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2023-10-18 00:44:33 4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它是一個傳統節日,但卻已融入了現代人們的生活。它的主要節俗活動,傳承了約兩千年,至今仍然盛行不衰。
2008年,端午節成為我國的法定節日;2009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我國第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端午也叫端五,又叫重五(午)、端陽。「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稱重五,也稱重午。這樣,端午節就有了端五節、重五(午)節、端陽節的稱謂了。不過,端午節的別稱遠不止這些。
端午是夏季最大的民間節日,它的節俗活動有許多和夏令有關,並且與夏至時隔較近,故稱夏節。
浴蘭節是唐、宋時期人們對端五的稱呼。吳自牧《夢梁錄》說:「五月重五節,又曰浴蘭令節。」因為古代有在這一天用蘭湯沐浴的風習,故稱。
女兒節。舊俗端午少女須佩靈符、簪石榴花,娘家又要接女兒歸寧「躲端午」,故稱。
詩人節。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的文化界人士為了紀念詩人屈原,把這個日子定為詩人節。
另外,端午節有龍舟競渡、吃粽子的習俗,所以也叫龍舟節、粽子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地區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端午源於夏至的說法,著眼點是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從傳統的端五習俗來看,有很多和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相同,如夏令飲食、服飾等。這種解說由時令作為切入點,有一定道理。
端五源於吳越地區的圖騰祭,這是聞一多先生經考證而建立起來的學說。他認為,古代的吳越民族以龍為圖騰,每年的五月五日這一天,他們要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的活動之一就是以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水上競渡,娛神娛已。
惡月、惡日說,這是建立在五月為惡月、五月初五為惡日的民俗信仰基礎上形成的觀點。惡月、惡日是我國較早出現的歲時禁忌習俗,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以後一直存在。端午的許多節俗,正是為了闢惡求祥。
當然,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還是紀念屈原說,這也是如今大眾所熟知並公認的觀點,這個說法可謂家喻戶曉,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國畫作品中的屈原形象
端午習俗:百計避毒端午節正值仲夏,因此最直接的避毒方法就是洗澡了,當然,這個洗澡可是有講究的。古人早就有用蘭草煎湯沐浴的習俗,認為如此可以清潔身體、驅邪除病,屈原作品中的「浴蘭湯兮沐芬」就基本上指出了浴蘭的功效。
艾草和菖蒲這兩種藥用植物也是端午節除毒的傳統材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這兩樣東西掛在門楣上,以求能夠驅邪避穢、保佑安寧。也可以將這兩種植物煮水洗澡,可以達到驅蚊止癢的效果,記得小時候身上起小疙瘩,母親就用艾草煮水給我洗澡,一覺醒來,身上不癢了,小疙瘩也不見了。現在驅蚊止癢大都不用這樣的土法子了,但我每每回憶起來,依舊是滿滿的幸福感。
端午節飲雄黃酒這個說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白娘子讓這個習俗深入人心。當然,小朋友是不能飲酒的,所以又衍生出了一個很有特色並具有儀式感的習俗「抹雄黃」,大人用筷子沾上雄黃酒,在小朋友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借雄黃以祛毒、二借猛虎(「王」字代表猛虎)以鎮邪。
另外,端午還有佩戴香包的習俗。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絲線縫製而成,裡面裝有各種香料,戴在胸前,不僅美觀大方,香氣撲鼻,還有驅避蚊蟲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和屈原有關的另一項端午節俗是吃粽子。粽子也叫角黍,相傳是屈原落水後人們投給他的食品,由此便有了後來的粽子。
其實,粽子不僅有紀念意義,還有一定的養生效果。古時就有「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櫃」、「不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等關於吃粽子的諺語。可見,粽子是一種既可口應時、又標誌著季節轉換的食物。在漢代,就有皇室賞賜百官粽子的習俗。到唐宋,不僅吃粽子紀念屈原的意義十分明顯了,而且它的社交、娛樂意義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粽子起初本多見於南方,後來也逐漸在北方流行起來,唐宋如此,明清也如此,經過歷史的積澱,粽子形成了許多花樣。
所謂龍舟,就是刻繪龍的紋樣或者做成龍形的木船。從歷代圖畫和實物可知,龍舟一般是船頭刻畫成龍頭,船身繪有龍鱗。之所以模擬龍的形象,是因為龍是水中神物,不僅異常敏捷,又可威懾水中邪魔。
舊時龍舟競渡頗有一些規律。比如早早就把龍舟粉刷一新,放在龍王廟裡。競渡之前,先在龍王廟焚香燃燭,祭禱龍王,然後抬龍舟下水。競渡之時,雖然各為爭勝而來,卻不準幹擾、衝撞別家的龍舟。有人勝出之後,要熱情地給以祝賀,不服氣則留待來年。
龍舟競渡以到達終點的先後為勝負,同時也還有其他許多花樣。比如「奪標」,是指在劃到終點的時候各舟搶奪浮標以定勝負。標有魚標、鴨標、鐵標之分,因其上系有紅錦緞,所以也叫「錦標」(這個詞是不是很熟悉,現代體育競技中經常用到的「錦標賽」就是由此而來的)。另外還有搶奪其他目標物以定勝負的,比較高難度的是搶奪銅錢、鴨子,錢入水則沉,鴨下水則遊,因此爭奪起來不僅十分激烈,也很需要技巧。
今天,龍舟競渡仍然是端午節最為重要的節俗活動,頗能動人心魄。
#我在頭條過端午##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