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2022賈姓排第幾(百家姓之賈姓來歷)
2023-10-14 09:09:21 18
姓氏淵源
淵源一
源於姬姓,是唐叔虞的後代。
① 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賈伯公明)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及《新唐書》的記載,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唐叔虞,因「桐葉封弟」的緣故,在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後被封於故唐地,包括以前夏王朝建都的地區(今山西夏縣),並賞給懷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後世唐、何、楊、溫、韓等許多姓氏的始祖。到周夷王姬燮繼位後,改稱唐侯為晉侯,是為後世的晉國歷代君主。關於唐叔虞,歷史典籍裡記載著神話般的傳說和有趣的故事。同時,《史記》裡還記載了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呂氏春秋·重言》、《說苑·君道》裡也有記載。
在周公分封唐叔虞於唐地後不久的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20年),周成王之子姬釗繼位就是周康王。周康王再封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於賈地(今山西襄汾),名義上是唐國的一個附庸國,伯爵,史稱賈伯。在史籍《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辭源》裡,都對賈氏的來源作了一致的記述。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記載姬姓賈氏的始祖叫賈公明,號為賈伯,是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以周康王繼位時(公元前1020)算起,到被晉武公所滅,賈公明及其子孫統治了賈國共計三百四十二年。有資料介紹,晉武公滅賈國後,「將賈氏子孫遣散各地」,其姓氏皆稱賈氏,世代相傳,正確讀音作jiǎ。
② 出自春秋時著名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字為氏。
在史籍《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記載:「晉公族狐偃之子射姑為晉太師,食邑於賈」。因此,狐射姑又稱賈季。狐偃,公元前715年~前629年,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字子犯,公子姬重耳(晉文公)的舅父,亦稱舅犯(咎犯)。
其父為著名的狐突,字伯行,為大戎狐氏人(今山西交城卻波村),是唐叔虞的後代淪落於狄族的枝屬。狐突事晉國為大夫,狐偃即隨其父至晉都曲沃(今山西聞喜)。公子姬重耳少年時期便受教於狐偃,趙衰等。狐射姑,也是晉文公手下的五個最有能耐的大夫之一,史稱狐射姑為晉國「股肱」。在晉國歷史上,晉文公尊重狐偃就象尊重父親,尊重趙衰就象尊重老師,而尊重狐射姑就象尊重兄長。在史籍《國語·晉語》中談論狐射姑:「博聞多識而且恭敬謹慎。」狐射姑不僅文化修養很高,學識淵博,而且謙恭厚德,性仁心慈,言行謹慎。狐射姑後因得食賈邑,故而在歷史上又稱為賈季。
晉襄公逝世後,朝堂上在立晉襄公的哪一個弟弟為君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鬥。賈季為避禍而逃亡翟國(狄國),其子孫便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賈氏,世代相傳,正確讀音作jiǎ。
淵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賈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有關遠古賈國的情況,歷史上僅有如此記載:殷商時代,如今的山西省賈鄉一帶有賈國。按殷商末期周族成為華夏大地上四大諸侯之一,且能夠以周地為出徵點一舉攻擊殷商來看,那個子姓古賈國在周武王姬發滅商的一系列戰爭舉措實施前已經蕩然無存了,或已經臣服於周武王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殷商後,子姓古賈國不復存在,其國貴族與子民或以國名為姓氏稱賈氏,當極具可能,且讀音只能是讀作gǔ。
淵源三
源於官位,出自商、周時期官吏賈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賈正,亦稱賈師,在周王朝中稱作賈師,在魯國稱作賈正,職責是與胥師共同掌管政令實施以及處罰,兼擔監督和管理都城中的貿易活動,調節物價,穩定市場。隸屬於地官府司所轄。
在賈正、賈師、市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賈氏,世代相傳,正確讀音作gǔ,今讀作jiǎ亦可。
分布遷徙
先秦時期,賈姓活躍於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地區。兩漢時期,由於中原戰爭頻繁,賈氏西奔陝西、甘肅,北移河北。兩晉南北朝時在華北地區已經遍布了賈姓,其中一支渡過長江進入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宋時期,賈姓移民四川和福建。
