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香坊區是哪個市的(哈爾濱市香坊區的來歷)
2023-10-22 14:19:13 2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哈爾濱市香坊區的故事。
哈爾濱這座城市因為俄國人修建的中東鐵路而興起。在初建車站時,俄國人相中了今天哈爾濱市區的香坊區一帶。工程師以當時的一座「香坊」為中心,營建了車站和配套設施。
哈爾濱市香坊區的大致輪廓
好巧不巧,這座「香坊」的主人姓李,是從直隸樂亭縣(今河北省樂亭縣)移民而來。李家在嘉慶年間「闖關東」來到東北定居。李家人生產線香,後來生產規模擴大,他們有了自己的店。這家店的匾額寫「香坊」兩字,久而久之,大家就把這裡稱作「香坊」了。
所謂「線香」其實就是說的草香,也就是以榆樹皮粉、香料和粘接料為原料製作而成。早在宋朝就已經出現了草香。這種香一般用於寺廟,文人雅士也會購買。
可以說,「香坊」一帶是哈爾濱城市發展的重要奠基地,這裡也有過哈爾濱驛(站)。但是後來在具體建設時,大家發現這裡距離松花江河道太遠,運輸物料不便,所以後來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核心區最終沒有放在「香坊」一帶。但是,這裡依然被納入了哈爾濱的主城區範圍,這也衍生出了後來的哈爾濱市香坊區。
其實,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解釋,這座「香坊」的出現,和當年直隸(今河北省大部)人闖關東的歷史背景有關。當年闖關東的「主力」就是山東人和直隸人,直隸人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一。
這些闖關東的河北人不光影響到了東北的經濟格局而且對今天的東北文化還有著深遠的影響。舉例來說,起源於四平的燻肉大餅,其創始人李連貴其實就是河北灤縣(今灤州市)人。今天哈爾濱非常有名的同記商場,其創始人就是樂亭人武百祥,他來東北的時間得遲至於1892年。在今天的長春市南關區還有一條「樂亭街」,毫無疑問,這裡就是當年樂亭商人聚居、做生意的地方。
樂亭街在長春市區的大致位置
來自冀東的樂亭大鼓和皮影戲傳到東北後,和這裡的本地藝術形式相互影響,催生了遼南大鼓和東北大鼓的出現。在遼寧的黑山縣等地的皮影戲,也能看到樂亭皮影的「影子」。
傳到東北的樂亭「蓮花落」等戲曲和東北本地的二人轉互相影響、學習,從而出現了今天流行的二人轉,而唐山的評劇又吸取了東北一些戲劇的元素。若干年後,東北二人轉演員潘長江和唱評劇出身的趙麗蓉又都登上了春晚舞臺,為電視機前的數十億觀眾帶來了歡笑。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