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及風俗(雲南少數民族們的習俗錄)
2023-10-21 04:35:57 3
在「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俗」的雲南,生活著25個民族。其中25個少數民族中,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
彝族彝族打歌
雲南的彝族中,位於雲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雲南境內彝族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彝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愛武是彝族文化的幾個鮮明特點。而彝族的十月太陽曆,可與聞名於世的瑪雅文明相媲美。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主要住在於雲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及漢族的年節外,白族還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護神一「本主」,各地還有迎神賽會等等。
哈尼族長街宴
哈尼族主要聚居於滇南紅河兩岸的哀牢山區,是雲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農耕民族。哈尼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他們依山就勢,創造了令世界稱奇的梯田文化。
壯族紅繩示愛
雲南的壯族中80%聚居於雲南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女子善紡織,編織的「壯錦」以色彩絢麗和圖案精美聞名。男子多穿自織青布對襟上衣,下著寬邊大褲,以青藍帕纏頭;壯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絲線繡上栩栩如生的花紋、鳥獸、人物、花卉等圖案,色彩十分豔麗。
傣族串姑娘、拴線禮
傣族是「百越」族群的後裔。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
苗族銅管樂
苗族主要分布於滇東、滇南地區。苗族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文化主要通過口耳相傳。擅長色彩工藝,他們的挑花、刺繡、蠟染聲名遠播。苗族人深信:銀,具有傳奇的驅邪神力。苗族女子愛戴銀飾。
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
雲南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節日多同宗教活動有密切的聯繫。
傈僳族同心酒
傈僳主要聚居於雲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離弩弓,是傈僳族漢子勇武勤勞的寫照。勤勞的傈僳婦女大多身穿麻布長裙,耳戴銅環串,頭上以珊瑚為飾,胸前配有用瑪瑙、海貝和銀幣串成的胸飾。
拉祜族拉祜服飾
拉祜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族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習俗靠口耳相傳,其創世史詩《牡帕密帕》,長達數千行,內容涉及拉祜族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
佤族甩髮舞
佤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在中、緬、泰等國均有分布。中國的佤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滄源和西盟等縣。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動物。
納西族東巴文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納西族古稱「麼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國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後裔。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就創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並沿用至今。其支系摩梭族有走婚的婚俗。
瑤族度戒、牛達
雲南省瑤族主要分布於滇南河口瑤族自治縣和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瑤族信仰「盤瓠神」。瑤族因其服飾的不同而有多種稱呼。居住於文山的瑤族,因善種藍靛,著藍衣而叫「藍靛瑤」。而居住於紅河一帶的瑤族,因其頭纏紅、白棉線作為飾物而叫「紅頭瑤」、「白頭瑤」。
景頗族數家譜
景頗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生活在亞熱帶的景頗山上,景頗族的傳說和故事表明,景頗族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直到約600年前,他們才開始定居於此。
藏族轉經
生活在雲南的藏族,屬於中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族羌人的後裔,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信奉藏傳佛教。
布朗族兩次婚禮
布朗族主要聚居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布朗族在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響較大。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菸和嚼煙,布朗人還好喝一種經過發酵的酸茶。
布依族五色花飯
雲南的布依族主要分布於羅平多依河畔。羅平布依族沒有自己的語言,但有獨立的民族語言。布依族古稱「僚」。大約在宋朝時期,羅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祖先是從貴州、廣西相繼遷來的。
阿昌族阿昌刀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雲南德宏州的隴川、潞西、梁河等縣。阿昌族無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他們以種植水稻為主,善釀酒,鍛冶、紡織。阿昌族最有特點的節日是農曆正月舉行的「窩羅節」。
普米族查蹉
普米族系遠古時代居住於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後裔。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的蘭坪、寧蒗兩縣,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寧蒗一帶的普米族還信仰藏傳喇嘛教。
蒙古族那達慕
現在雲南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通海縣新蒙鄉等地。他們主要是元朝忽必烈南徵雲南時的蒙古軍隊後裔。但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這個雲南高原上的草原民族仍然保持著許多本民族的習俗和風情。
怒族反彈琵琶、口弦傳情
怒族居住於怒江兩岸,怒族沒有文字,通曉傈僳語。直至20世紀50年代,怒族社會仍保留著原始公社的一些遺風,怒族男子對某一個女子有意,總是用琵琶來傳情;女子聽到這樣的曲調,也會以口弦對答。
基諾族耳環眼
1979年6月6日,國務院正式將基諾族確定為中國第56個民族,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確認的最後一個單一的民族。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基諾山。基諾族有語言而沒有文字。
德昂族茶到意到
德昂族居住於高黎貢山和怒山山脈蜿蜒伸展的雲南德宏、臨滄等地。德昂族酷愛飲茶,有一千多年的種茶歷史,有「古老的茶農」之稱。
水族吞口
雲南的水族主要生活在富源縣的古敢鄉。或許世居水邊,便有了對魚的崇拜,於是,便有了堪稱藝術品的水族木雕人頭儺神像——吞口。「三月三」、「祭白龍」、「祭龍節」、「春牛粑」等節日活動異彩紛呈。
滿族旗頭
滿族發祥於3000多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而今,落籍雲南的滿族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等地。
獨龍族紋面
獨龍族是雲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居住在雲南西北部的獨龍江邊。獨龍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獨龍族人大多會說怒語。長期以來,獨龍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輔以漁獵和採集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