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放冰箱一晚沒有變黑還能吃嗎(香蕉不能放冰箱)
2023-10-24 06:22:51
生活中流傳了很多關於食品安全的信息,讓人不知真假。今天潮姐就帶大家分析分析那些極具爭議的傳言。
一、香蕉不能放冰箱?
香蕉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確沒用抗凍能力。如果把青香蕉放進冰箱,它的「成熟機制」就會受到傷害。不僅不會正常成熟,還會腐爛無法食用。
所以,青的香蕉是不能放到冰箱裡保存的。
但如果香蕉已經成熟,在室溫下會繼續成熟,變壞。放進冰箱,香蕉進一步成熟的速度就會下降。
所以,成熟的香蕉在冰箱裡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
二、隔夜菜會致癌?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而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另一個原因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亞硝酸鹽通常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的顆粒
綠葉菜隔夜最危險,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肉類的含有的硝酸鹽非常少,通常肉的安全性問題更多地來自於細菌生長。
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是基於細菌或酶(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當新鮮蔬菜被切碎後,酶從破損的蔬菜細胞中被釋放出來,把硝酸鹽轉化成了亞硝酸鹽。
烹煮過程可以可以破壞還原酶的活性。不過,如果蔬菜在煮熟後遭到細菌汙染,也會造成亞硝酸鹽的緩慢積累。因此,剩的蔬菜就有大量接觸到細菌的機會,如果不立即把吃不完的部分封存進冰箱,隔夜蔬菜就會產生亞硝酸鹽了。
所以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關鍵是避免細菌的汙染。
隔夜菜,沒有傳說中的「致癌」能力。
三、西瓜不能蓋保鮮膜?
夏天人們愛把吃不完的西瓜,用保鮮膜蓋上,放冰箱保存。但是網上流傳「吃覆蓋保鮮膜的西瓜可致命」讓「吃瓜」群眾紛紛表示不敢用保鮮膜蓋西瓜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認為,僅僅因為食用包裹了保鮮膜的西瓜就將保鮮膜認作「元兇」未免有些草率。
中科院能源研究所大院某專業檢測機構,請專業人員親自驗證,結果發現重點並不在保鮮膜。主要的應該是注意不被汙染。
所以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切西瓜之前把刀清洗乾淨。
2. 吃不完的西瓜避免用手碰到瓜瓤,切開後就馬上用保鮮膜完全包裹起來,放進冰箱冷藏。
3. 注意操作衛生、封好保存的西瓜,安全性和口味都不用擔心。
四、標有「不含防腐劑」的食品就更加安全嗎?
首先明確一點,食品添加劑是需要經過詳盡的毒理學評價程序才能夠被批准使用的,依照國標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
事實上,有些食品不使用食品添加劑反而不安全。
譬如說,香腸中如果不使用亞硝酸鹽,從而導致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滋生的話,帶來的風險更大。肉毒素的毒性面前天津大爆炸中的氰化物都得甘拜下風。
另一方面,有些食品為了不使用防腐劑從而加大了油、鹽、糖的用量,這三者所帶來的健康風險遠比防腐劑帶來的風險更大。
一般來說,標稱無添加、無防腐劑要麼本來工藝上就不需要使用,要麼就是為了做噱頭。
結論是選擇正規食品行業的產品,不用擔心防腐劑的問題。
五、食物相剋到底是不是真的?
網傳「食物相剋」圖
你在朋友圈看到過或轉發過嗎?按這個圖,咱什麼也不能吃了。
實際上, 「食物相剋」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民間理論,但這一理論並沒有取得嚴謹實驗的支持。相反,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我國的科學家就對這一理論進行了驗證性研究。
1935年,我國生物化學家鄭集和一名同事也試驗了7種所謂的「食物相剋」。但在食用24小時內觀察實驗動物和人的表情、行為、體溫及糞便顏色與次數等,都很正常,沒有中毒的跡象。鄭集碰巧是我國最長壽的科學家之一,活了110歲。
中國營養學會會長葛可佑與哈爾濱醫科大學、蘭州大學的專家們,對「食物相剋」進行了研究,隨機選取了130名健康的志願人員,針對民間流傳最廣的「相剋食物」——豬肉和百合、雞肉和芝麻、牛肉和土豆、土豆和西紅柿、韭菜和菠菜進行了實驗。他們按照家常方法進行烹飪,在志願人員食用這些「相剋食品」一周後觀察他們的尿液、大便、血壓、精神、體溫等反應,沒有發現哪一組食物會引起異常。
而如今 「食物相剋」幾乎是所有「養生書籍」中的必備賣點,往往被包裝成驚嚇消費者的工具。因此, 千萬不可盲目聽信食物相剋的謊言,應做到日常飲食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為人體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物質。
生活中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尋找真相請去權威網站,或詢問專業人士。不要被傳言糊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