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鳴秋空天欲寒(白露天蒼茫)
2023-10-16 06:53:03 3
歲月在文字裡流淌,思緒在聆聽中徜徉。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美女主播「傅蕾」甜美的聲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詩經》的美,穿越千年,至今吟誦,仍覺驚豔,令人不由得嘆服於古人先民對自然的觀察和凝練的表達。
一轉眼,已經是二十四節氣的白露節氣了,時光依律而行,節氣如約到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古人總結出來白露的三個物候,都與鳥類有關。是呀,這個時節,春的痕跡早已消逝不見,夏的繁盛也快速凋零,只有秋的蕭瑟,由北向南,逐漸籠罩大地。抬頭一看,最明顯的就是鴻雁南飛,環顧四周,屋簷下的燕子也忙著收拾行李,往南搬遷。到郊外走一走,群鳥都在忙忙碌碌儲備過冬的存貨。
現在說的鴻雁,是鳥綱、鴨科、雁屬的一種大型水禽。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開始遷徙,前往越冬的地方,直到來年春江水暖,再北上而返。
而古詩當中的「鴻雁」,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意象。大曰鴻,小為雁。這裡的鴻,應該更類似於天鵝,體態優雅,飛行能力極強,展開雙翅,能夠到達9千米以上的高度,可以飛越珠穆朗瑪峰。這裡的雁,應該更接近於大雁一族的統稱,也是鳥類當中的健將級飛行高手,振翅翱翔,時速可達90公裡。
有趣的是,天鵝一旦結成配偶,就會終生廝守,對後代也極為負責。一旦其中一隻不幸而亡,另一隻將會孤獨終老;而大雁也是很講究愛情貞潔的鳥類,雁群當中罕見單數,都是成雙成對的。一旦配偶死去,另一隻甚至會自盡或者是鬱郁而亡。
也難怪,古代總是把「鴻雁」當做愛情的象徵,結合「鴻雁」的飛行遷徙能力,故而會有「鴻雁傳書」、「鴻雁傳情」一說吧。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理解,不是很嚴謹的學術考證,有識之士、大方之家,還請輕噴,板磚輕拍。秋意高遠,生而勿殺、予而勿奪,何必糾結這些小節呢?
人類沒有候鳥這樣隨季節遷徙的生活習性,我們只能是目送玄鳥遠去,轉身收拾一下夏天的衣服,洗乾淨、晾乾、疊好,依次裝入真空袋,再抽走多餘的空氣,等到來年夏天,取出來抖一抖,就又能披掛上陣啦。把秋衣拿出來,整整齊齊的。老話說的春捂秋凍,是講秋天添衣要有節奏,一層層加上去,入冬前再換成棉的。並不是真的要挨了凍,這個時節,頸椎、腰部、足底的保暖,還是很重要的。
候鳥今年去了,明年還會回來。自然萬物,皆有為法。都有其遵循的發展變化規律。生、老、病、死,起、承、轉、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一句古詩,穿越千年,南歸北還,四季流轉。唯有時間,能夠洗卻鉛華,吹盡黃沙,最終沉澱下有力量、有價值的歲月痕跡,帶到我們面前。
天蒼茫,雁何往?
鴻雁,向蒼天,天空有多遙遠?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
歲月無常,慨當以慷。
笑看紅塵,信筆由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