宋朝時期,賈姓大約有39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1%,排在第四十位。賈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賈姓總人口的4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四川、河南,這三省賈姓大約佔賈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山東、浙江、陝西、山西,這四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4%。冀豫魯、四川是兩個賈姓人口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賈姓大約有2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7%,排在第88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賈姓人口增長為負值。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因賈姓是北方姓氏,自然受到了慘重的損失。山西為賈姓第一大省,約佔賈姓總人口的3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河北三省,這三省賈姓大約佔賈姓總人口的69%,其次分布於河南、浙江、陝西,這三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600餘年,賈姓的分布總格局發生了變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部和東部遷移。全國形成了華北地區賈姓人口聚集區。
從明朝以來600年中賈姓人口由25萬激增到370萬,增長了14倍多,賈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此1000年,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當前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約佔賈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布於山東、甘肅、黑龍江、四川、陝西,這五省的賈姓又集中了25%。河北居住了賈姓總人口的18%,為賈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北部豫冀晉、南部四川兩塊高比率賈姓區域。在600年期間,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人群流動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強勁回遷,向西部加速流動。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冀豫晉、京津、內蒙古中部、山東大部、江蘇西北角、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陝西大部、甘肅中西部和南部、寧夏北部、遼寧西部、黑龍江北部,賈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57%以上,有的達到2%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3.2%,居住了大約62%的賈姓人群。在青海湖以東、長江以北的其他地區,以及新疆西北部,賈姓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在0.19%一0.57%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居住了大約31%的賈姓人群。
郡望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省民勤東北)。元鼎後相當今甘肅省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東漢移治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皆建都於此。
洛陽郡:治所相當於今河南洛陽。
長樂郡:北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冀縣。
臨汾郡:隋朝置郡,治所相當於今山西臨汾。
堂號
武威堂(以望立堂)、洛陽堂(以望立堂)、長樂堂(以望立堂)、至言堂(漢朝賈山,給朝廷奏本談治亂之道,借秦的滅亡做比喻,著書名為《至言》)、孝友堂、維則堂、韞玉堂等。
圖騰
基本元素是鳳凰、罈子、錢幣(或貝類)、太陽、基座(放罈子的臺子)等。圖騰的左半部分為鳳凰和太陽的連體;而右半部分最顯著的就是有個橢圓型的物體,其實就是罈子,裡面裝的是錢幣,錢幣從底部一直漫到口部。罈子下面是承載罈子的臺子(或稱桌子)。而罈子左上方那個物體像是放錢用的包裹,有以日中為市,正待交易的意思。
字輩排行
山東臨沂賈氏字輩:「文貴應宗儒公秀克廷殿玉中學瑞俊彥翔鳴恩厚啟運傳榮仁智義信懷敬福增永玖振興繼世圓善餘慶 建基 恆遠常隆」。
四川冕寧縣賈氏字輩:「登懷良成文,元宏宗繼得;興正啟光發,國亭世澤天。江臨清石橋,川冕龍和淵;樟亮森月超,樹俊任仕才;志忠先榮輝,明華武開列。」
賈氏一支字輩:「文貴應宗儒公秀克廷殿玉中學瑞俊彥翔贏恩厚啟潤傳榮仁智義信懷敬福增永玖振鴻繼世圓善餘慶建基恆遠常隆」。
歷史名人
慧遠 (334—416)本姓賈, 淨土宗 初祖。創建「 阿彌陀佛 」四字真經等,他的哲學思想和佛教活動,在中國 哲學史 和 佛教史 上影響深遠。
賈餘慶 ,男。 賈為 南宋 的右丞相,他以南宋 右丞相 充 祈請使 使蒙古。後來蒙古軍把 文天祥 囚禁在沙漠中,後文天祥殺害。他和 呂師孟 都是通敵賣國的,所以說「構惡」、「獻諂」。——宋·文天祥名篇:《 指南錄 》:「不幸 呂師孟 構惡 於前, 賈餘慶 獻諂於後,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北雖 貌敬 ,實則憤怒,二 貴酋 名曰「 館伴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未幾,賈餘慶等以 祈請使 詣北。北驅予並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賈似道 (1213-1275)南宋宰相、權臣。 官修《 宋史 》:「似道既專恣日甚,畏人議己,務以權術駕馭,不愛官爵,牢籠一時名士,又加太學餐錢,寬科場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斷絕,威福肆行。」
賈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五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8%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