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簡稱宛城(南陽簡稱宛的由來)
2023-10-17 05:35:12 29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豫鄂陝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從800萬年前至約公元前2000年間,為中華民族史前文明時代,也就是漫長的洪荒時代。傳說中的遠古部落酋長---三皇之一的神農氏炎帝遍嘗百草為民選藥,跋山涉水來到豫西南一帶,向民眾傳授耕作之法。他見此區域群山環繞,沃野穰源,花草鋪地,山果纍纍,一派鬱鬱蔥蔥景象。不禁連連贊曰:「此地真乃靈氣宛潛,富民寶地。」神農氏一言定音,之後便有了正名——宛。
「宛」真正成為區域地名,大約是在春秋時期。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率兵北伐,先後滅掉呂、申、鄧三國,完全佔領了整個南陽地區。他依據神農氏稱呂、申、鄧三國之地為「靈氣宛潛,富民寶地」的傳說,借「宛」字的吉祥之意,決定將呂、申、鄧三國之地統稱為「宛」,並設置「宛邑」。
自周文王演《周易》之後,中國先祖非常重視「五行」說,注重風水。他們把山南水北地因背風向陽,適於人類生存繁衍,視為「居陽」之地。大約春秋後期,楚人因循「五行」學說,就把宛邑更名為「南陽」。「古宛南陽」這個地名,最早記載於《戰國策·秦策四)一文中:「魏許秦以上路,以絕秦於楚。魏戰勝,楚敗於南陽。」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將宛作為地方記載,使之歷史化、定型化。此後,歷經世事滄桑,南陽簡稱「宛」一直沿用至今。
「宛」為多音字,分別讀wan和yuan。中國歷史上如荊州古名稱宛(wan),唯南陽地區的古名宛(yuan)不念(wan),《辭海》及《史記》中,都注釋南陽古稱宛(yuan)。
「宛」字含義:曲折(宛轉):輾轉,同婉轉;宛然:仿佛;姓,春秋時楚有宛春,見左傳二八年;地名,漢代南陽郡有宛縣,即今河南省南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