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

2023-10-04 20:13:44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管理原理》的讀書筆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科學管理原理》的作者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豐富,並非能被一個時代完全吸收。只有親自翻閱大師的著作,才能領會管理的真諦;也只有實踐大理由的理論,才能實現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本文原本是作為向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提交的報告。這裡所選擇的實例能夠引起工業和製造業的工程師、管理者和這些企業所有人的極大興趣。希望讀者明白,同樣的原理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社會活動中,這些活動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大小商人的商業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機構管理、大學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門的管理,等等。

  科學管理原理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如果說彼得德魯克把管理的定義真正的確定,並且把她全球化說來的話,第一個真正認真研究勞動,真正把管理當成一種科學的人,不用質疑是弗裡德裡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其實包含的思想在現在看來,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19世紀的時候就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不得不佩服泰勒的能力以及頭腦。在此要談一談泰勒的……

  科學管理原理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讀品《科學管理原理》懷念泰勒先生並紀念本書出版100周年泰勒先生的《科學管理原理》從最初出版的那一刻起距今已經整整的過去了一個世紀。然而,一個世紀之後是否還有必要重新品讀這樣一部著作?有必要介紹給其他的朋友去閱讀這樣一本這樣老的書籍?是否是在浪費時間?我要說的是在今天這依然是一本……

  篇二:《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最近認真看了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總覺得要寫寫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個人小小看法。其實靜不下來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我是在想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以前有所接觸泰勒制,所以還不至於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學管理主張用科學的方法代替原來經驗的方法,對工人進行科學選擇和教育培訓,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緊密合作,主要目的在於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最大化,實質即追求財富(利潤)的最大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其思想非常具有進步意義,對於管理學科的發展更是有跨越式的進步。在他那個時代,美國工業化發展迅速,勞資關係緊張,他的思想其實很難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講到泰勒,是因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員工的十二連跳引發的對企業員工的關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實行標準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為最高目標,以「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基礎進行統一管理,認為人是受經濟利益驅動的,不關心人的社會需求、情感需求。中國正在飛速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難免會出現歐美工業化時代曾出現的諸多問題,會有一些重蹈覆轍,但是,在現在這個重視人權的時代,在這個提倡以人為本的社會,完全按照「經濟人」假設進行企業管理,是不可能長久的。今天的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借鑑歷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企業工人(員工)的各種需求,全面看到企業經營者、員工和全體消費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贏才是最佳的!

  篇三:《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我花了一些時間大致讀了泰勒大師的《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以我的觀點來說,從內容上來講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泰勒大師的一篇科學管理智慧結晶的論文。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如下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學,而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最大的產出,而不是有限制的產出;實現每個人的勞動生產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貧困。」這個定義,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在這篇論文的結論裡敘述科學管理是過去就存在的各種要素的「集合」,即把原來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併歸類成規律和規則,從而形成的一門科學。「它將為全世界帶來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極為豐富,需要我們不斷研讀,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實現組織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

  篇四:《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最近看了一本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大學三年一直都是學的管理類的知識,直到看了這本書後發現自己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也因此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示,我覺得這是學管理人士不得不讀的一本好書,有「科學管理之父」稱號的泰勒就是一顆閃亮的星星,照耀和影響著後人。

  泰勒,他是一個影響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一個由於視力被迫輟學的人,一個被工人稱為野獸般殘忍的人,一個被現代學者不斷批判的人。同時,也是在管理發展史中最重要、最富有爭議的人。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優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泰勒在本書中立足於美國當時資源浪費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事實,著眼於企業的基層管理,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他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勞資雙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勞動生產率。即每個工人都下定決心每天努力作出儘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工人卻有意識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認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工人中普遍流行著一種謬見,認為如果他們全速工作,就會使大量工人失業,從而造成對整個行業的巨大傷害。二是,目前通行的的管理體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為保護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須採取的一種防衛手段。三是,憑效率低下的經驗法則行事,這是各行各業中普遍存在的情況,由於這種做法,浪費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認為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看了泰勒的書,我覺得對我以後從事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好的企業一定是有一位好的管理者,而且我覺得不僅僅是團隊的管理,還應從自我管理開始,這樣才能一步步發展下去。

