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清涼寺的由來(新鄉清涼寺的由來)
2023-10-20 23:26:03 2
清涼寺原址在曲水村西南。
據傳,明朝末年,巡按大人從京城赴開封府上任途中,路過清涼寺,因天色已晚,就住進了清涼寺。當住下來後,發現由於趕路急匆,不知何時官印(文憑)丟失。按大明律,丟了官印,別說丟官,性命也難保,說不定要抄家滅族。這可把巡按大人急壞了,束手無策,放聲大哭起來。再回去尋找,談何容易?哪裡找得著?老和尚聽到這裡的哭聲,詢問情況,當聽道是官印丟失,也作了大難。只有大念阿彌陀佛,倆人前住大殿求拜佛祖保佑。看著香爐中升起的香火,香菸。老和尚靈機一動,忽然間想起前往曲水村請智者首富荊養蒙,共商大計。經過大家苦思冥想,荊養蒙終於想出了「丟寺保官」的妙招。
當天半夜寺中突然起火,火勢隨風蔓延極快。等人們來救火時,熊熊烈火燒個不停,大火撲滅後,寺院已變成一片廢墟。巡按大人唉聲嘆氣,聲稱官印被丟在寺中燒了。他忙行急文,讓人快馬加鞭,趕往京城,說明清涼寺遭到天火火燒官印一事。京城重新給他補發了官印,他這才高高興興地上任去了。
巡按大人上任後,特提攜荊養蒙到開封府任提牌官。為感恩佛祖保佑,又拔出專款重建清涼寺。由於清涼寺原址失火不宜再建,遂選址,在后土廟重建清涼寺。自此寺院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清涼寺有東、西兩進院;東院正殿五間,供有佛爺塑像,左右分站四大金剛,十八羅漢;西殿為菩薩殿;再向前門房三間,左右兩旁站著四大天王,威武莊嚴。西院有住房八間,供寺中和尚居住,另外還有幾間牲口棚和放置農具的小房。
新建的清涼寺環境幽雅,松柏常青。後來到民國時期曾為新鄉縣四區區公所所在地,一直到建國初期,每逢正月二十五日(農曆)為廟會日,一連唱戲三天,臨近縣(如輝縣、獲嘉、延津、原陽等)趕會的人蜂擁而至,絡繹不絕,清涼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