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鹽幫菜十大名菜(最近超火的鹽幫菜之鄉讓我大開眼界)
2023-10-25 02:35:06 1
前陣子編輯部去了成都團建(題外話:有人想看我們的團建文嗎?),吃飯的時候刷到自貢燈會的圖,看得我大為震撼,一激動就買了去自貢的車票。
兩城之間的交通很方便,從成都東站坐1.5小時高鐵就到了。事實證明,我這趟沒白去,燈會現場的視覺衝擊要比圖片來得更加猛烈,網上鋪天蓋地的誇誇文還真不是尬吹。想看我從現場發回的報導可以戳:宇宙第一已經說膩了,可它真的太火
本著中國人「來都來了」的傳統美德,看完燈會的第二天我在自貢逛了逛。介紹自貢不難,用四個標籤就可以概括:彩燈、井鹽、恐龍、鹽幫菜。它算是成都周邊遊的好選擇,花2天1夜來吃吃逛逛,解鎖四川小城的愜意生活。
其實用「小城」來形容自貢,多少有點心酸。憑產鹽重鎮的身份擠入中國最早一批建制市陣容的「川C」地盤最小,地位卻不低,自古就是富庶之地。但進入新時代後,旁邊的宜賓、瀘州開始彎道超車,自貢慢慢掉隊。
風水輪流轉很正常,而且小城也有小城的快樂嘛。去過的人都說在四川還是自貢吃得最巴適,畢竟這裡是川菜三派之一鹽幫菜的發源地。
當地人對兔肉深深的執念都寫在了滿街的招牌上,要比吃辣自貢人一點也沒在怕的,他們最擅長把食材做得又鮮又辣。
哦對了,自貢街上經常可以看到燈和恐龍,真的很奇妙。
這一趟我特意沒有查任何攻略,不帶著預期瞎逛反而收穫了不少驚喜,是我低估了自貢這座城,或許不設預期才是玩小眾城市的打開方式吧。
--------------------
自貢這個名字自帶鹹味兒,因為它是把當地兩口鹽井「自流井」和「貢井」取首字組合了一下。鹽,是成就自貢的原因所在。
自貢鹽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在產鹽工業化之前,當地的鹽商都是極其富有的,那真的不是一般的有錢。抗戰時期,自貢兩位鹽商分別捐款1000萬,創下全國個人捐款之最,1000萬放在現在也是一筆大錢了,更別說在那個年代。鹽商之富,可見一斑。
我們平時做菜少不了鹽,要給鹽按來源分類的話,有海鹽、湖鹽、礦鹽和井鹽四種。自貢產是井鹽,意思是通過架天車鑽井,從地下汲取滷水,最後煮成鹽。
巔峰時期,整個自貢有上萬座天車同時在工作,天車越高,意味著井打得越深,當地最高一座達百餘米,相當於我們現在20多層樓的高度。
產鹽工業化之後,大部分天車都拆了,包括那座百米高的,不過想回到採鹽現場還是有辦法的——燊海井是自貢目前唯一完整保存下來且依舊在產鹽的鹽井,每天都有採滷水的演示(我去的時候不巧在維修架就暫停了);
以及在用鹽商會館改造的鹽業博物館裡,有開採過程的模擬,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能從幾十米的狹窄管道底部撈掉下去的工具上來真的好厲害。
自貢的這口燊海井開鑿於1835年,整整用了13年鑿到1000米,也就是說1年才能鑿出70米,真是項辛苦而漫長的工作。
*各種鑿井工具
那時候要鑿個千米井一點也不容易,除了耗時,沒有電鑽、沒有探測器、沒有高科技的輔助,不僅要保證井的垂直度,還要應對意外。大家一起見招拆招,最後鑿出了這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人工井。
燊海井景區不算大,重頭戲當然是那架天車,也就是「淘金」工作檯,負責鑽井和取滷水。造天車有門檻,要用不易腐爛的楠木,繩子則是要用泡過鹽水的竹子編織而成。把木頭綁緊也需要技巧,萬一塌下來那真是人財兩空。
