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民俗文化有什麼(傳統民俗物品知多少)
2023-10-24 20:51:25 1
民俗是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也是一種民間文化,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民俗涉及面廣,從歲時到時令,從生產到生活,以及吃住禮儀可謂包羅萬象。文成從新石器時代早期,境內便有人類在繁衍生息,唐、明、清時,北方士夫,閩廣人群更是大量入遷,隨著人口逐年增多,民俗隨之日趨豐富,並形成極具文成當地特色的民風民俗。這些民俗既富有鮮明的特色,又具有甌越文化的粗獷與質樸。隨著時代發展,一些民俗離我們越來越遠,一些民俗與我們的生活仍息息相關。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文成那些曾熟悉的民俗及物品。
圍腰布
圍腰布
圍腰布俗稱「攔腰」。是將青白兩色棉紗,用織布機織成格子紋粗布。抗日戰爭前,婦女多數會織布,一般農戶都備有搖紡車或腳踏土織布機。婦女用紡車紡成線,有的先著色用織布機織成粗花布,有的先織成本色白土布,再送染坊用靛青染成青色或藍黑色做成衣裳。圍腰布則是取長42釐米,寬65釐米,鑲上寬2.2釐米、長210釐米的攔腰帶。過去男女勞動時,用於束腰護身,防汙擦汗。也是女兒出嫁,必備之嫁妝。數量少則數十,多至上百。婚後三日,新娘需將攔腰分給前來幫忙的人及諸親友。平時也常有把攔腰與毛布作為送人情的禮物。至今農村一些老人幹活的時候仍有束攔腰的習慣,藍白相間的一塊粗布圍在腰間,粗獷中倒帶著一份文藝感。
背巾
姐姐用背巾背著小弟弟
背巾是一種背嬰幼兒的背具。背巾的好處是使用方便,容易摺疊收納,只要攤開來,就能不費力地背起孩子,很適合和孩子親近。而且背巾的隱蔽性也好,由於背巾的長度和寬度足夠,可運用的範圍廣,因此在包住寶寶之後,仍有多餘的布可蓋在寶寶身上,所以在媽媽餵母乳時,能提供較為隱蔽安靜的環境;而戶外陽光太強時,大範圍的背巾布更是遮陽的好工具。同時還可以培養親子依附感,使用背巾時,寶寶和媽媽只貼著一層布,關係緊密,不但讓雙方安心,無形中還可以培養出深厚的親子依附感。
背巾在文成俗稱「挎巾」,是用織布機織成1.4尺寬,1.2丈長的家織青藍布。平時母親要幹活,就把小兒用挎巾裹圍自己背上。這種挎巾多是娘家所送。背巾的背法主要包括橫抱式和面對面坐抱式,也可用前眺式或後背式。文成人用挎巾背孩子主要用後背式,這種背法的好處是可以將雙手空出來,行動輕便,不僅可將孩子帶住,還不影響做家務。
米塑
張玉瑤製作米塑
米塑又稱「粉塑」,是溫州地區獨有的民俗工藝,與北方的「麵塑」一道稱為食品塑作工藝雙絕。米塑是以煮熟的米粉團為原料,採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種色彩精製成人物、龍鳳、花鳥、走獸等工藝品。其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達數米,小的只有二三釐米,大都用於喜慶節日和慶祝壽辰等。
上世紀80年代,在溫州地區提起米塑來,許多人耳熟能詳,文成也有幾位較為有名的米塑藝人。後隨著社會發展,米塑這項民間藝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越來越不為人所知。張玉瑤是文成米塑藝人中的一位。張玉瑤的父親精通米塑,受父親的薰陶,她自小就對米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感悟。由她製作的米塑作品,無論是花草蟲魚、蔬菜水果、人物、走獸,染上色彩後,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讓人真假難辨。 張玉瑤介紹,文成米塑多用於老人祝壽、喜慶、賀禮、祭祠等場合。以前,製作米塑的人很多,一個月能接到好幾個訂製米塑的單子,有時都忙不過來,隨著社會發展,昔日這個備受寵愛的民間藝術,逐漸被蛋糕、水果等實物替代,現在預訂米塑的人不多了。 她說,現在學米塑的人越來越少了,加上米塑不可長時間存放,不能把優秀的作品流傳下來,她很擔心這項溫州獨有的民間傳統藝術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
九層糕
九層糕,又名九重糕、重陽糕、千層糕、中元糕,取長長久久、步步高升之意。九層糕是溫州一代傳統小吃之一。每逢除夕、清明、中元、重陽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一些酒席,及瓜果和九層糕祭祀,一是闡揚懷念先祖的孝道,一是為了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特定的節日裡,文成人也有做九層糕的習俗。
文成的九層糕是以秈米加槐花米為原粒,放少量食鹽,幾片生薑,水磨成水粉,用蒸笪一層一層炊熟,再切成稜塊即成。做好後的九層糕其色美味佳,乳香甜潤,如果煎炸,味道更是可口。鄉村人逢端午、七月半、中秋、冬節食用。平時,民間多有做小本生意者炊就九層糕,在過往路亭或交通要道邊叫賣,是旅客理想的食物。
巧食
巧食是一種類似手指或者口舌狀餅類點心,名曰「巧食」。吃巧食是七夕節的一種民間的飲食風俗,流行於浙江南部,漢族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各地不盡相同。每逢七月七,婦女、兒童用五彩線把巧食穿成串兒,拋擲到屋頂,表示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同時,女子還要擺上巧食及果品,取繡線編織香袋鬥巧。現在雖然有些地方仍然有吃「巧食」的習俗,但巧食多是從店鋪買來的老婆餅一類的點心。 文成七月七一直有製作巧食與吃巧食的習俗。巧食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及一些配料,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文成的巧食與其他地方的巧食不同之處是在點心中加入薄荷,入嘴有一股清涼感覺,據說吃了不容易上火。文成菜場的商鋪與小攤上經常會看到這種小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