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習俗和食物(你們那裡有吃紅雞蛋的習俗嗎)
2023-10-14 14:39:46 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
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有吃雞蛋的習俗
。清明節吃雞蛋的起源是因為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的食品儲備。 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衝下,等在下遊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
撞雞蛋」的習俗,有些地方還有這個習俗,這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大家都會紛紛拿著自己家煮的雞蛋逐一碰撞,圖個好彩頭,看誰的雞蛋硬。如果哪個小朋友的雞蛋皮結實,把另外的雞蛋撞破了,那這個小朋友今年就會長得又高又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