坐在井前的人是靈魂人物,需要把控細節,一般都是要高薪聘請的。而上面的工人利用天車上的槓桿原理來回踩,每砸一下,監工就會在碗裡放一塊銅錢鼓勵。
別看這麼辛苦,鹽工這活兒在那時候大家都是要競爭上崗的,因為一人能養一家人,收入非常可觀。鹽場主選人也比較挑,得要體格好、力氣大才行。
*產鹽現場老照片
和工人們一樣需要賣力氣的還有作坊裡的牛,它們的工作是轉動大車來拉繩子,把滷水或是鑿井工具提上來。這些牛的工齡平均只有5、6個月,因為這份工可比耕田累多了。
*可以明顯看到大車下面一圈的地面都磨凹下去了
同時監工牛和工人的老闆給自己找了個好地方——帳房,坐在裡面可以通過左右兩扇窗觀察工作情況,像極了在後門突擊檢查的班主任。
不過牛牛們享受的待遇也非一般牛可及,下班後有專屬的泡池,每頓飯裡還有草藥補身子。
知道為啥自貢做冷吃牛肉出名嗎?就是因為有這些退了休的牛為自貢牛肉美食研究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老闆會用牛肉抵工資,鹽工老做牛肉,自然就有了門道。
扯遠了,我們說回正題。雲南也產井鹽,為什麼自貢更厲害呢?
因為自貢的井在產滷水的同時也產天然氣,站在燊海井旁邊能明顯聞到漏出來的味道。天然氣很重要,這樣就有了免費的煮鹽燃料,成本大大降低。
*從井口通過管道輸送到灶房的天然氣
撈上來的滷水會通過管道運到灶房開煮,從水變成鹽還需要好多工序,我看了一遍也沒太記住,只記得富順豆花當年之所以出名,就因為用了煮井鹽過程中產出的膽水來點,口感特別好。
燊海井不僅是供人參觀的老文物,鹽作坊依舊是在產出的。走進灶房就能看到師傅在處理滷水,雖然跟流水線的產量沒法比,但它每天也能產出一批成品鹽。想到我們還能用著千年前的古人發明的方式製鹽會覺得有點浪漫,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
井鹽對從小吃海鹽的我來說還是挺新奇的,在景區出口的商店裡能買到燊海井出產的鹽當伴手禮。
鹽的顆粒越粗越貴,最便宜的10塊一袋,我嘗了一口,它的鹹度沒有那麼高,能吃到鮮味在裡面。
鹽不僅讓自貢富裕起來,還因此誕生了川菜的三大流派之一:鹽幫菜,這部分我們後面再說。
至於鹽業博物館,我覺得建築愛好者值得去看看,用榫卯結構搭建而成木質樓非常賞心悅目。口袋富足的鹽商們建立的這處會館是低調的奢華,滿眼都是鏤空和雕花,時不時點綴上一些金色,講究著呢。
帶娃的家長也值得去,裡面的互動科普做得還不錯。如何利用活塞原理取滷水、塌方了如何處理、鑿歪了怎麼修復、工具掉進去了怎麼解決等等問題都能在這裡得的到生動的解答。
*挖井遇到塌方的處理方式
- 2 -自貢,恐龍最後的家園--------------------
恐龍也是自貢閃著光的名片,這裡有全國唯一一座關於恐龍的博物館,並且它還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怪不得之前引起過《國家地理》雜誌的注意,還狠狠誇了一番。
在人類之前,恐龍當了1.6億年的地球主人。但是它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比燈會上的上古神獸還遙遠得多,所以我一直對恐龍沒有什麼實感,它們在我心裡更像是動畫片裡那些虛構形象。
而自貢恐龍博物館就像是時光機,用大量真實的化石瞬間拉近我們和恐龍之間的距離。這道時空之門的氣氛從進館之前就開始營造了,甚至有點被萌到。
博物館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室內展廳&室外地質層展示。