  篇五:《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管理學無疑是最與時俱進的學科之一。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早已枝繁葉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學的本質卻一直沒有變。今天,我們回過頭去重溫經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這一回頭,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也可以說,他是第一位認真研究勞動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當作一門科學的人。泰勒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學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達到僱主和僱員的雙贏。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泰勒的「科學管理」體系其實很簡單,儘管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採取許多科學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細緻的比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此理論體系,並無畏地致力於其實踐推廣,卻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煉的科學管理核心為:尋求科學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學的工藝規程,使工具、機器、材料標準化,並對作業環境標準化並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隨後,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和晉升;同時實行具有激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對完成和超額完成定額的工人以較高的工資率計件支付工資,而對完不成定額的工人,則按較低的工資率支付工資。

  此外,他還開創性地提出,要將管理和勞動分離,並要求管理者和勞動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證工作按標準的設計程序進行。上述理論及措施現在雖然已成為管理常識,但在當時卻是重大的變革,給世人以極大的震驚。此後,泰勒的追隨者進一步豐富了其科學管理體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圖進行計劃和控制的做法,是當時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單工序動作研究基礎之上,進一步對如何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效率進行了研究。他充分考慮了大量生產的優點,創建了第一條流水生產線———福特汽車流水生產線,使成本明顯降低。拜科學管理體系所賜,美國企業的生產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資、高利潤的新局面。至於社會組織學大師韋伯和管理大師德魯克,同樣從科學管理體系中獲益良多。

  但是,科學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來,其界定的管理範疇很單一,多局限於生產製造類企業,儘管泰勒說:「同樣的原理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社會活動中」,但很顯然是難以做到的。這其實不足為怪,因為那時企業和管理的概念還沒有真正形成,這個工作直到20世紀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師德魯克完成。只有在生產製造類企業內,泰勒才能依靠科學研究的方法確定「標準工作量」,然後確定「工資支付率」;至於今天盛行的創意企業、智力密集型企業,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根本就不在泰勒狹小的「管理」範疇內。

  進而言之,依靠科學量化的手段來提高生產效率,畢竟有如「螺絲殼裡做道場」,成效總是有限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是兩者的有效結合,單獨強調某一方面都是錯誤的。泰勒的科學管理更多的是一種狹義的方法,需基於穩定的科技技術和業務流程。一旦生產技術有所改變,標準動作和流程又得相應變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流程和方法的變化也越來越快。就此意義而言,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生產流程再造,而這正是當今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調動員工的主動積極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著科學管理那一套,無疑有些抱殘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的生產方式,比如今天微軟、Google對員工的柔性管理,就遠非當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學管理外,泰勒對管理學的另一大貢獻是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並認為這是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泰勒希望依託「穩定工資支付率」和「標準作業量」,找到勞資兩利的接合點,消除勞資對立,實現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廂情願。受限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泰勒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從隨後的勞工罷工和更大規模的勞資衝突中,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勞資雙贏,直到今天仍是一個難題。目前,消除企業內部利益對立的比較通行的方式是:依靠使命願景和戰略目標來統一組織成員的價值立場,在此共同的價值立場上,依靠制度性規範來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內的協同效應,依靠創新,依靠科技,從而提升生產效率;發揮個人潛質,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歷史總是充滿了回歸。今天當我們困惑於諸多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論時,回過頭去重新審視作為管理源頭的《科學管理原理》,倒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篇六:《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優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

  本書主要由科學管理的基礎和科學管理的原理這兩章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講述了,僱主與僱員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這種情況很難達到。他說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其實這就講述了生產率的重要性。作者認為,管理人員和工人親密無間的、個人之間的協作是現代科學或任務管理的精髓。也認為勞動生產率的下的原因有三個:

  1、謬論:在商業中,如果每個人或每臺機器的產出增加了,那麼最終將導致大量工人的失業。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單憑經驗行事。

  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有一個較為科學的方法,那就是通過消除工人作業中不必要的動作並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緩慢而無效的操作,可節約大量作業時間,進而提高產量。

  第二章,主要講述了,科學管理的原理四個基本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門真正的科學。

