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漢字做密碼(漢字密碼流氓)
2023-10-17 08:13:25 3
一說起「流氓」,人們立刻就想到調戲婦女,品行惡劣的人,其實最早「流氓」是個普通詞彙,沒有強烈貶義。
我們經常說古代有「奴隸社會」,「奴隸」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相當於牛馬,沒有人身權利,可以隨意買賣。
實際這是誤解,「奴」和「隸」是兩個職業,「奴」是古代貴族的服務人員,女性居多。
「隸」則是古代的秘書,專門從事文字寫作,因為漢朝以前沒有紙筆,都是用刀在竹簡上刻字,非常辛苦,也需要有較高的技術。
貴族官員不可能自己刻字,他們發布文書,讓專門人員刻成木簡,這些人叫「隸」,就是古代的秘書。
我們現代用筆寫字,很輕鬆,但是官員老闆也要配備秘書,專門替他們書寫文案。古代更是如此。
秘書都要專門給某個人服務,因此叫「隸屬於」誰,「隸」專門從事寫字刻字,為了書寫方便快捷,他們逐漸改進字體,創造了「隸書」,「隸書」實際就是「秘書體」。
因此「奴隸」是貴族的服務員,地位並不低。
而底層廣大勞動者,專門幹體力活,也分兩類:「庶人」和「民」。
甲骨文「庶」就是屋子裡有個石頭灶臺,下面生火,自己做飯自己生活,「庶人」具有人身自由。
《禮記·曲禮上》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庶人」就是底層百姓。
最底層那種當牛做馬,沒有人身權利的人,即通常說的「奴隸」,其實他們叫「民」,甲骨文「民」上部是橫放的「目」,去掉中間兩筆,表示沒有眼珠的瞎子,下部是尖刀,意思為:被刀刺瞎一隻眼睛,以防止他們逃跑。
「民」有固定的主人,有些「民」受不了痛苦折磨,設法逃亡出去,這叫「氓」,「氓」意為丟失逃亡的民。
後來奴隸制度消亡後,「庶人」和「民」合稱為「庶民」,再以後「民」成為底層百姓的統稱,如:農民,子民,民眾。
古代是小農經濟,主要是農民,農民有土地,以耕田為生,世世代代固定居住在家鄉村裡。
還有人沒有土地,只能四處流浪給別人做工維持生活,這些人叫「氓」,由於他們沒有固定土地,沒有固定住所,到處流動,也叫「流氓」。
最初「流氓」和農民,商人,藝人一樣,就是一個正常稱呼,沒有貶義。
流氓常年四處漂泊,眼界開闊,為人圓滑世故,能說會道,口才很好,他們對外邊的新鮮事知道的特別多,每到一處地方,胡侃神聊,很容易引人矚目。
而古代婦女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孤陋寡聞,她們很輕易會被「流氓」所吸引,有些「流氓」品行不好,誘騙女孩子上當。
經常出現「流氓」把大姑娘小媳婦拐走了,還有些玩弄婦女後溜之大吉,他們也沒有固定住處,想抓人也找不到地方。
由此「流氓」逐漸和調戲婦女、玩弄女性聯繫在一起,非常遭人痛恨,最終「流氓」就成了今天的含義!
二、人體組織如:胳膊,腿,臉,脖子,肝臟,等等,都帶「月字邊」,許多人不解其義,實際這是個誤解,其實這是「肉字邊」。
因為在漢朝以前篆文中,「肉」和「月」外形相同,區別只在於「月」字裡邊是兩橫,而「肉」裡面是兩個彎曲,兩字極為相似。如圖所示。
肉
人體組織都是「肉」,所以胳膊,腿,脖子,肺,肝,腸,等等,都是「肉字邊」,但「肉字邊」書寫過程比較繁瑣,出於方便,人們慢慢把「肉字邊」內部只寫兩橫,逐漸就成了「月字邊」。
我們讀書學歷史時,關於「張騫通西域」,漢朝為了抗擊匈奴,派張騫到西域尋找一個叫「大月氏」的國家。
當時課本上寫的是「大月氏」,卻註明「月」讀 rou,音同 肉。可是「月」並不是多音字,根本沒有 rou 這個讀音,小時候還非常奇怪。
實際是「大月(rou)氏」讀音寫對了,但是字寫錯了,那個國家的名字就是「大肉氏」,應該是後人把與「月」相似的「肉」看錯了。
也許是由於「肉」和「月」太相近,因此後來逐漸改進,把內部兩個彎曲,寫成了兩個「人」字形,後來又冒出了頭,慢慢變為今天的「肉」。跟「月」徹底分清楚了。
~~~~~~~~~~~~~~~~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