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廟開光慶典需要舉辦什麼活動(去寺廟開光應該注意什麼)
2023-10-27 07:28:26 2
舉辦慶典活動都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開業慶典的話,剪子,紅絲帶,託盤,胸花,胸牌,禮品。
易縣後山奶奶廟白師傅殿
易縣後山奶奶廟是為紀念後山奶奶而在河北易縣後山所修建的一所廟宇,當地有多關於後山奶奶救助少年時代光武皇帝劉秀的傳說,已經把後山奶奶神化,每年陰曆三月十五,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來到後山廟,祈求後山奶奶的保佑
後山奶奶廟的傳說,有很多.在我們易縣的民間傳說故事中,是這樣;東漢時期,王莽篡權,要斬草除根殺劉秀。王的大軍追趕劉秀。一天中午,到了易州洪懸山處。劉秀已經是走投無路。看到山下有一很破舊的茅草屋。劉秀跑了進去,見只有一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劉秀急切的喊:「奶奶救我,後面有人要殺我!」。老婦人,一看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急中生智。說:「你趕緊躺在地下,閉眼不要動」,接著老婦人把中午剩下的米飯倒在了劉秀身上。這時,追兵進門了:問:「有一人可能到了你這裡,把他交出來。」老婦人說,:沒有。追兵說,怎麼地下有人?老婦人說:「這是我兒子,幾天前就死了,身上已經長蛆了。」追兵也不問也不看了,走了繼續追趕。這樣老婦救了劉秀一命。劉秀當了皇帝以後,為了報老婦之恩,就在易州的洪崖山上建了一座「奶奶廟」,俗稱後山「奶奶廟」。
相傳王莽稱帝時,定興縣東辛告村有一個叫張生香的姑娘,自幼父母雙亡,和四位哥哥相依度日。後來大哥不幸病故。三哥跑出去給東家扛長活,在外地娶了嫂子,整年兒不回來。四哥新近給官府抓了丁。唯有二哥在後山學道,好幾年也不見音信。
小姑娘剛長成人,就給當地一位姓郭的官宦人家看中,七十大幾的老爺子,要納人家這個窮家女娃做小房。姑娘當然不幹,她打十五歲上就被逼逃了出來,一路含辛茹苦,走了兩年半,才趕到後山。
後山道觀,天下第一。裡邊的男女道士,可不少,四時煙火旺盛異常。張家小姑娘就是奔廟裡來的。當她趕到後山,遍訪眾道,也沒打聽見自己的親人。逼得實在想不出法了,就鑽在這個山坳裡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四十五年,人由黃花少女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奶奶。
張生香常年靠打柴紡線為生。據說她留下的那架石紡車,就是附近村裡一個善良小石匠在她年輕時送的,另外,她還不辭辛勞,把柴枝背到五十裡遠的易州城裡去換燒餅。石棚兩邊那半畝園子也是她用勤勞的雙手辛苦開墾的。
老奶奶一生經歷坎坷,為人剛強,見了窮人肯幫忙,見了富人,躲著走,潔身自好。因為她年輕時在定興幹過三年長工,所以那一帶人親切地喊她為香姑。又因她晚年救過劉秀,所以在這一帶威信極高。當她六十過世後,人們都很懷念她。農曆三月十五傳為香姑的生日,所以每到三月十五這天,九省十八縣的人們,就扶老攜幼,成群結隊上山參拜,一是為趕九玄廟會,二是為了緬懷後山奶奶。
河北省易縣後山位於易縣城北15公裡的洪崖山上。距北京120公裡,距天津180公裡,距石家莊240公裡。山上有年代久遠的古廟群,主廟為「后土皇帝廟」,俗稱「後山廟」或「後山奶奶廟」。相傳:傳說在東漢時期,皇帝劉秀兵敗時曾逃到這裡,藏在廟中,「奶奶」(西王母)在劉秀的臉上噴了些米飯和長尾巴蛆,使劉秀看上去如死人一般。王莽的追兵追到廟裡,見劉秀的「死屍」躺在地上,且已生了蛆,就放心地走了。劉秀因此而脫臉。劉秀登基做皇帝後,封老奶奶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並撥重金建廟塑金身以供祭祀 。文革前,僅山上就有廟32座,除「后土皇帝廟」外,還有玉皇大帝廟、拜猿殿、軒轅黃帝廟 、太陽殿 、侯爺殿等 。加上後山周圍的其它廟宇,有六、七十座之多 。如縣城北覺山坡上的「覺山寺」、「后土行宮」,豹泉及其附近的上 、中 、下三個雲居寺,淶水縣樂坪的伶倫祠,狼牙山北支蠶姑坨上的「蠶姑聖母祠」等 。