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enda西鐵城(西鐵城Ana-DigiTemp:怪異與奇妙的結合體)
2023-10-16 20:52:12
前段時間,工作上經手了一個電子表的選題,發現這個領域也很有意思。特別最近幾年,復古風格回潮,很多70-80年代的事物又重新作為時尚流行起來,像電子表界的G-Shock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而異型錶盤的電子表也是一個滿獨特的領域,比如錶盤帶地圖的Casio AE-1200WHD-1AV、帶鍵盤的Casio CA-53W-1等,西鐵城Ana-Digi Temp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我蠻喜歡一款。
這款誕生於80年代的腕錶,近年來經常被拉出來搞聯名,比如2015年和FRED PERRY,今年年初和BEAMS……這篇是之前做選題是搜到的一篇文章,解讀了Ana-Digi Temp的誕生背景、核心技術和設計理念,簡單翻譯一下,分享給大家。
作者:Damon Bailey
原文地址:https://twobrokewatchsnobs.com/citizen-ana-digi-temp-the-weird-and-the-wonderful/
讓我們來聊聊電子表吧。
如果可以的話,想像一下,一個沒有仇恨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西鐵城、石英和數字,並沒有被WIS(watch idiot savant,表痴)社區所排斥,而是因其創新性而聞名於世,並且以它看似荒謬的複雜功能重新校準了現實。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說70年代發生了「石英危機」,而會說是「石英革命」了。
然而現實中,你總會陷入兩個各自獨立的陣營:「瑞士隊」或「日本隊」。今天,你可以為任何一方提出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他們的市場影響力更大。但如果在40年前,你想證明日本人在創新方面不輸瑞士人的話,那麼我會把你引向一個最荒誕不經、也最被忽視的科技產物,即西鐵城Ana-Digi Temp。
這個名字是Analog-Digital Temperature的簡寫,它是(或曾經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硬體,帶著DMC DeLorean(美國的一家跑車製造商,一起鷗翼車門和不鏽鋼車體聞名,《回到未來》裡的時間機器車就是他家的)的美學精神傳承。
對於任何一個欣賞最純粹形式的鐘表學(讓我們將之成為「追求時間測量儀器的進步」)的人來說,西鐵城Ana-Digi Temp都是值得討論的……但關於這塊表,我們稍後再說。為了充分欣賞它的成就,我們首先需要退一步,了解這塊表在1981年發布之前的演變背景。
起源故事想像一下,當瑞士人終於硬著頭皮認清現實,把石英表這個選項納入主流時,日本人已經做好準備,將溫度計、電視和電子遊戲塞進他們的小小腕錶裡了。而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瑞士是當時液晶屏顯示器的研發領導者,並將其出口到了亞洲市場。
協調這種關係的是Brown, Boveri & Cie (BBC),一家成立於19世紀末的瑞士電氣工程公司,以向國際市場提供半導體零件而聞名。1969年Bulova的音叉技術如火如荼的時候,BBC開始轉向下一步的創新,推出由石英機芯驅動的電子顯示屏。1973年,他們的首款8位數扭曲向列式液晶顯示器原型亮相,與精工不穩定的首次嘗試相比,技術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此後的40年裡,它成為數字顯示器的黃金標準。
一個小問題阻礙了BBC繼續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研究。作為一個傳統主義的國家,瑞士人沒有採取行動,來支持液晶顯示器開發的工業化進程,因為所需的勞動力太貴了。
