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最喜歡的地方(湖北人在冰城之童年渴望)
2023-10-14 13:29:38 1
「嗚——」汽笛雄壯而渾厚,就要駛出武穴港的中班大客輪「江漢號」發出前進的吼聲,把我從旁站觀戰的迷茫中喚醒。望見了東南方向從「江漢號」高大煙囪吃力噴出的滾滾濃煙,激起了登上長江大壩盡賞「江漢號」雄姿的欲望。
我索性就近爬上樹幹探出院牆的歪脖樹,樹幹頂端伸向江壩當腰只有一尺多高,跳上壩腰登上壩頂,極目東眺,鎮東郊的發電廠已搭起了腳手架,駛離武穴港碼頭的「江漢號」像一匹鋼鐵駿馬,斬波劈浪,逆流而上向我撲來,船頭傲然地高高昂起,船身是百貨商店、郵電大樓、縣文化館建築體積的總和,從面前駛過時擋住了江南將軍山起伏的山脈。
「江漢號」的速度加快了,它像鋒利無比的鐵犁,把船頭的水推得譁譁作響,螺旋槳翻起的層層白浪,在江面上留下一條長長的深深的波紋,一直向漢口方向延伸……
轉身北向,坐落在武穴鎮西郊的第二小學校盡收眼底,四排南向的紅磚紅瓦校舍,正方形的圍牆四周用兩排樹木將田野相隔。陽光下靠近江壩的寬闊的操場上同學們生龍活虎。沿著長長的土路向東望去,就是大禮堂、長途汽車站,覆蓋整個武穴鎮的是青磚灰瓦徽派的一層或兩層老式建築群,只有那鶴立雞群的郵電大樓上的歐式鐘塔和高傲的俯瞰武穴全鎮的鐘盤,給古老的江畔小鎮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昨天星期天,舅爺給武穴電影院送放映隊的年度工作匯報,轉道回家看看家婆,帶來了一捆艾蒿和兩株三七花。家婆讓舅爺代她給媽媽寫封平安信,告訴錢收到了,舅爺指導我給媽媽寫的第一封信,也一併裝進了信封。我拿著信封跟著舅爺走出了院門。
進鎮公路與正街直角的交匯處,一副半剃頭挑子的師徒正忙著,只是徒弟換了。我擺擺手試圖和老師傅打招呼,而老師傅卻全神貫注,在顧客頭上精雕細琢。正街中腰的百年中醫館裡,滿頭白髮的老中醫仍面無表情,曾經的童子尿騷臭酸澀,與黑黑的濃濃的苦苦的中藥湯混雜的味覺折磨,早已在口腔內消失。對卸下門板搭成的貨臺上,敞口大玻璃罐裝的五顏六色的糖果沒有了興趣;看萬花筒、轉幸運輪、觀西洋鏡……也失去誘惑力。封存在院牆磚縫裡的黑色一塊錢,何去何從只能待定。正街南端的打把子賣藝擺小攤吆喝聲,絲毫沒有分散對舅爺講解的注意力。
廣濟縣歷史久遠,考古學家在境內大金鎮尺山遺址發現,遠在新古器時代3000-5000年以前,廣濟就有人類活動。廣濟縣不同時代稱謂不同。在夏商周時代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屬楚國,秦代屬九江郡,漢朝屬江夏郡,三國屬吳隸屬蘄春郡,西晉屬西陽郡,東晉屬新蔡郡,南北朝時期屬豫州蘄春郡蘄春縣,隋朝至唐武德四年屬蘄春縣。也就是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將蘄春縣分為「永寧」、「黃梅」兩縣。到了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過去給你講過,唐朝武德皇帝為了與河南的永寧縣好區分,
廢永寧縣改為今天的廣濟縣。
廣濟縣民風民氣純正,底蘊積澱深厚,民俗傳統、工業商業、科技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響。單從商業文化上講,廣濟是鄂東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長、發展最早的地方。自1887年籤訂中、英《煙臺條約》後,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紛紛進入廣濟,先後有美、德、日等27家外國洋號、商家在武穴開設分支機構。廣濟人既受到帝國主義的直接掠奪,又最先受到商品文化薰陶,地方民族工商業隨之發展。1875年興辦煤礦,比慈禧太后「奏準」開辦我國第一個礦產業開灤煤礦還早三年;1875年開始近代爐煉鑄造;1897年開辦郵局;1912年興辦和豐米廠;1918年創辦光明電燈廠;1928年倡修梅川武穴公路,開辦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郵電大樓就是那時期修建的,現在已經60多年了,武穴鎮那些青磚灰瓦徽派老式建築,均是帝國主義直接掠奪廣濟的見證……」說到這裡舅爺很嚴肅。
一艘渡輪開出了武穴碼頭,嘟嘟的馬達聲震蕩著長江水面,船頭分開江水由西調向東南,直奔下遊對江碼頭,江水被推得譁譁作響,激起層層銀白的浪花掠過船舷,在滾滾的江面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孤線,嘟嘟嘟……驚起群群江鷗,張開雙翅,成群地掠過水麵,飄然而上,像一片白色的浮雲飛向遠方……
我的思緒被馬達聲和江鷗展翅景象打斷,一屁股坐在江壩南向發黃的草地上,手摸著枯草根,目光順著草坡下延到江邊枯草地,看到被江水不停地親吻的枯草根是那麼堅強,也就是這些無名的枯草根無聲地保護著江壩的安全,平凡中堅守一份責任和信念。我應該堅守枯草根的這份責任和信念……
給媽媽的信中就有責任和信念,天真的情感傾注在字裡行間:
作者簡介
餘定武,筆名:愚悟,男,中共黨員,1955年出生於湖北省廣濟縣梅川鎮,1988年哈爾濱市教師進修學院(本科)中文系畢業。童年在縣城武穴鎮由外婆照顧,武穴鎮第二小學校上學到三年級。1965年隨母北上哈爾濱市定居,先後任搬運工、理髮員、語文教員、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兼秘書等職;1990年考入政府機關,任中共哈爾濱市道裏區委組織部幹事、副科級組織員,哈爾濱市太平區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組織員辦主任,哈爾濱市太平區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局)常委、執法監察室主任,哈爾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哈爾濱市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危險化學品管理處副處長、調研員、監察室負責人,哈爾濱市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三組組長,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巡視組三處處長。2015年11月,在哈爾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退休。
現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會員,黑龍江省地方文學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黑龍江省湖北商會黨委委員、組宣教育工作部部長。
在各級媒體上,發表過小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主筆參與編撰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滿族鄉志》、《幸福鄉民主村史》;「組工調研文章」連續6年、「黨員電教片解說詞」連續8年,在中共哈爾濱市委組織部獲獎;曾被評為中共哈爾濱市委組織部《黨建月談》優秀通訊員,中共哈爾濱市委機關報《哈爾濱日報》優秀通訊員。
退休後,立志撰寫一部自傳體長篇紀實小說,給後人和社會留下一些記憶。
圖:來自網絡
編輯:澤潤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