室內展廳展出的是從自貢大山鋪鎮遺址,也就是這座博物館所在的地方出土的恐龍化石,以及一些從外省借來的展品,用來把恐龍的故事說得更完整。
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是恐龍比較活躍的三個時期,自貢出土的恐龍化石几乎囊括了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的恐龍種類,比如梁龍、腕龍、盜龍等等。
自貢恐龍博物館第一厲害在數量,全館有18具完整的恐龍遺骸,其他零碎的骸骨加起來有上萬件之多。
被識別出來的龍會擁有自己local的名字,比如天府峨眉龍(蜥蜴類恐龍)、太白華陽龍(劍龍)、自貢四川龍(蜀龍)、李氏蜀龍,等於領到了「四川身份證」。
這麼近的距離再加上極高的完整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恐龍身上的每個細節,比如劍龍背上的刺、蜀龍強有力的尾錘,甚至它們各自的牙齒。
第二厲害在稀有度,多還不算,藏品本身價值也高。比如恐龍的皮膚是很難保存的,但這裡出土了國內首例劍龍皮膚的印記,隔著窗我默默開始想像觸感。
世界上首個蜥蜴類恐龍的尾錘化石也是在自貢大山鋪發現的,這可是它最稱手的「武器」。
還有保存非常完好的各類頭骨,沒有因為擠壓而太過變形,牙齒也很完整。
還有恐龍蛋和腳印,不過聽說遼寧還出土過裡面已經有幼崽雛形的蛋。
因為這座博物館本身就是在大山鋪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所以特意保留了一部分原生態遺址,讓遊客們也可以走進發掘現場。
博物館的第三個優點是布展還不錯。大廳的恐龍遺骸有模擬出它們曾經生活的場景,比如捕食、逃亡、搏鬥等等,增加了一些畫面感。
為了讓展覽的邏輯更加完整,博物館從外地借來不少恐龍時代的伴生動植物化石,這類化石在遼寧西部尤其多。
還有一些自貢本地沒有發現的、其他時代的恐龍化石。我第一次知道和看到竟然有手掌大小的恐龍和會遊泳的恐龍。
而室外的化石遺址再現了恐龍那個年代的生活環境。
如果你對恐龍有興趣,還可以去雲南祿豐世界恐龍谷(侏羅紀恐龍多)、河南西峽恐龍遺蹟園(恐龍蛋比較多),這倆娛樂設施都比較豐富,很適合帶娃玩。
--------------------
發燈會那篇文章的時候好多人在留言區盛讚自貢美食,確實,自貢菜是有來由來頭的。川菜如果再往下細分,可以分三種:上河幫川菜(榮派),主要是成都和樂山那邊的菜;下河幫川菜(渝派),指的是重慶江湖菜;自貢屬於小河幫,又叫鹽幫,像水煮牛肉、粉蒸牛肉、螞蟻上樹這些都屬於鹽幫菜。
為啥叫鹽幫?只要你有認真看上面的文就肯定知道。自貢因鹽而興旺,本地的鹽工、鹽商各有各的料理秘籍,而從外地來自貢做生意的商人又把本地菜和家鄉味道融合在一起,讓鹽幫菜的菜譜又豐富不少。
為什麼大家都愛鹽幫菜,原因可能就在於它的味型比較豐富,在辣之外還善用仔姜,香得更有層次;鹽幫菜用的都不是昂貴食材,但卻非常在意火候,不管是水煮還是火爆,肉都又嫩又入味。
我的經驗是,在自貢吃飯真的不太需要找攻略,大部分都是用料實在的地道小館。一般路邊人多的小店都錯不了,大的連鎖店反而可能踩雷。
當地招牌必吃的有冷吃系列的冷吃兔和冷吃牛肉,是寬油和各種辛香料帶來的舌尖美味。
自貢愛吃兔子是出了名的,一絲邊角料都不會放過。除了冷吃兔的做法,還有鮮鍋兔、手撕兔、乾鍋兔、麻辣兔頭、拌兔肚/兔肝、火爆手撕兔……全兔宴整一桌都行。
