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血洗快活林與鴛鴦樓(武松血洗鴛鴦樓)
2023-10-27 15:03:10 1
楊角風談水滸系列第65期:
接上一期,武松被張都監騙了,表面上一副器重他的樣子,內心卻骯髒的一筆。
最終,武松被打入死囚牢,幸虧施恩父子極力施救,才僥倖活了下來,並被刺配恩州。剛剛出發不久,武松的結拜兄弟施恩出現,給了武松兩隻熟鵝,衣物、鞋子、碎銀子等物品。
隨後便哭著跑開了……
一方面,他是為自己無能為力而哭,另一方面也是為武松的艱難處境而哭,更是為自己黯淡的未來而哭,這一去,極可能就陰陽兩隔了。
也虧著施恩的幫助及提醒,再加上武松也確實是神人,躲過了飛雲浦一劫,隨後便殺回了孟州城……
楊角風談水滸系列第65期:武松哪來的膽量,單槍匹馬闖張都監府上,完事後還故意留下名字?
一、
武松血洗了張都監全府上下十幾條人口,連無辜的丫環都不放過,也讓我們驚了個呆,要知道武松一向是恩怨分明,為何這次卻像變了一個人?
武松在下定決心之前,是有過猶豫的,他猶豫的並不僅僅是殺不殺張都監一家,更是跟過去的自己做一場道別:
「當時武松立於橋上,尋思了半晌,躊躇起來,怨恨沖天:『不殺得張都監,如何出得這口恨氣!』」
那麼,除了殺掉張都監,武松還有另外的路可以走嗎?
在我們看來,他除了去落草,實在是無路可走了,但對武松來講,他還是猶豫了再猶豫,躊躇了再躊躇,才最終選擇了報仇。
後來武松被張青和孫二娘手下的人抓住,他就有過一段心理告白:
「卻撞在橫死人手裡,死得沒了分曉!早知如此時,不若去孟州府裡首告了,便吃一刀一剮,卻也留得一個清名於世。」
由此可知,當初他站在飛雲浦橋頭時,心裡還殘存一絲幻想,那就是把張都監陷害自己的事,再去孟州府告狀。就算最終告不下來,官府還以他殺害公差為由砍了他,或者剮了他,他也認了,只求留一個清名。
那問題也就來了,既然他這麼看重自己的清名,為什麼在殺掉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人後,卻在牆上用鮮血寫下了「殺人者,打虎武松也」這八個大字呢?
二、
事實上,武松就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跟常人一樣,也有著自己的處事原則。
有人說,武松年輕時,就是一個小混混,若不是在柴進府上遇到了宋江,教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根本就出不了名。
此話不假,但武松之所以年輕時是小混混,並非是他本願,而是迫不得已!
道理很簡單,從小他就父母雙亡,是大哥一把屎一把尿的將他養大,這也導致,他缺乏安全感。若不是他好鬥,敢玩狠的話,他跟大哥根本就難以在清河縣生存下去。不說別的,就說他小時候,鐵定會被小夥伴罵野孩子,沒有娘,哥哥是矮子,是醜八怪。
換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子,都會反駁,反駁無效後,自然是用拳頭說話。
這也導致,武松的前半生,都在尋求認可,尋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只要有人能衝他說兩句溫暖的話,他必然豁出去,全力報答。
在他逃亡到柴進府上時,沒有人願意搭理他,生病了更沒人關心。若不是因為宋江踩了炭盆子,他未來的人生,極有可能會這樣黯淡下去。但他的救星出現了,宋江不僅給他看病,還給他安排住處,送衣服,送食物,更是跟他結拜了兄弟。
武松對宋江,那叫一百個感激,一方面是感激這個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宋江曾經的押司身份。
在他看來,一個曾經做過押司的人,能這麼器重自己,還自降身份跟自己結拜,這是莫大的榮幸:
「江湖上只聞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不虛。結識得這般弟兄,也不枉了。」
三、
是的,武松對官府,對官府的人,有著異於常人的信賴和崇拜!
景陽岡的小二告訴他路上有老虎,他是一百個不相信,還覺得這是店小二的營銷套路:
「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
可是,等到自己親眼見到官府貼出來的告示後,他立馬就信了: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分知端的有虎。」
明明自己很害怕,但還是逞能,不能讓店小二看不起,硬是上了岡,並憑藉著一身好武藝,幹掉了老虎。這是他的高光時刻,面對眾獵戶的懷疑,他可是相當地嘚瑟,不僅主動報上姓名,還誇了自己一頓:
「我是清河縣人氏,姓武,排行第二。卻才岡子上亂樹林邊,正撞著那大蟲,被我一頓拳腳打死了。」
在陽穀縣遊街的時候,武松也是相當得意,扛著老虎就進了縣衙:
「武松下了轎,扛著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
為了維持這個勢頭,他更是把縣令獎給他的錢,分給了眾位獵戶,感動了縣令,當初拍板讓他做了都頭!
這個都頭,是武松在大宋官場上的第一個官職,也是唯一的一個,以後相當長時間裡,他都以「武都頭」自居。
為了報答縣令,他是鞍前馬後,唯命是從,連縣令買官的銀子,都是他一路護送出去的,看得出,他很滿意這份工作。
四、
可惜,好景不長,自己就出了一趟遠門,自己的大哥武大郎竟然被潘金蓮和西門慶合夥害死了,咋辦?
