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過年的風俗特色(貴州少數民族有趣的過年風俗)
2023-10-14 12:50:01 1
仡佬族是農耕民族,對一年一度的春節非常重視。「冬至」一過,便進入了除夕祭祀的籌備期。宰殺自家養殖的年豬不但要祭祖先、財神和四官神,還要邀請附近的至親好友來家吃「庖湯肉」。
仡佬族人喜歡吃糯食,各家各戶都要種一定的糯稻,專供春節打餈粑、煮甜米酒用。
1、餵樹
餵樹並不是仡佬族的春節習俗,而是他們另一個重要節日「仡佬年」的習俗,仡佬年在農曆三月初三,意義與春節無異。在這天,各家備好米酒、豬肉、鮮魚、糯米飯等供品,然後選擇高大粗壯的古樹燒紙焚香跪拜。拜畢後一人執刀在樹皮上砍3個口子另一個「餵」些肉飯酒於刀口中,給樹「餵」祭品,最後用紅紙把刀口封住。寓意著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能有好收成。
2、毛龍鬧新春
仡佬毛龍節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族村寨,並輻射全縣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毛龍節主要活躍在元宵節期間。
每年正月,仡佬族人都會舞著毛龍,走村串寨為主家「開財門」送吉祥。尤其是近幾年,每到正月初十左右,石阡縣城舞龍鬧新春,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