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木耳最新消息(爆紅的柞水木耳)
2023-10-23 23:09:38 2
4月20日,在陝西考察,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培訓中心的直播平臺前,點讚當地特產 「柞水木耳」。
柞水木耳一下子成了大家的關注熱點,開始在網際網路上霸屏,在電商平臺熱銷。前幾天,人民日報直播間、淘寶直播間也推出薇婭、李佳琦等當紅主播進行直播帶貨銷售木耳,直播間累計2200萬網友一起下單,柞水縣的木耳一晚賣光,相當於柞水縣去年4個月的線上銷量。
這是4月21日拍攝的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地栽木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昌奇 攝
味鮮、個大、肉厚的柞水木耳不僅成了「網紅商品」,更成為當地脫貧增收的「金耳朵」。柞水木耳的品質為啥好?小木耳是如何發展成大產業的?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科技部第30屆科技扶貧團柞水縣執行團團長、柞水縣副縣長利斌,請他來解讀柞水木耳的「創新密碼」。
小木耳辦成大產業,科技助力柞水木耳「闖三關」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位於秦嶺腹地,因柞樹多而得名。
柞樹又叫「耳樹」,顧名思義就是生長木耳的樹,這種樹上生長的木耳品質高,也很珍貴,當地農民也一直有種植黑木耳的習慣。
但是,這樣的黑木耳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富裕生活。由於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柞水縣貧困面廣且程度深。全縣有脫貧任務的村79個,2014年初,當地貧困發生率高達44.04%。
「柞水『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還不到一畝,想脫貧必須跳出大山,走出一條創新的路子來。」利斌說,山區交通不便,柞水種植木耳的成本比較高,想把產業搞起來,必須藉助科學技術,把產品附加值提高,推動脫貧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2017年開始,柞水縣開始把木耳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制定了「1153」(即1萬畝土地、1億袋規模、5千噸產量、3億元產值)發展計劃。剛起步時,木耳產業的現狀是起步晚、基礎弱、鏈條短,在關鍵核心環節上缺乏技術支持,面臨的困難很多。
第一關就是選育適生的木耳菌種。柞水縣通過吉林農業大學李玉院士團隊,引進了適生能力強、種植產量高、推廣前景好的優質黑木耳示範菌種5個,採集27個柞水地方特色菌種進行比對試驗,成功培育出玉木耳、金木耳、羊肚菌、竹蓀等珍稀食用菌。這些品種不僅提升了產品價值,也讓柞水木耳聲名鵲起。
第二關是提升產業管理水平。柞水縣制定了黑木耳菌包生產等4項技術規程,完成了全國首家集生產管理、農戶指導、質量溯源為一體的「木耳大數據中心」第一階段建設任務。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柞水的木耳長在『雲』上。」利斌介紹說,為有效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支撐作用,柞水縣藉助西北大學和阿里雲計算公司的支持,啟動了全國首家「木耳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中心搭建了木耳標準化生產流程管理模塊、物聯網平臺等,全鏈路的數據技術極大提升了木耳產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4月22日,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村民肖青松在採摘木耳。 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第三關則是木耳精深加工。柞水縣建成了木耳產品深加工研發示範基地,先後研發出木耳脆片、木耳超微粉、木耳冰激凌、木耳益生菌等產品,有效提升了附加值。「深加工不僅破解了木耳初級產品積壓的問題,也能有效分散單一種植帶來的風險,讓我們的木耳產業更有韌性,也讓貧困戶緊緊『鑲嵌』在脫貧產業鏈上持續穩定增收。」利斌說。
小木耳變成「金耳朵」,創新的組織、營銷模式顯身手
柞水縣把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還離不開創新的組織模式。
肖超是柞水縣杏坪鎮肖臺村三組的村民,過去也曾嘗試木耳種植,但收益甚微。2017年起,肖超作為鎮「借袋還耳」試點戶開始種植。「原來特別沒信心,也沒本錢買菌包。但是縣裡免費把菌包給我們種,我就想試試看。當年種了地栽木耳2.5畝2萬袋,按技術員的指導每天澆水、精心管理,4個多月就收穫木耳2000多斤,純利潤達到3萬餘元!」這之後,肖超種植木耳的勁頭越來越足,今年承包木耳大棚3個,種植木耳6萬袋,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木耳能手。
「所謂『借袋還耳』,就是菌包免費給種植戶培養,收穫的木耳我們組織統一收購,扣除菌包成本後,再把利潤返給他們。」利斌介紹說。柞水縣通過探索「借棚還耳」「借袋還耳」等創新機制,不僅解決了產業發展缺乏啟動資金的難題,也和種植戶之間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據統計,2020年柞水縣已種植木耳5500萬袋,新建大棚500個,通過「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模式吸納貧困群眾2000餘戶。
在市場營銷方面,柞水木耳早就「試水」電商,是國內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常客」。2019年,利斌就曾作為「帶貨主播」參與2019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十幾分鐘的時間裡,直播間就銷售柞水木耳1.5萬單,合計55.2萬元。幾年來,柞水縣搶抓消費扶貧機遇,堅持「線下對接」與「線上促銷」並舉,全力幫助柞水木耳拓市場、創品牌、增效益。不僅為柞水木耳積攢了人氣,更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4月21日,在金米村培訓中心,秦嶺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員工李旭瑛在網上直播賣木耳。 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柞水木耳走紅,還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柞水縣下梁鎮西川村,就建起了一座集菌包生產、示範栽植、休閒觀光、產品購銷於一體的現代化木耳產業園區——柞水縣西川木耳小鎮,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參觀遊玩。
「小時候記憶裡的村子,家家都是勉強度日,誰家裡有點山貨,需要靠人力背著出山去縣城賣。」33歲的回村創業青年胡定峰說,「現在進村子的路寬了,土路都硬化成水泥路。過去外牆被燻黑的土房都成了樓房,尤其是今年春節很多人家門口都停了小汽車。」
在西川村木耳小鎮的主題公園裡,高塔由傳統木頭菌棒搭建而成,地面的小片區域裡,擺放著現代化的木耳菌袋。
木耳,成了這裡的一道風景!
掃碼進入中國好木耳專場▲
責編:翟巧紅 | 編輯:姜越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