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浮洋鎮洪巷村迎接老爺(珠浦村的拜圓年和擺桌席)
2023-10-22 17:31:00 3
原創:黃居浦 來源:特立獨行的居浦君
家鄉珠浦村的拜圓年
家鄉拜圓年的這幾天是熱鬧的。
忙碌在外的珠浦人都會提前從四面八方趕來,回到祖輩們世居多年的家鄉進行酬神活動。而酬神的對象是「天公」,也就是潮汕人信仰裡最高的神祗——玉皇上帝。
酬神這幾天,忙碌的人們要將「拜天公」使用的碗筷、酒杯、紅盤等清洗一遍。等到酬神的前一夜,將事先準備並烹製好的大公雞擺到八仙桌上。再依次擺上茶、酒、紅丸、齋菜、白糖塔、五果、三牲、帕粿、大吉等祭拜品,待吉時一到,便點上煤油燈,開始上香,祈求一家老小合眾平安。而置辦這些祭拜品的準備工作一般是 由家裡的婦女與未出閣的女兒共同完成的。
吉時一般會選擇在凌晨。這夜,你可以聽見各家屋裡傳來《十仙慶壽》的潮劇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
(十仙慶壽)
等到祭拜差不多結束的時候,便開始火化酬神用的精美紙制祭品。只見化紙爐裡那旺盛的火苗正激動地跳躍著,映紅了大家的面龐,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紅紅火火…
劈啪啪,劈啪啪… 鞭炮聲在夜裡陸續響起,劃破這寧靜而漫長的夜。
鞭炮劈劈啪啪響…一年到頭,幸福美滿萬家。
(滿心期待的孩子們)
到了第二天夜裡,穿好新衣的孩子們即將出門了,因為又是一年一度的「擺桌席」活動。而今年村裡的五個中隊分別會擺上什麼精美絕倫的祭祀品呢?孩子們總是充滿著期待。
什麼是"擺桌席"呢?擺桌席就是為了酬謝神明以及表示對神明的崇敬而舉行隆重豐盛的拜神宴席。在這一天除了要按照一定次序擺放好菜品外,還要讓村裡的長輩通過丈量的方式來確定每個菜品的特定位置,不能有半點差錯。
(各中隊的組織者正在認真擺放貢品)
要擺好一桌桌席並不容易,必須嚴格按照順序進行。濠江區的旅遊局長楊育挺與當地學者吳燕萍老師專門研究過桌席擺放的順序,曾在《潮汕歲末謝神恩》一文寫道:其擺放順序分別是茶、 酒、糖、飯。接下來才是素菜、葷菜各108道。上面是素菜,下面是葷菜,中間用一品盆、九珠池隔開,這個缺之不成席。素菜是香菇、木耳、黃花菜、 腐竹、 蓮子、百合等八大素菜。為了增添觀賞性、體現品種的多樣化,還添加了拼盤,擺放一些藝術品,用一些農作物來雕刻吉祥物。葷菜就是燕窩、魚翅、肝、肚、魚鰾、丸、五牲(即:雞、鴨、鵝、魚、龍蝦各二十多隻)以及全豬、全羊各一隻。六畜豬為首,羊與「祥」諧音,都是象徵吉祥、頭彩的意思。而豬、羊口中會各含柑及身上點粿紅(有大吉、喜慶之意)。
而這樣的活動在明清的時候就開始盛行,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了。
(戲棚下的孩子們陸續出現了)
(戲棚下的各種甘貨攤)
小孩子們最是熱衷於這樣的傳統習俗活動了。天還沒黑,戲棚下早已經站滿了小孩子們的身影。我對這"佔戲棚"的印象很深刻。鄉裡的老人們都是老戲迷,每次鄉裡有活動,請潮劇團來演出的時候,他們必然會如約而至。這時老人們便會用幾塊錢"僱"家裡的小孩子搬個椅子去"佔戲棚",佔據一個觀賞的絕佳位置。而小孩子們在金錢的"誘惑"下樂此不疲,往往能幫助家裡的老人們佔得一席之地。等到家裡老人們慢悠悠出現的時候,他們便拿著老人的幾塊錢,飛似的跑到賣棉花糖、各種甘貨的小攤販面前,大快朵頤起來。多麼溫馨有趣的畫面啊!
這時,夜幕也漸漸落下來了。各個門頭的人也慢慢多了起來。大夥們都出門前往珠浦村的五個中隊觀賞"桌席"來了。
(開始熱鬧起來了)
珠浦村有五個中隊,這時各個中隊的組織者都要請技藝高超的藝人們來置辦各自片區裡的酬神貢品。無論是對紙制祭品的頭冠、龍袍等還是桌面祭品,他們都必須要求做到種類不一,精美絕倫,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效果,還要請著名的潮劇團在各自的中隊進行演出。因為他們相信用這種盛大的場面來酬謝神明,明年就一定能博得神明的保佑與庇護。
而五個片區還要暗地裡較著勁,比比哪個中隊的貢品最好看,哪個中隊的貢品最多,哪個中隊的工藝最好…這就是珠浦村延習多年的傳統——"賽桌席",十分有趣。
(家鄉的擺桌席)
這時候,街上會有人放煙花。只聽見「噴」得一聲,煙花像一條條活龍一般,徐徐上升,接著在天空綻放。有時候你可以看見那漫天的煙花像盛開的朵朵鮮花,千姿百態,五彩繽紛。
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如彩條飄灑;有的如銀屑飛揚......把夜空裝點得格外美麗。多麼熱鬧的一夜啊!
(煙花綻放)
白天裡,幾個調皮的小孩子會在家門口打幾個炮仗,用酬神時沒被完全引爆的火藥來做引子,稀稀疏疏幾聲炮響,"拜圓年"也將結束了,人們會陸續踏上返程,回歸工作崗位。
而春節的腳步也開始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