後山奶奶信仰在這一帶很盛行。包括北京地區,比如房山區,南尚樂一帶管後山叫西山,和房山毗鄰的涿州市和淶水縣也稱之為西山,而象定興一帶叫北山奶奶,易縣本地稱之為後山。這都是隨自己的方位不同而稱呼也異吧,房山一帶的有些信徒在大年三十都要衝西燒香,嘴裡也念念有詞,大意就是求西山老奶奶保佑之類的話。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到十五,有廟會,其間人山人海,此山不要門票,信徒來自好幾個省市自治區,熱鬧非凡。來此山的神職人員有道士,道姑,和尚等。山上供的佛道諸神很多,很有民間信仰的味道。在涿州也有座西山老奶奶廟,叫泰寧宮,屬於河北省道教協會管理。據北京有的信徒說,在定興也有奶奶廟,當地還有看香的,具體情況不太了解。
曾是傳說中黃帝祭祖地的河北易縣後山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注意,目前已被列為河北省十大重點搶救項目之一,該地發掘和搶救工程正在有序開展。
據專家學者考證,易縣後山是5000年前黃帝部族由西北高原東遷後聚居、生活、發展、祭祀的根據地。史書記載的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就是以這裡為中心。其地域北到涿鹿、西到太行,傳說中炎黃大戰、黃帝戰蚩尤、釜山會盟諸侯、黃帝造車、嫘祖養蠶染五色衣、倉頡造字、伶倫制樂器作五律制十二鍾等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帶,至今這裡尚存嫘祖洞、黃帝洞、蠶姑坨、釜山、鐘模坑等傳說遺址。
黃帝統一各部落後,雖建都於今涿鹿縣礬山黃帝城,但後山仍是其近畿和家廟祖祠所在地,並派大臣伶倫護守祭祀。此後夏、商、周三代3000多年,易縣後山一帶一直是炎黃後裔生存發跡之地。由此留下許多傳說,不少村名、地名都與此有關。
據專家介紹,目前在易縣後山留下的70多處古蹟廟宇中,最主要的有3處:黃帝廟和黃帝洞、侯王殿、太陽殿。據考證,黃帝廟和黃帝洞是歷代帝王諸侯祭祖的地方,侯王殿是歷代帝王諸侯封禪的地方,太陽廟是歷代帝王諸侯祭天的地方。
專家考證表明,秦漢以前,歷代帝王諸侯都在易縣後山舉行祭天、封禪、祭祖等活動。將祭天、封禪、祭祖活動改在今天的泰山,是從秦始皇登泰山封禪開始的。因此,專家學者認為,易縣後山為「中華第一祖山」,是中華第一座祖廟——黃帝廟所在地,是中華民族融合統一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專家認為,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歷史沿革中,易縣後山文化雖然受到儒、道、佛3種思想的影響,但其主旨仍然是祭祖活動,是追尋史前文明極其珍貴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寶庫,具有重要的保護、開發價值。
易縣後山老奶奶廟真是說什麼的都有啊。據說不到十八歲就不能去,後山老奶奶廟必須連著去三年則靈。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都會人山人海,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以及企業老闆、高管都到此地來求老奶奶保佑。
陳靖姑的民俗活動
2009年10月23日上午,福建古田縣臨水宮管委會與順天聖母協會聯合舉辦「福建寧德古田臨水宮祖廟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巡遊」活動。 福建省市縣有關部門領導、當地群眾以及來自浙江、福州、長樂、美國、東南亞等地的信眾數千人到現場送行,順天聖母協會的代表也趕到古田迎接。在起駕儀式上,舉行了隆重的敬神請神舞,舞蹈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的核心內容請香接火儀式,表現了陳靖姑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還舉行了隆重的道教科儀活動和表演大型送神舞《臨水情》——三十六宮婆身著雍容華貴的盛唐禮服載歌載舞給陳靖姑送行。
