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的日子民俗應吃什麼(龍抬頭的由來和習俗)
2023-10-19 20:50:43 1
農曆的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青龍節亦稱春龍節,春耕節,萬神都會、土地神誕日。中國從唐朝就有「二月二,運高走,氣高揚」之說,更有二月二放龍燈、放生、祈福開運大典等儀式。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在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河邊挑水、放生、放祈福燈。到道觀或在家裡神堂前供燈、上香、誦經持咒,一天布施行善。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很多地方起床前,先在神堂前念「二月二龍抬頭,感恩神龍賜福,感恩道佑眾生」等。
據史料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據說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龍抬頭的習俗採 龍 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此乃卯月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六口氣,冥想一團青氣從頭頂百會穴下行至丹田,充滿臟腑,整團青氣包裹全身,然後步行向正東方走百步。玄虛子提示您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財氣旺氣。此為第一吉。
剃 龍 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據考證,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放 龍 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圍 糧 倉
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祭 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
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開 筆 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在這一天敬奉文昌神,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科舉高中。
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再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習俗與龍相關,這天入學也有「望子成龍」之意,寓意好彩頭可以讓孩子更容易出人頭地。
敲 龍 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引 錢 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有些地區盛行在二月二這一天「引錢龍」,當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古錢或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裡,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有的則用銅錢拉紅線回家置於甕中;有的則以煤灰為引錢。
龍抬頭的食俗包 餃 子
二月二的餃子擺法為中間代表糧囤,周圍的餃子則代表秸子,一層層圍起來,模仿糧滿囤谷滿倉的情景。
烙 糕 餅
春節前家家戶戶要做年糕,有黃米麵、粘米麵和高梁米麵三種。二月二這一天,要把一正月沒吃完的年糕用水泡上,泡軟後放上糖再在鍋裡烙成餅。
豬 頭 肉
「二月二,吃豬頭」,這又是一句諺語。農村過年幾乎家家戶戶都殺豬,豬頭就留到二月二吃。二月二頭幾天就要把豬頭收拾乾淨了,二月初一這天把豬頭烀好,二月初二早飯開始吃豬頭肉。
吃 春 餅
二月二講究吃春餅,做春餃有的是白面兌上粉脂,有的是苞米麵兌上粉脂,也有苞米麵、大豆面、蕎麥麵等。
到了二月二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動刀動剪動針線,否則會傷到「龍目」,戳到「龍眼」。早晨擔水時,禁忌水桶碰到井幫,否則會碰傷龍頭。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還忌諱吃稀飯喝疙瘩湯。以免糊住龍眼,天將降冰雹。
二月二這天不吃麵條,因為麵條細長,像龍鬚。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諱吃麵條,說是吃麵條就是吃龍鬚,惹了龍王,當年會鬧澇災。不能喝粥、吃米飯,人們認為粥是龍血,米飯是龍子。不能紡花,因為「二月二紡花,胭了龍毛龍抓」。龍抓就是雷電擊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傷了龍皮。武城一帶忌太陽沒升起前出屋門,否則會「踢囤尖」,砸了一年豐收的希望。
二月二期間有不少忌諱。最普遍的是婦女不準動剪刀針線,怕戳了龍眼,穿到龍頭;又忌刀切,怕砍了龍頭。此外,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擔水,俗信早晨起來擔水會把龍子擔回家,而在陝西綏德,則俗信早展擔水會觸到龍頭。不吉利。
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麵,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乾淨。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地人認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在、儘管磨麵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