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伴我成長徵文3篇
2023-10-27 21:39:12 4
真善美伴我成長徵文-第1篇
小時侯,我總是覺得書上常常說的真、善、美似乎離我很遠,每當我問到媽媽什麼叫做真善美時,媽媽總是笑而不答,只是讓我在生活中去慢慢體會。
而今我已是十二歲的少年了,我已經學會了用我的眼睛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那天,天陰沉沉的,很冷,奶奶提醒我上學路上帶把傘,我嘴裡答應著,但心裡卻不怎麼在意,沒有帶傘就大步流星地去上學了。放學後,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站在校門口一家居民房的屋簷下,焦急地盼望著大雨快停,可它卻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地意思。正在這時,房子的主人,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打開門,從我的背後傳來一個親切的聲音:「小朋友,你家在哪兒?快把這傘拿去,趕緊回家!」說完,就把傘撐在我頭頂上。望著老爺爺漸漸在雨霧中漸漸消散的身影,我心頭暖呼呼的。
這時,我覺得真善美就是陌生老爺爺在下雨天撐起在我頭頂的那把遮風擋雨的傘。
什麼是真?指真實誠信,追求真理。真者,非假也。真者,為道中之道也。真者,含義有二:一者,為個體,為真我,為原人之初也。他相對獨立,永恆存在,天真無邪,靈氣十足,無生無死,永恒生物。此真者,是人外在活動的內在動因;二者,為主體,為無數原人的統一整體,為宇宙的至上意識。他絕對獨立,永恆存在,全知全能,是萬源之源,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它是我們永恆追求的真理。
什麼是善?指純潔善良,樂於助人。善者,非惡也。善者,原人之初也。善者,他本有心、有覺、有智,意識向上,皈依真理,公而無私,全心全意為主體意識服務,為整體的統一而活動。我們要心存善念,真心的去幫助每一個人。
什麼是美?指熱愛生活,感恩他人。凡見真行善者,應該有較高品味,令人嚮往追求,具有永恆的吸引力。美的展示,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如嘗甘露,沁人心肺,令人心曠神怡。美者,是真者見智,是智者大善,是善者有知,是知者有覺,是覺者皈依。皈依者,是依附整體而存在,皈依真理而活動。這正是,統一有序,和諧為美。因此,美會給人以大愛,美會給人以活力,美會給人以快樂!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追求著真善美,希望將這三者聚集在一體,人類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品味,追求覺悟,就是追求快樂的人生。我們要向真善美這個目標奮勇衝去,爭做真善美好少年!
真善美伴我成長徵文-第2篇
我們是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沐浴著陽光雨露,我們在幸福地生活、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怎樣無愧於自己,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少年朋友們!請積極向上,讓真善美伴我們前行。
我們是龍的傳人,在祖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傑、多少好學向上、勤儉節約的人們,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發憤圖強、好學奮進,用鮮血和汗水、用艱苦的勞動和聰明的才智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遠和輝煌,是先輩們懷著崇高的理想,追求真知、刻苦鑽研、大膽創新,勇於開拓的結果。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會忘記一代偉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他們從小立志,追求真理,尋求救國之道。毛澤東的「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了多少有志少年奮勇前行。還有那從小立志要當農業科學家,最終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袁隆平、偉大科學家錢學森、李四光,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鋼琴家郎朗、航天飛行員楊利偉、優秀運動員鄧亞萍、身殘志堅的張海迪……他們用理想點亮人生,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讓我們敬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拿什麼獻給您,我的祖國?
一個聲音在回答:「弘揚愛國主義,立志為國進取。」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維護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加快祖國建設的進程,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精神,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讓真才實學武裝我們,為國效力。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這是至理名言。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高科技無處不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將怎樣去適應新世紀,擔負起新世紀的重擔呢?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電腦上網、真空吸塵器,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與快捷。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需要我們努力學好各門文化課,也要大量閱讀適合小學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雜誌,還應積極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破除迷信,戰勝愚昧,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求知若渴的人。也許有人會說,我天生不是讀書的料。殊不知,有一種「叫笨鳥先飛」的道理。偉大的科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和工作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這種愛惜時間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看來,我們真該
時刻鼓勵自己,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以讀書為已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然,在求知的道路上,我們還要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美好的心靈能使我們一天天長進,抵制社會不良的風氣。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法之徒和弄虛作假的人,他們為了一已之利,以權謀私、造假、破壞環境,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以書為伴的孩子們,應該讓善良戰勝邪惡,同不法分子作鬥爭,讓他們無藏身之處。我們還應高舉正義的旗幟,讓愛心傳遞正能量,讓人間到處充滿和平和歡聲笑語。
陽光少年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向困難挑戰。讓真善美伴我們前行,積極向上,使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真善美伴我成長徵文-第3篇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但「真善美」這三個字,卻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壓縮成一身。看似簡潔的這三個字,卻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道理。
真,就是求真。什麼是求真?求真就是做真人,有真知識。科學教人求真,工業文明告訴我們,科學是推動時代的第一動力。求真,就是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科學,那怎樣才能探索科學呢?那就要有真知識。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每個人只有做到了有真知識、真知識的人,才能得到身邊眾人以及社會的肯定,博得眾人的喝彩聲,而做一個光會耍嘴皮子的人,只會遭到社會的冷落以及眾人的白眼。做真人,就是實事求是,嚴謹務實,勤於思考,積極行動,一天比一天進步。有真知識,就是多讀書,多思考,並且向老師,朋友,同學和生活學習,以此來回報社會!
善,就是善良。三字經裡的第一句就說到:「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永遠的美德。小小的善舉可以讓社會更美好、更溫暖、更和諧。善是一種竭忠盡孝、寬厚包容的起源。我們要有善心,存善念,盡善事。劉備曾在白帝城囑咐自己的兒子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告訴自己的兒子,不要以為這個善良的舉動很小而不去做,不要以為這個邪惡的舉動很小而去做。就連古人都知道善舉只是一件小事,所以只要自己每天留心一下,做一些小小的善舉,就可以獲得大家的讚美與鼓勵!善,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價值取向,是人類文明的一尊巨大的雕像,引導著人類的前進。
美,就是美德。我國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美德有很多:如感恩、仁義、忠孝……中華美德是中華之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學會感恩也是一種美德,因為有了感恩,社會才會和諧美好;因為有了感恩,才有人與人之間的深情厚愛。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獨立存在的,我們每一次的成長,每一次的收穫都來自於周身的種種力量的幫助。只要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可以學會寬容,就能領略到中華美德的真諦。感恩其實很簡單,在爸爸辛苦勞累之餘送上一杯涼開水,就是感恩;在媽媽工作完回到家中,送上一盆溫度適應的洗腳水,就是感恩;在同學、朋友幫你完成某件事情時,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感恩!感恩化作你的千言萬語,你的一舉一動,陪伴在我們的左右,感恩只是一個小動作或者一句話,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收穫!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一直是華夏名族數以千年的奮鬥目標,人們一直在完善真善美,真善美的人生,是天天向上的人生,是有信念、有夢想、有追求、有奮鬥目標的人生,這才是有意義的、完美的人生!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向著「真善美」這三字進發,向著有意義的、完美的人生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