2010年12月22日—28日,應道教協會的邀請,福州市陳靖姑信俗文化交流團赴臺進行為期一周的交流活動。此次交流團共有成員24人,由福州陳靖姑故居等7個陳靖姑宮觀的負責人組成,在赴臺交流期間,他們先後前往臺北、臺中、宜蘭等地的各大陳靖姑臨水夫人宮觀進行訪問,與道教協會、順天聖母協會、臺南十二婆姐藝術團等陳靖姑文化團體進行了交流。12月25日,兩岸信眾共同在臺北指南宮舉辦了盛大的「順天聖母祈福法會」。
2012年12月,為期9天的福州陳靖姑金身赴臺繞境巡安活動,在大受歡迎,顯現臨水之光耀兩岸的景象。在結束為期9天繞境巡安後,回到福州的福州陳靖姑金身15日下午安駕坐落於福州市倉山區的陳靖姑故居,一派熱鬧一如9天前的送行。此次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圓滿結束。主辦方表示,此次福州陳靖姑金身在臺中、嘉義、高雄、臺南、桃園、新北、宜蘭等地區繞境巡安,規模、範圍、影響均呈現出來,而兩岸陳靖姑文化研討、榕臺民俗文藝演出交流,則顯示同源文化的親近。
2013年9月10日上午,莆田市秀嶼東莊嵩山寺仙姑媽祖殿晉升省級文物單位揭碑慶典暨開光告竣紀念儀式在嵩山寺舉行,莆田市秀嶼區文管辦相關領導出席活動。當天,仙姑媽祖殿前彩旗飄揚,人頭攢動,鼓樂喧天,來自、溫州及莆田當地的陳靖姑信眾2000多人參加紀念活動。據悉,嵩山寺仙姑媽祖殿在2009年獲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新近晉升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03月,第九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在福州江心公園舉行,共有近100個(其中28個)來自海內外順天聖母宮廟及民間演藝團體約2000人,其中有來自130多人以及多位美國、東南亞的華僑參加此次活動。
誰知道泰山奶奶廟在什麼位置,祭拜應該有什麼禮儀?
泰山奶奶廟位於大柳鎮李滿莊,1992年由多方贊助修復。該廟沿襲了古代的建設風格,飛簷鬥拱,雕龍刻鳳,大門樓和碧霞祠正殿 均為黃褐色琉璃瓦屋頂,內頂和廊柱上飾有藍白相間的飾紋,古色古香,淡潔 素雅。正殿內塑有霄霞、雲霞、碧霞三尊神像,殿外有碑銘石刻,整個建築氣 勢宏偉,蔚為奇觀。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規範而獨特的禮儀。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十分講究。除了鄭重場合、重大活動必須依禮進行外,就連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儀規。現僅將常見的敬神禮儀簡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一)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在寺廟裡拜佛祈福上香怎麼上?
一是香不要弄髒,別放在腋下、臀部以下或背後;二是在點香之前,先將其虔誠地舉到額頭高度,再點;三是點燃後可以中、左、右(以佛象之方位,自方位就是中、右、左))的順序依次將三支香插入香爐內;然後,再禮佛三拜就行了。阿彌陀佛!
貔貅如何開光?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開光是佛教的一個專有概念,指佛像塑造時需完成的最後一道工作,即給佛像開眼.佛像開眼以後標誌著一尊佛像完工,可以供奉.在這個意義上,一般情況下,都要舉行一個儀式以示鄭重.佛教是不承認巫術的,而認為某個物品經過開光就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影響人的命運走向,完全是是巫術的概念.總之,貔貅不是佛,不存在開光問題,用井水開光更是有點匪夷所思。至少這已經不是佛教的宗教儀軌,有點像巫術的作法。順便多說一句,認為把物品拿到寺廟開光的作法興起沒幾年,認為開光以後就有神靈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的思想。廟裡做這種事由於看在錢的份上可能是主要的動機,其實這與佛事以及宗教儀軌沒有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