於是他們等來了卡西歐,一家發展中的電子公司,由經連會(Keiretsu)支持。這是一個日本術語,指的是會員成員結合他們的銷售、財務及其他部門的功能在本身鬆散的企業組織中,並且能夠在國內和國際的商業環境中擁有更龐大的力量。
這一合作關係的產物,是在1974年交付的Casiotron,他們還以經濟的方式將製造地點設在香港,由BBC進行質量控制監督。讓我們細想一下……作為石英崛起最大貢獻因素之一的液晶屏幕,正是瑞士人一種觀念的直接結果,他們認為將技術賣給競爭對手比親自將其商業化更有意義。
在圍繞著「石英危機」產生了各種爭論之後,歐米茄孤注一擲地試圖創造一種超精確的石英,而日本人則擴展了其他一切……我們也看到了西鐵城推陳出新的爆炸性轉變。
首先在1975年,西鐵城製造了全世界最精準的手錶Crystron Mega。然後,在1976年,他們推出了第一款太陽能模擬手錶。1978年,西鐵城創造了世界上最薄的1毫米以下手錶的生產紀錄。一年後,他們又推出了最小的機芯。
有鑑於此,市場自然而然地需要一款擁有多個模擬小錶盤、數字顯示、鬧鐘,甚至溫度計的手錶。就這樣,Ana-Digi Temp誕生了。
這些功能背後的研發就像腕錶名字一樣充滿挑戰。1980年生產這款腕錶的初始投資約為1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310萬美元)。他們發明的這款機芯被稱為Citizen 8980機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Ana-Digi Temp或許就相當於當年的Apple Watch。
在這款時計的介紹中,還出現了其他幾個技術上的「第一」。比如它擁有一個全自動日曆,可以識別特殊日期和有條件的變化,直到2019年(80年代的流行文化認為機器人屆時會接管)。
此外,它還是第一款可以測量熱量的手錶(儘管手錶需要離開手腕才能準確測量)。之前也從來沒有一塊手錶可以同時擁有兩個可編程的模擬錶盤(第一個用於小時和分鐘,第二個用於在秒、鬧鐘、兩地時或停表等選項中循環)。
一個特別方便的功能是「兩地時」,這是不少複雜功能腕錶都具有的功能,比如勞力士格林尼治型。
你可以將錶盤左上方的時鐘設定為你所在的在舊金山時間,比如早上6: 35(這個時間會以傳統模擬時針和分針指示),而右上方的模擬時鐘有一個單一的調節器式的指針,用於跟蹤其他地方的時間……比如我們將之設定為紐約。下面的數字錶盤則會顯示這個時間的細節,這樣你就可以確切地知道紐約股票市場在上午9: 30開門交易時,你這邊幾點。想建立5分鐘的緩衝時間?更喜歡24小時制?都可以輕鬆搞定。
Ana Digi-Temp的特點是採用了一個集成電路,能夠測量和存儲四個數據域。溫度(溫度計讀數,華氏或攝氏度)、時間(通過使用秒表或圈數,記錄測量溫度的時間)、鬧鐘和模擬指針位置(用於同步復位)。
在鼎盛時期,Ana-Digi Temp有各種各樣的風格和顏色,很容易成為「收集癖患者」的獵物。如果你是G-Shock外觀的粉絲會更喜歡黑色,如果你想要狂野一點的話,還有金色。
不過到了後來的幾代,我覺得西鐵城有點失去了對設計美學的把握,結果就是你很可能會遇到幾款看起來像是「近親繁殖」的款式。對我來說,沒有哪個能比原廠的黑色不鏽鋼表殼 銀色子錶盤的款式更棒的了。不過為了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討論,我將重點介紹JG200-59f。
Ana-Digi Temp是一款徹頭徹尾的八十年代腕錶。銀色的「盒狀」表殼和有稜有角的兩段式顯示屏,讓我的腦海中浮現出Bell & Ross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星戰中鈦戰機(TIE fighter)駕駛艙的樣子。
撇開智能手錶不談,技術驅動的工具表面臨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如果要讓外形服從功能,那麼如何才能實現外觀的平衡。像Breitling Navitimer或Citizen Nighthawk就處理得不錯,由此產生的外觀為人所稱道。這款特別的Ana-Digi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有點「無釐頭」。
不鏽鋼表殼側面和表圈以拋光表面作為點綴,而正面下部則是拉絲處理的質感。在其左側的底部,西鐵城幾乎沒有試圖掩飾鬧鈴揚聲器的存在,因為它正好平衡了旁邊的型號銘牌「ANA-DIGI TEMP」。