武松很理智,剛才也提到了,他信任官府,所以他按照正常流程,想讓縣令替自己伸冤。本以為以自己跟縣令的交情,肯定會幫自己,但他失算了。
即使這樣,他也不氣餒,他自己調查真相,提供證據,試圖還大哥一個真相。即使殺掉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他也不跟魯智深似的,直接跑路,而是選擇官府會替自己主持公道。
後來發配路上,在十字坡,他遇到了張青、孫二娘夫婦,介紹自己時,他特意提到自己是都頭: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的便是。」
別看張青和孫二娘對武松那叫一個殷勤,其實武松雖然此時是配軍,但在心裡仍然是對官府存在幻想的,並瞧不上張青夫婦的身份。這也不是我楊角風亂說,後來他血洗了鴛鴦樓,逃出來後,還曾遇到了他倆。
張青就說了:
「賢弟不知我心。從你去後,我只怕你有些失支脫節,或早或晚回來。因此上分付這幾個男女,但凡拿得行貸,只要活的。」
張青可是時時刻刻都在惦記著武松,而武松又是怎麼做的呢?
還是張青原話:
「我見一向無信,只道在孟州快活了,無事不寄書來。」
在孟州城,武松先後跟著施恩和張都監吃香的喝辣的,卻沒想過給張青夫婦寫封信,匯報一下情況。
五、
連孫二娘都說了,你走了後,我們夫婦相當關心:
「只聽得叔叔打了蔣門神,又是醉了贏他,那一個來往人不吃驚。有在快活林做買賣的客商,只說到這裡,卻不知向後的事。」
包括後來的施恩,武松醉打蔣門神之後,被張都監設計弄到府上,一時間又迷惑了武松,讓他再次產生了幻覺,跟施恩都疏遠了。
這也不是我楊角風亂說,在張都監府上時,人家可沒有限制他出門,武松還是可以出門的,這是他的心裡話:
「難得這個都監相公,一力要抬舉我!自從到這裡住了,寸步不離,又沒工夫去快活林與施恩說話。雖是他頻頻使人來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裡來。」
自己是寸步不離張都監,也沒時間去快活林找施恩,施恩幾次想來看他,卻難以進到府宅裡來。
而張都監也是牛人,很快就看出來,武松究竟想要什麼,一開始張都監稱呼武松為義士:
「我敬你是個義士,特地請將你來一處飲酒,如自家一般,何故卻要迴避?」
「義士,你如何見外?此間又無外人,便坐不妨。」
等到中秋夜,張都監拉來了丫鬟玉蘭,介紹武松時,特意提了他的「都頭」名號:
「這裡別無外人,只有我心腹之人武都頭在此。你可唱個中秋對月時景的曲兒,教我們聽則個。」
正是張都監這「迷魂湯」,灌醉了武松,使得他稀裡糊塗地就上了當,成了人家的階下囚。
六、
經歷了飛雲浦這一難,武松徹底想明白了,自己一心想向官府靠攏,是行不通的,武都頭這個名號,恐怕是要永遠地離開自己了。
事實上,張都監要殺武松,武松還不至於這麼憤怒,關鍵是在陷害武松時,說了這麼一句話:
「賊配軍,如此無禮!贓物正在你箱子裡搜出來,如何賴得過?」
原來,張都監口中的「義士」,口中的「武都頭」都是假的啊,自己在官府的真實身份竟然是「賊配軍」?
這種情況下,武松才躊躇了好一陣,定下了報仇的計劃,並恨恨地說了一聲:
「不殺得張都監,如何出得這口恨氣!」
實際上,武松的目標也是殺張都監,誰讓張團練跟蔣門神,這麼不湊巧,正好在鴛鴦樓喝酒呢,這才被包了餃子。
武松報仇的過程,跟當初在陽穀縣派兩個士兵把門一樣,為了防止走漏風聲,他是逢人便殺,根本就不留活口,這是鐵了心要報仇。
即使到了鴛鴦樓下,武松也沒有一鼓作氣衝上去咔嚓了他們,而是選擇靜下心來聽。要聽聽他們對自己是如何評價的,可惜,越聽越氣,原來自己在他們眼中就是個屁:
「武松聽了,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衝破了青天。」
他姥姥個腿兒的,管他什麼王法,管他什麼身份,管他什麼官府,砍,全砍了!
等全部砍完了之後,武松也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於是在牆上用血寫下幾個大字: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七、
至此,武松徹底放棄了「都頭」稱號,想來想去,還是「打虎」這個名號響亮,以後就用這個江湖稱呼了,官府,拜拜。
當然,這種做法,也跟當年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後的自首類似,事前隱藏行蹤,事後倒也坐不改名,敢做敢當。讓官府明白,這事就是我武松幹的,我就是要跟官府對著來!
這也相當於跟過去的自己告別,跟未來的自己打招呼,同時也算是交給江湖的一個投名狀,人是我殺的,我武松殺人不眨眼,哪個山頭要我,我要落草?
按照武松後來對張青的說法,自己什麼都沒了,哥哥沒了,都頭沒了,前途也沒了,只剩下了能打虎的拳頭:
「武松止有一個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來到這裡,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親戚都沒了!」
雖說在被張青夫婦的手下綁起來時,他也有一點後悔,但等到孫二娘給了他一身頭陀行頭後,他也就從形式上與過去的自己做了告別。
以至於後來宋江每每跟別人介紹武松時,都要這麼說:
「他便是我時常和你們說的那景陽岡上打虎的武松。」
「這行者景陽岡曾打虎,水滸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
打虎,是絕不能少的,只是「都頭」換成了「行者」,不知道從孟州城跑出來的武松,被人五花大綁後,孫二娘的那句:
「這個不是叔叔武都頭?」
他會作何感想?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