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歷史球星排名(激昂的斯拉夫藝術家)
2023-10-17 15:31:04 1
2008年到2017年,C羅和梅西壟斷了金球獎,兩人分別5次加冕,開創了前人難以想像的雙驕時代。在當時的一些「悲觀者」看來,不僅同期的巨星會被二者牢牢壓制,新銳們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恐怕都沒有出頭之日。
然而在2018年,事情發生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反轉,10年後足壇終於迎來了新的金球先生,卻依然不是正值當打之年的90後。33歲的盧卡-莫德裡奇,作為85後的傑出代表,在梅羅的陰影下逆勢透光,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一.魔笛是當代藝術大師的代表
在傳統的足球觀念中,被稱為「大師」的球員自然瀟灑無雙,他們往往有著優雅的舉止與深邃的目光,如果再搭配隨風而動的飄逸長發,那就是再完美不過的大眾偶像。看這些人的比賽就像欣賞藝術佳作,他們的一停一觸都讓人神魂顛倒,在口口相傳的鼎盛年代,大師們的聲名並不遜於當代一些流量球星。
羅曼-裡克爾梅
只是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運動科學的飛速發展,球員們的身體機能遠超過去,對抗強度大大增加,比賽的節奏也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一些聲音時常縈繞在球迷們的耳畔,諸如「古典大師消亡」、「傳統10號絕跡」、「足球告別羅曼蒂克時代」等論調甚囂塵上,仿佛當代足球成了工業流水線上的規整品,喪失了本源價值。
對於這類包括包裹在「道格拉斯-亞當斯現象」中的觀點,筆者不予置評,足球運動經歷了100餘年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有著獨特的印跡,如果止步不前的話也許早就消亡了。既然過去那些大師們的卓越表演華麗又實用,那麼在如今的足球環境中,定有翹楚可以汲取精華並以當代的理念呈現出來。
其實早在2007-08年前後,著名足球作家喬納森-威爾遜就已經意識到了莫德裡奇的獨到之處。他在撰文中一面稱讚裡克爾梅的藝術性,卻也對其與環境脫節表示遺憾。威爾遜同時指出在比利奇治下的克羅埃西亞隊中,一位符合當代要求的新型組織者橫空出世,他就是盧卡-莫德裡奇,那時他甚至還未登陸英超,只靠國家隊的一些比賽吸引了評論人士的關注。
在如今的體系中,你很難用「幾號位」球員去定義魔笛,得從自身特點出發,去解讀其之於這個時代的重要意義。首先莫德裡奇體能非常好,早在2008年歐洲杯的時候就出現端倪,進攻端的貢獻不談,看過比賽的人同樣會對他的拼勁印象深刻。2018年世界盃更不必贅述,當一名將滿33歲的老將連續3場幾乎踢滿120分鐘,到了加時賽還能為爭奪球權狂奔幾十米,一切就盡在不言中了。
其次在身板略顯單薄,對抗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他善於利用球性和低重心的優勢擺脫防守人的糾纏。作為球隊的組織核心,他的活動範圍雖然很大,但如今面對2-3人包夾是常態,魔笛經常會採用背身或側身的輕微晃動迷惑對手,隨即利用熟練的銜接觸球快速脫身。他沒有多少誇張的炫技表演,這種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操作,是這個時代大師的標配。
最後就是關鍵比賽的亮眼發揮,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球迷乃至評論員們都會拿著放大鏡觀察球員,巨星們哪怕半場球踢不好都會遭遇口誅筆伐。對於魔笛這個級別的人物來說,如果不能在大場面證明自己,只是平時穩定輸出的話,很難擔得起「大師」的名號。
