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活到了多少歲(與他的愛恨情仇)
2023-10-19 20:53:25 6
柯南·道爾,英國人。一個正經的眼科醫生。
俗話說得好:
不相當編劇的眼科醫生不是好作家。
1886年,柯南·道爾創作出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角色。
這位年輕時的眼科醫生不會想到,5年之後,這個名偵探會風靡全球,家喻戶曉。而他也會因為寫作,名留青史、影史。
亞瑟·柯南·道爾
職業:眼科醫生、小說家
代表作:福爾摩斯探案集系列小說
生卒年份:1859年~1930年7月7日
事件:去世88周年
作為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一生共創作了60部有關福爾摩斯的小說,56部短篇,4部中篇。
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一個多世紀以來,根據「福爾摩斯系列」探案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已不下200部。
這都要感謝亞瑟·柯南·道爾爵士。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柯南·道爾是很討厭福爾摩斯的,討厭到好幾次想把他徹底寫死。因為福爾摩斯的出現,毀掉了他原本安逸平靜的生活。
雖然這個大名人,是他一手創造的。
殺死這個夏洛克·福爾摩斯
1859年,柯南·道爾在愛丁堡出生。
家中有九個兄弟姐妹,父親是個嗜酒如命的愛爾蘭畫家,一生潦倒,前途無望,晚年更是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柯南·道爾人生的前20年,處於四處漂泊的狀態。
16歲時在奧地利讀了一年大學,先後到過北極和非洲。直到1882年,才在倫敦安頓下來。
此時的他,不會預料到,9年後的自己會因為一個文學角色而出名。
夏洛克·福爾摩斯居住在倫敦貝克街221B,與作者相似
那時,他還是個一貧如洗的小醫生,正苦苦為生計掙扎。
婚後,為了多掙些錢貼補家用,也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柯南·道爾嘗試用業餘時間進行小說寫作。
道爾覺得,當時的偵探類小說普遍邏輯混亂。
為了糾正這一點,他創立了依靠「演繹推理法」破案的私家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形象。
夏洛克·福爾摩斯,那會兒還只存在於文字中
1886年,他完成了第一篇小說《血字的研究》。
文中,剛從阿富汗戰場回到倫敦的華生醫生,在一間化驗室遇到了一個有些神經質地鼓搗著蒸餾瓶、試管的人。
這人正因為發現了一種能檢驗血紅蛋白的試劑而興奮不已。
他一邊用驚人的腕力緊握著華生的手,一邊輕描淡寫地說:
我看得出來,您到過阿富汗。
這就是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首次登場。
小說《血字的研究》最初影印版
可惜,這一系列小說起初並不引人注目。一流的出版社都不願發表。
只能在一家雜誌以聖誕節贈品的形式連載刊登,在當時叫做「先令驚險小說」,是一種面向大眾的廉價小說。
1891年,道爾將六篇小說合集投稿到《河濱雜誌》,看完後,該雜誌的主編意識到,他可能是自埃德加·愛倫·坡以來,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
刊登、出版、問世,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這時距柯南·道爾開始小說寫作,也不過5年時間。
福爾摩斯的時代開始了。
那時的《河濱雜誌》刊登福爾摩斯小說的封面
為了滿足讀者和出版商,柯南·道爾不得不寫更多的福爾摩斯小說,以至於他的主業——醫生,受到了很大的困擾。
1891年,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福爾摩斯佔據了我太多時間,讓我無暇顧及其他事情,我打算殺了他,一了百了。
於是,1893年12月的《最後一案》中,道爾讓福爾摩斯和他的死敵莫瑞亞蒂教授,一起葬身萊辛巴赫瀑布。
到底遂了他的意。
創作出這個角色7年後,又成功殺死了他。
小說《最後一案》福爾摩斯和莫瑞亞蒂教授一同掉下瀑布插圖
這一舉動激起了全世界的憤慨。就好像他真的犯了一件謀殺案一樣。
一夜之間,《河濱雜誌》失去了兩萬名訂閱者。很多英國高層人士也對此表示抗議。
迫於各方面的壓力,道爾不得不繼續福爾摩斯的寫作,並在下一部作品中,讓他重生。
此後,近40年的時間裡,柯南·道爾一共寫了60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
為了反抗福爾摩斯的火熱,他也曾寫過科幻、歷史、愛情小說,都沒什麼反響。
雖然他很煩福爾摩斯,但福爾摩斯卻實實在在的讓他富裕起來。
到了19世紀末,他已經是英國最富有的文人之一。福爾摩斯也成為全球有名的大明星,探案界的鼻祖。
為下一步進入電影界打下了基礎。
大偵探福爾摩斯走上銀幕
誕生之初,福爾摩斯只存活在柯南·道爾的文字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視覺形象。
第一次將福爾摩斯形象創造出來的,是一個叫做西德尼·佩吉特的插畫家。
1891年,他在柯南·道爾文字的基礎上,首次給福爾摩斯加了一頂獵鹿帽和一件長風衣。