  第二,科學的選擇工人。

  第三,管理者與工人之間親密有好的合作。

  科學管理的提出,是為了改變「積極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現狀。科學管理的原則,又或者說是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條: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所以科學管理理論很明顯地是一個綜合概念。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具體的操作規程,是對具體操作的指導。它們是:首先,以工作的每個元素的科學劃分方法代替陳舊的經驗管理工作法;其次,員工選拔、培訓和開發的科學方法代替先前實行的那種自己選擇工作和想怎樣就怎樣的訓練做法;再次,與工人經常溝通以保證其所做的全部工作與科學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後,管理者與工人應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管理者將擔負起其恰當的責任,而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壓在了工人身上。

  從本書中可以了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時研究所用的時間並非一兩個月,而是幾年甚至十幾年。這也啟示我們,做研究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應急功近利。這樣,經過縱向與橫向的比較、綜合的比較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具有說服力。泰勒認為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論看似簡單,其實內涵極為豐富,需要我們不斷研讀,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實現組織管理的目標——「使僱主的財富最大化,同時也使每一位僱員的財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人們總是在尋找各種辦法以希望找到最優的管理體系,殊不知這些僅僅是為管理理論的升華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對管理之道有所提高。從而可知《科學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經典的書。從詞義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為主持或負責某項工作。人們在日常生活上對管理的理解是這樣。平常人們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去應用管理一詞的。但自從管理進入人類的觀念形態以來,幾乎每一個從人類的共同勞動中思考管理問題的人都會對管理現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並且頑固的維護這種描述和概括的正確性甚至唯一性。人類從來就不曾取得對於管理定義的一致解釋。但泰勒提出的管理問題依然存在,他總結的管理經驗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邏輯依然普遍,他創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讀完《科學管理原理》讓我明白從每個工人的每項操作中,都可以歸納出科學規律來。懂得了科學管理就是要預先制度任務計劃並實施這些計劃。感悟到了泰勒所講的同樣的原理,也能以同樣的效力運用到所有社會活動中,這些活動包括家庭管理、農場管理、大小商人的商業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機構管理、大學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門的管理,等等。在實際生活中也體會到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帶來得快捷與效率,更節約了時間。讀了這本書以後,我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就會去想,有沒有更為科學的方法讓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為我個人認為科學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實用性更強。以前對管理的認識面很窄,認為管理只存在企業、組織等人數聚集的多的地方。從來沒想過在個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學的方法來管理是一種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讀了這本書讓我對管理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讓我的知識面變得更加的寬廣了,真的是受益匪淺。

  篇七:《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

  《科學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經典的書。

  從詞義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為主持或負責某項工作。人們在日常生活上對管理的理解是這樣。平常人們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去應用管理一詞的。但自從管理進入人類的觀念形態以來,幾乎每一個從人類的共同勞動中思考管理問題的人都會對管理現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並且頑固的維護這種描述和概括的正確性甚至唯一性。人類從來就不曾取得對於管理定義的一致解釋。

  科學管理之「科學」。這裡所說的科學,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它是相對於「經驗」來說的。科學管理之前,工廠中工人的工藝、技能是通過前人繼承,自己探索、積累,或者說全憑工人的經驗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規範的教與學。科學管理,則是通過對工人工作的每個動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謂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關於研究的對象。得說明一下,那個年代,世界是相對簡單的。服務業的概念可能還沒時興,因此科學管理主要說的是工業。那時工作內容也是以機械勞動為主的,科學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也無非是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在科學管理之前,勞資雙方是對立的,甚至是敵對的。那時的管理體制,是試圖讓工人們發揮最大程度的積極性,作為回報,則從他們的僱主那裡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這種管理方式被稱為「積極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學管理的提出,是為了改變「積極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現狀。科學管理的原則,又或者說是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條: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這裡的第四點,我認為是管理意義上的重大進步。資本擁有者——資方,開始重視管理,參與企業的運作。當然資方是不大可能去進行具體的操作性工作的,他們所進行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再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管理一步步地在實現其價值。

  自從讀完《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我已從真正意義上了解了什麼是管理,讓我感觸頗多,收益匪淺。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