不過他做到了,2014年歐冠決賽著名的「9248」絕平,人們記住了拉莫斯的暴力頭槌,卻也別忘了送出角球助攻的人是誰;2018年世界盃淘汰賽的持續高光,更是創造了本國足球的歷史,他已經超越了所有人,成為了傲世圖騰。
二.魔笛是前南歷史第一球星
無論是合體之時,還是解體之後,前南斯拉夫都是誕生球星的沃土,這裡從不缺少天才,技術流高手數不勝數。在整個冷戰時期,前南都算得上足壇勁旅,他們曾2次闖進歐洲杯決賽,還殺入過世界盃半決賽,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內戰全面爆發之前,他們都是足壇不容忽視的力量。
德拉甘-扎伊奇
早些年諸如塞庫拉拉奇、德拉甘-扎伊奇都算是時代巨星,雖說鐵幕之下受到種種限制,但在國際大賽中完全展現了自身水平。扎伊奇的水準尤其令人稱道,他在1968年歐洲杯半決賽中絕殺了史上最強英格蘭隊,雖然球隊最終決賽不敵義大利,但他本人依然榮膺當年金球獎第3名。
1998年世界盃 克羅埃西亞收穫季軍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雖說戰火紛飛的巴爾幹半島令人心碎,但足球巨星卻扎堆湧現,60後才俊在世青賽上已經嶄露頭角,只可惜沒等到他們真正成熟,曾經賴以生存的政權早已四分五裂。後世我們議論蘇克、博班、普羅辛內斯基乃至薩維切維奇這些人的時候,很少以「南斯拉夫」的名義概括,我們會說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黑山乃至斯洛維尼亞與波赫有哪些名將,還有人會感嘆如果破鏡重圓該是何等盛況。
當莫德裡奇功成名就之後,筆者倒是想以整體的名義,探討一下誰是前南地區歷史最佳球員。從個人水準上來說,魔笛無法與不同時代的球員縱向比較,但就開創性而言他是劃時代的,哪怕扎伊奇與薩維切維奇等人也是技術流天才,他們都難以逾越莫德裡奇。
從榮譽層面分析,魔笛在皇馬收穫了一切,4座歐冠獎盃震古爍今,前南地區的所有球員在這方面都難以望其項背。哪怕是克羅埃西亞98一代引以為傲的世界盃季軍,20年後也被魔笛率領的鐵軍甩在身後。
個人成就更無懸念,莫德裡奇是前南地區唯一一位金球先生,即便有情懷作祟,厚古薄今的根基也顯得蒼白無力。綜合來看,他坐實了南斯拉夫足壇頭牌的位置,在可預見的未來還無人可以比肩。
三.2018年的爭議難掩輝煌
客觀來說,2018年魔笛收穫金球獎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即便在世界盃一鳴驚人之後,輿論的風向也沒有完全逆轉。筆者當年關注了整個過程,在此值得分享一下。
那年的金球爭奪異常激烈,除了魔笛籌碼充足之外,C羅的呼聲也很高。他作為頭牌率領皇馬拿下了歐冠三連冠,世界盃上的發揮即便不算頂級也足夠出彩。法國隊作為世界盃冠軍,諸如姆巴佩、格列茲曼及瓦拉內等人,理應佔據一席之地,即便存在分票的劣勢也不該被忽視。
如果不是歐冠決賽意外受傷,2018年薩拉赫的競爭力也很強,他在2017-18賽季的發揮堪稱現象級,如果率隊奪得歐冠冠軍,並在世界盃上有所發揮,金球獎的結果還不好說。當然由於突發情況,他的處境就比較尷尬了。
到了頒獎前兩三個月,原本佔據優勢的C羅開始式微,轉會尤文之後皇馬方面對他態度冷淡,私生活的醜聞也被大肆曝光,甚至可能惹上官司。隨著魔笛斬獲當年的FIFA年度最佳球員,嗅覺敏銳的一批人已經感受到了風向的變化。
最終C羅沒能逆轉大局,莫德裡奇以較大的優勢捧得金球,算是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準大滿貫。自齊達內之後,被稱為大師的組織核心們一直難圓舊夢,哈維、伊涅斯塔、皮爾洛等人沒做到的事,魔笛替他們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