如隔世。
我好像一艘江海中的沉船,身側百舸爭流,千帆競秀;我又像一株生了病的老樹,萬木在我的前頭煥發著春天的生命力。如今聽了你為我作的歌,感慨萬千,就讓我藉手中這一杯酒來振奮精神吧!
這一首詩是劉禹錫為「酬答」白居易的詩所作。當時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在楊州和白居易碰了個頭,白居易在酒宴上寫了一首詩讚他是「國手」。
白居易在首詩的最後說:大概是因為你的才名太高,所以理該遭受一點挫折吧。可是被貶謫了二十三年,時間也太長了!
劉禹錫聽了這首詩,也產生了萬般感慨。他在詩中說:二十三年被放逐到巴山楚水那種地方,生活真的是悽涼苦楚啊。
等到我再回來的時候,好友們都去世了,我還能幹什麼呢?我只有吟誦一下《聞笛賦》表達哀思罷了,感覺自己好像是民間傳說裡的「爛柯人」。
在這裡,劉禹錫連用了兩個典故。《聞笛賦》是晉人向秀經過舊友嵇康故居時,聽到鄰居吹笛子所作的文章。
「爛柯人」的典故,是說一個叫王質的砍柴人在山上迷了路,然後去看「仙人」下棋,然後吃了仙童的棗子,不知不覺看到斧頭柄都爛掉了,回家才發現已經過了好幾十年。
全詩最精彩的是接下來的「沉舟側畔千帆過」兩句,在這兩句詩裡劉禹錫連用了兩個比喻,來說明他此時此刻的感受。
他將自己比喻成一條沉船,一棵病樹。因為被棄置流放的二十三年中,他一直沒能在功業上有所建樹。表面上看,他寫到這裡是很傷感的。
可是,他將那些「混得比較好」的朋友,比喻成身側的千帆和春天的樹木,隱約表明他對旁人所取得的成就,是持欣賞與肯定態度的。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他為身邊萬事萬物的欣欣向榮而感到喜悅。
他雖然是「沉舟」、「病樹」,但他並沒有氣餒,他依然覺得自己還可以有一番作為。這一點,從他別的詩歌裡也可以見到一些端倪。
比如同樣是貶中所作的《秋詞二首》裡,他其一中說「自古逢秋非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又在其二中,自比狂沙吹散後方可見到的黃金。
因此他聽到白居易誇讚他是「國手」,為他打抱不平的時候,他非常開心地接過白居易的酒杯,精神一下子就來了。
二、堅持做「嘴最欠」的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他生長在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有詩才。
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和柳宗元同科進士及第。然後,同年登「博學宏詞科」,兩年後參加吏部的選官考試,又登科。二十三歲就「連登三科」,可見其才華過人。
劉禹錫出名的時候,白居易還沒有出名。當時白居易剛到長安,聽說了劉禹錫,但他這時候已經因為「永貞革新」被貶官了。
白居易這個人特別愛交朋友,他不想放過和劉禹錫交流的機會,於是便一口氣寄了一百多首詩去跟他「打招呼」。這樣,兩個人後來就有了書信往來,算是神交。
他們初時的交情還淺,所以等到寶曆二年劉禹錫在楊州再見他的時候,劉禹錫說這是「初逢」。這一次「初逢」後,劉禹錫寫下了這首名詩,後來二人的交情就越來越深了。
劉禹錫一輩子寫的詩傳下來800多首,其中300首都是和白居易唱合的,劉禹錫還把他們唱合的詩做成了《劉白唱合集》
再說回劉禹錫,。他雖然很早就成名了,可是運氣特別不好。原來「永貞革新」的時候,唐順宗當皇帝,他比較欣賞王叔文,而那時的劉禹錫、柳宗元,是和王叔文都是一起的。
結果,唐順宗只當了幾個月皇帝就被逼退位,唐憲宗上來,永貞黨就被打壓了。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和柳宗元還有另外六個人一起被貶。
唐憲宗還下詔書說:「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是即使遇到大赦,也要把他們排除在外。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貶到荒僻之地,寫下了《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最後客死他鄉。
劉禹錫大約比柳宗元好一點點,但是也沒好多少。他被貶的時候,他九十高齡的母親跟著他一起受苦,最後死了在外面。
但是,劉禹錫的性格真的很「剛」。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他被貶。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815年,他和柳宗元被召回京城。結果,他一高興就寫了一首遊玄都觀的詩,調侃當權派,結果又被貶了!
十四年後,他又回京城了。可是他死性不改,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很得意地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真的是剛得不能再剛了。因詩獲罪了,但是一直改不了「嘴欠」。而且他被貶後可開心了,還寫《秋詞二首》大讚秋天比春天好,又說「吹盡狂沙始見金」。真是厲害了,怪不得叫「詩豪」!
理論上一般認為,標題裡提到的這首詩創作於《再遊玄都觀》之前。寫《再遊玄都觀》的劉禹錫都已經57歲了,老脾氣不是改。所以,他怎麼可能把自己比喻成「病樹」和「沉舟」呢?
只有他的政敵才是「病樹」跟「沉舟」。假如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如今我們介紹的這首詩,就可以改名為《前度劉郎今再來》,算成「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姐妹篇。
劉禹錫在詩中說:你們這些「沉船」和「病樹」啊,雖然我已經苦了二十三年,但是我老劉如今又回來了!你們就等著看我怎麼揚帆從你們身邊經過,像春天的萬木一樣煥發生命力吧!
當然,我個人覺得以上其實都是別人在胡說。雖然劉禹錫狂慣了,但是這一首畢竟是唱和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正替他傷感呢,他都五十七歲了,想起貶謫的歲月,有一些小傷感才是正常的反應。
不像從前給「玄都觀」寫那兩首詩的時候,那就是給他政敵看的,所以他會表現得比較「幸災樂禍」外加「得意洋洋」。
結語其實我小的時候,是把「沉舟側畔千帆過」這兩句詩,也是當成勵志的話來用的。我經常把它和別的一些亂七八糟的勵志詩句抄在複印紙上,貼在牆上看。
我當時想:趕緊努力啊!再不努力,你後面的船全部都抄近路,開到你前頭去了!這沉船也是不爭氣,要是爭氣,當一塊礁石,去把河道給它一堵!我就看看誰還能趕到我的前頭!
劉禹錫這兩句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正是因為它的精湛的比喻,的確可以作多重解讀,這也正是詩詞的魅力所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