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來歷和風俗(端午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2023-10-05 03:09:25 2
端午的來歷和風俗?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習俗有:吃粽子、驅瘟疫、瘟神、划龍舟、懸香草(菖蒲、艾草等)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端午的來歷和風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端午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習俗有:吃粽子、驅瘟疫、瘟神、划龍舟、懸香草(菖蒲、艾草等)等。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闢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伍子胥是被夫差賜屬鏤之劍自殺後,用鴟夷之器(一種革製酒器)裹了軀體投入江中,這與粽子的形象特別符合。伍子胥在吳越也被視為濤神。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通常來說都和龍有關(見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也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
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
但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因近代前對歷史考證缺乏,導致各種牽強附會的起源說法甚多,也由於某些歷史人物碰巧與該日有關聯,於是便產生了「紀念說」,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