如果不算按鈕,表殼的橫截面為31.5毫米,豎截面為36.5毫米,表耳與表耳之間為40毫米,厚度為8.4毫米......與卡西歐World Time A500W大小相仿,佩戴起來略大。
對於Ana-Digi的錶盤,更貼切的說法也許是「儀錶盤顯示」,模擬子錶盤和液晶屏將單獨的儀表分割開來。無論是在形狀還是色彩使用的對比上,它都非常注重平衡。
清晰的白色字體在黑色背景下顯示出很高的對比度,也說明了各種數字或四個按鈕功能背後的意義。另外,與功能指示相關度較低的文字,則與深色液晶屏的色調相映成趣,在啞光負空間的襯託下變就沒那麼搶眼了。我不得不佩服西鐵城的謙虛,因為在這些低調的文字中,就有他們自己的LOGO。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同時包含液晶屏和模擬顯示是當時一個有趣的設計元素,它表達了一種潛移默化的營銷策略。因為當時,在機械腕錶式的數字錶盤之外,大多數目標受眾對數字布局和液晶技術基本不熟悉。由於一些公司認為公眾對其可靠性存在不信任,他們認為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方法,或者可以作為一種「誘導性毒品」,讓更多的人接受液晶顯示屏。
小小的指針很容易被忽視,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它們的造型和風格都很獨特。左邊的讀數器上,指針是啞光黑色的,尖端幾乎都是針鼻狀,並有Luminova風格處理的薄片。右邊讀數器的「調節器式」指針則採用了較重的塗料。
這兩個錶盤都能在成直角的方位設置發光指示點。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們在近40年後仍然發揮著作用。在每個讀數器的中心,指針底部都經過高度拋光,在啞光拉絲鋼製子錶盤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它們與銀色螺絲相得益彰,大概是為了將儀錶盤顯示屏的四角固定在機芯上。
相比之下,啞光磨砂精鋼表鏈則比表面簡單得多。錶盤塊狀堆疊的形式,在表耳處過渡為極簡主義的板塊。由於表耳被隱藏起來,表鏈似乎在表殼底部無縫整合,這是輪廓邊框和表面處理的延續,也很難想像還有其他可以搭配的表鏈。
表扣是雙摺疊的,可以無限調節下錶帶的長度(100mm)。我唯一詬病的是末端連結的樣式,是為了外擴錶帶而設計的。它們很柔韌,在輕微的壓力下容易彎曲。
考慮到所有的技術進步,值得思考的是,Ana-Digi Temp是如何被忽視的?它是否曾經有過一批忠實的追隨者呢?
首先,西鐵城從來沒有在北美市場發布過這款手錶......雖然我無法了解其中的原因。也許20世紀80年代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所有的卡西歐腕錶都在向我們的數碼小眾口味發起衝擊。
或者,也許是Ana-Digi Temp的名字將這項技術的優點簡化為簡單的新奇,因此讓人們搞不懂,「我為什麼需要一塊手錶來告訴我溫度?」。它可能不是鐘錶學中的Smell-o-vision(嗅覺視覺系統,上世紀60年代,一種在電影放映過程中釋放氣味的系統,使觀眾可以「聞」到電影中發生的事情),但它的「性感」是不會錯的。
很可能,西鐵城意識到,隨著1976年Eco-Drive(光動能)的發明,他們的未來已經確定。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在其他領域太過賣力反而可能會分散專注力,導致無法建立這個「太陽能」的新身份。
不管怎樣,Ana-Digi Temp今天還活著,而且似乎成了某種OG風格的復古潮流——所有這些都可以很容易地從JDM eBay賣家那裡,以300美元以下的價格獲得,而且像「新」的一樣。
顯然,Ana-Digi Temp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那些欣賞歷史上的時髦設計與復古科技的人來說,我的建議是,戴上它,「打敗那些時髦的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雜鈔與拾零」,zatsush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