確立了「基本款」福爾摩斯。
伴隨著柯南·道爾小說裡的種種細節,一個完整的福爾摩斯形象逐漸豐滿。
插畫家西德尼·吉列特
1854年出生,身高6英尺,消瘦高挑,擅長拳擊和易容。
冷靜、孤僻、有一點冷幽默,不輕易流露自己的善良和友愛。
大學修習化學專業,19歲開始偵破案件。
27歲和華生在貝克街221B號公寓合租,有一個在政府工作的哥哥。
福爾摩斯探案集,原版插畫
發表過《各種菸草的鑑別》、《腳印探索》、《職業對手型造成的影響》等文章。
此後的電影中,也大多遵循這一經典形象。
插畫中的福爾摩斯經典形象
作為最早被搬上電影大銀幕,且最受歡迎的偵探形象。一百多年間,有關福爾摩斯的電影作品多達兩百部。
1900年,片長30秒的無聲電影[困惑的福爾摩斯]發行。這是首部福爾摩電影,也是影史上第一部偵探片。
[困惑的福爾摩斯]裡的偵探福爾摩斯形象
電影中,一個小偷總是忽隱忽現,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害得我們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在公寓裡一籌莫展。
真實完美的呼應了電影名稱。
可惜效果不甚理想,作者柯南·道爾看完後,也很不滿意。
1916年,舞臺劇演員威廉·吉列特,找到柯南·道爾,希望得到福爾摩斯的版權,將它拍成電影。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柯南·道爾謹慎了很多。幾次商榷,才勉強應允。
威廉·吉列特飾演的福爾摩斯
電影叫做[福爾摩斯],共分為四章,有點像四集電視連續劇。
情節都比較簡單,主要圍繞福爾摩斯和莫瑞亞蒂的鬥法展開。
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形象,直接從柯南·道爾的小說脫胎而來。
機智、孤僻、身手矯健。
外加一頂獵鹿帽,一件長風衣,一個大菸斗,還原了一個能文能武的福爾摩斯形象。
1916年修復版[福爾摩斯]劇照,福爾摩斯
早期電影中的福爾摩斯和華生
威廉·吉列特還創造出了那句招牌臺詞:
這很明顯啊,我親愛的華生。
自那以後,福爾摩斯迷只要聽到這句話,就會下意識的聯想到他。
看完後,柯南·道爾怎麼評價已不可考。
但是,就他同意後來繼續拍攝福爾摩斯系列電影的行為看來,應該還不錯。
笨夥伴、犯罪天才科學破案
柯南·道爾對偵探電影的貢獻,還在於他創造了一套標準的「偵探模式」。
為後世探案電影提供了一個經典範本。
第一點,是所謂的「笨夥伴」。
聰明的偵探,需要將所有信息解釋給他聽,相當於告訴了懵懂的讀者。
在《福爾摩斯探案集》中,華生醫生就是這樣的一位夥伴。
2010年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的夏洛克和華生
福爾摩斯一眼看穿的把戲,總要細細解釋一遍給華生聽,之後還不忘吐槽兩句。
毒舌又可愛。
夏洛克吐槽安德森探員,[神探夏洛克]劇照
同樣,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總和大偵探波洛在一起的黑斯廷斯少校,也是這樣的存在。
黑斯廷斯少校(左)和波洛(右)
另外一項創新,是對犯罪高手的塑造。
又叫做:犯罪界的拿破崙。
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莫瑞亞蒂教授,就是這種犯罪高手的代表。
他為罪犯出謀劃策,躲在背後支招。比那些穿著警服的警察們,聰明數百倍,甚至有時福爾摩斯也會陷入他的圈套。
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的莫瑞亞蒂教授
柯南·道爾在1893年的《最後一案》中寫道:
他出身名門,受過極好的教育,有非凡的數學天賦。很顯然,他原本也是前程似錦的。
可是這個人先天繼承了他祖輩的兇惡本性。他血液中留著犯罪的基因。
倫敦城中的犯罪活動,有一半是他組織的,幾乎所有未被偵破的犯罪活動,也是他組織的。
犯罪界的拿破崙,莫瑞亞蒂(神探夏洛克劇照)
第三項創新是作為破案手段的「法醫學」。
讀者在《血字的研究》第一章中首遇福爾摩斯時,他正在位於貝克街的實驗室中研究血紅蛋白的特性。
當時,他向充滿疑惑的華生驚呼道:
這是近年來在法醫學上最實用的發現。這種試劑可以使我們絕對精確地鑑別血跡,難道你不明白?
在柯南·道爾的第部小說,福爾摩斯探案故事《四籤名》中,道爾用類似的方法介紹了指紋,說它是偵探探案的關鍵。
《河濱雜誌》刊載的[四籤名]插畫
有意思的是,福爾摩斯是學醫出身,而道爾本人也是從歐洲頂尖醫學院畢業的醫生。
在愛丁堡大學求學期間,導師約瑟夫·貝爾教授的「演繹推理」方法對道爾影響至深。
從這個角度看,福爾摩斯身上,實實在在地閃現著柯南·道爾的影子。他終於如願以償將科學邏輯帶入了偵探小說和電影。
如今的探案電影,科學研究成為主要手段,100多年強的柯南·道爾就已經有這個意識,相當超前
1930年7月7日,柯南·道爾去世。大偵探福爾摩斯的故事也戛然而止。
但是,其他的改編故事,並沒有就此終結。反而以電影的形式,生命力旺盛地存活下來。
圖:柯南·道爾墓以及塑像
柯南·道爾曾說過:
每個讀者都有自己心裡的福爾摩斯。
如今,超過75位演員曾經飾演過這位大偵探,成為史上最多人扮演過的人類文學角色。
大大小小的熒幕上,登場了254次之多,啟發了無數偵探電影的創作,成為最受歡迎的偵探形象之一。
這一切,都要感謝一個世紀前的亞瑟·柯南·道爾爵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