牛肉也是自貢非常常吃的食材,在冷吃牛肉之外,還有水煮牛肉、火邊子牛肉、粉蒸牛肉、毛肚火等等等,甚至來一碗牛肉麵也是極好的。
而蘸水菜的重點在於蘸料,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方。水煮過的各種肉類蘸上集麻辣鮮甜於一身的蘸料,立刻被注入了靈魂。
之前在重慶有被當地的豆花飯驚豔過,而自貢的富順豆花也是一絕,豆花板配蘸水就能幹掉一碗飯。
至於去哪裡吃,之前大瑩寫過一篇很詳細的文,基本把當地最值得吃的餐館都寫上了,甚至連晚上的燒烤都安排好了,戳獲取清單:鮮到叫,辣到跳!想為這座城市帶鹽
這次我再來補充幾家:
饒記富順晨光豆花
地址:匯東新區交通苑錦苑小區1棟1層
這家算是當地的神店,憑口碑養活了半條街。想吃豆花來這裡就沒錯,有最綿軟鮮甜的豆花板兒,配的蘸水裡加了藿香,特別好吃。
人多的話可以點葷豆花,是一個鍋,裡面加了火腿腸、酥肉、筍片來增鮮。
店裡炒菜也有,菜單還是蠻豐富的,價格也比較實惠,唯一的缺點就是環境一般。
電子廠餐館
地址:涼高山街27號
這家店是當地朋友給我推薦的,他說其他店的兔肉都是家裡能炒出來的味道,只有這家他覺得不一般。不過這裡的璧山兔僅按只賣,得人多一起吃才行。
@jjustsoso
店裡主要以炒菜為主,爆炒腰花、韭菜牛肉絲、牛蹄筋……每道菜都很能凸顯鹽幫菜的鮮辣和脆爽,下飯得不行。
燈杆壩豆腐腦水粉
地址:東方廣場坡坡上
這是一家小吃店,主打的當然是豆腐腦水粉。粉很細但是韌勁還是很足,豆腐腦非常嫩,最棒的是那一圈辣椒油,不辣但無比鮮。
我還配了個綠豆粑,外面是油煎過的脆殼,裡面軟軟糯糯,本糯米星人愛了。
東方廣場這片還挺熱鬧的,有很多小吃攤和小吃店,適合飯後來瞎逛逛。
糯米白糕
地址:同興路82號
路邊一家專門賣糕點的小店,店面不大但是生意巨好。價格非常友好,玉米餅1塊5一個,白糕(也叫泡粑)1塊錢3個,酸酸的帶著一點酒味,比我在重慶買的便宜太多,而且味道也是好吃的。
菜市場也是找美食的好地方,我在東方廣場附近隨便選了一個走進去,出來的時候收穫滿滿,正好帶回家當年貨。
豬肉做的粑粑肉碼上蔬菜一蒸就能吃;蘸滿辣椒麵的滷豆腐看著就噴火。
看到腊味攤我就走不動道了,光香腸就有4種口味,我幫大家嘗過了,用來炒蔬菜真的好吃,直接蒸也可以。攤位上臘肉、臘豬蹄、麻辣兔肉應有盡有,親眼看到食材買起來總是放心一點。
熟菜攤也很精彩,有各種滷菜和冷吃系列,價廉物美,可以離開前打包一點路上吃。
菜市場周圍還是很有煙火氣的,有好多人在門口擺攤,蔬菜、魚、麵食啥都有,在吃吃喝喝上,自貢人可不會虧待自己。
你要是在自貢住第二晚的話,可以安排釜溪河夜遊,坐船縱覽自貢風景。
作為成都周邊遊的目的地,自貢還是很有「競爭力」的,論吃的不輸內江、樂山;論城市底蘊,這裡的燈會和恐龍文化是別處無法取代的。
路中間突然出現的鐵路、街邊賣臘梅花的老奶奶、在公園划船的年輕人……在自貢瞎逛的我感受到了小城愜意自在的生活的氣息。下次來成都,不妨買張車票,來自貢轉轉。
/交通貼士/
成都/重慶市區-自貢:高鐵1.5小時直達。宜賓機場-自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都有直達宜賓機場的航班,到達宜賓機場後,可以打車前往自貢市區,車程1個小時不到。/住宿推薦/
目前自貢比較好的酒店有:匯東大酒店、錦江大酒店、檀木林賓館,還有連鎖酒店可以選。吃吃喝喝的話住自流井區的酒店會比較方便。關聯閱讀:
鮮到叫,辣到跳!想為這座城市帶鹽
宇宙第一已經說膩了,可它真的太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