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這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就是最好的媽媽)
2023-10-07 02:54:07 6
「孩子,媽媽不逼你了!
你從來沒有要求我成為100分的媽媽,
我為什麼強迫你成為100分的寶寶?
只願你健康、快樂就好!」
—— 來自一位媽媽的新年期許
過年的走親訪友裡,我遇到了一位羨煞旁人的母子。
男孩子剛上幼兒園的年紀,就在別的小朋友對著零食大快朵頤時,這個小男孩卻拿著水果和零食滿家尋找媽媽的身影。
再回頭看看我們那些只顧自己『享樂』的孩兒們,老母親個個檸檬精上身,「都是別人家的好大兒啊」。
聚餐時,孩子們最愛的小蛋糕上來了,正好一個孩子一塊,沒有多餘,小男孩拿起蛋糕就吃,完全沒有注意到身後的媽媽已經板起了臉。孩子們吃得正開心,那位媽媽忍不住了,直接叫起了孩子的大名,還附上那個凌厲的眼神,男孩子似乎明白了什麼,抱著蛋糕不敢再吃。
「你有蛋糕不想著媽媽,以後你別想再讓我給你買好吃的了!」那位媽媽滿臉氣憤,眾人都以為在開玩笑,紛紛說自家孩子遇到自己愛吃的,搶都搶不過來。可沒想到那個媽媽卻真的生氣,揚言「我不想要自私,只想著自己的孩子,你不配吃蛋糕!」說罷,便一把奪了蛋糕,讓孩子罰站去了。
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驚了,紛紛打岔,攔走了媽媽,可是小男孩只是淚眼婆娑地望著那蛋糕,再也不敢吃一口。
拜年的環節,那個被眾人讚揚的小男孩明顯被動畫片吸引,不願意參與活動,那個媽媽急眼了,一把關掉電視,揚言「不乖乖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不再管你!」。男孩明顯畏懼,乖乖給家裡的長輩拜年,並在媽媽的提醒下,說著提前背好的新年祝福。長篇拗口的祝福語,又收穫了一波滿滿的羨慕,長輩們讚揚一片。那位媽媽滿眼驕傲。
可看著那個孩子望著母親怯生生的眼神,我不再羨慕。
老公笑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可是被父母高壓下教育出的滿分孩子,目前來看不可否認的優秀,但是父母的又能這麼高壓幾年?
一切違背孩子意願的事情,孩子又能配合多久?
在這裡不得不提美國心理學家的一個觀點:不含誘惑的深情。
親子之間,最純真的感情,應如是我深深地愛著你,不夾雜任何條件。
「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媽媽),所以我愛你。」
60分是好媽媽,可100分不是更好嗎?曾經在我心裡60分的媽媽,只是剛剛及格的媽媽。
在有了孩子之後,我也立下壯志,豪言做一位滿分媽媽,後來經過幾件事,我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第一個故事
我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媽媽,可為孩子上九天攬聖誕老人,下泥巴地建城堡。
有了孩子,真是激發了我的無限可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什麼調素琴,閱古詩,無電視之亂耳,無手機之勞形。總之一切為了孩子!
可後來卻發現,不對勁!
我辛辛苦苦付出,得到的確是什麼都不會做,也什麼都不願意做的孩子。
我越想越氣!
後來,傅首爾分享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帶兒子的時候他連牙都不會刷。
把兒子託付給丈夫,三天以後,兒子便學會了幫爸爸穿鞋。
如今爸爸帶了幾年,兒子還學會了燉湯。
我做的太多了,將孩子的生活打理的太好了,孩子不僅僅失去了那些寶貴的嘗試,還對強壯的母親產生依賴。
一則:我媽媽什麼都會做,我操心什麼?
二則:我媽媽什麼都能做,還要我做什麼?
孩子不僅產生了媽媽厲害我無能的心理,還會生出事事依賴的習慣。
「媽,我今天作業是什麼?」
「媽,我今天穿什麼?」
「媽,我今天吃什麼?」
「媽、媽、媽... 」
一百分的媽媽,看似能幹,將孩子照料得很好,可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孩子是一種壓抑,母親處處強勢,處處能幹,無疑削弱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積極性。
生活的自理能力,學習的獨立能力,對孩子的自我認知十分重要。這些只有孩子自己去做才會產生出「我真棒」的自我效能感。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孩子的獨立思考都十分的重要和寶貴!
第二個故事
我們常說「媽媽是超人」
這無疑是對母愛的肯定!
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一手抱娃一手炒菜,著實讓人佩服。
當了媽媽之後,這種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心裡,時時刻刻都在上演。這種生命中最純粹、最無私的情感,確實十分珍貴。
可是慢慢的,一部分人將「超人」的理念扭曲,認為當了母親,在孩子面前就必須無所不能,就必須一切為了孩子。
閨蜜生完孩子,不僅身材嚴重走形,還生出許多健康隱患。她再三咬牙跺腳,狠心請了一位產後健身私教。
就是這樣一個毫不影響旁人的舉動,遭來眾多人的非議。
首先是婆家人,一是嫌閨蜜不會過日子,花錢不眨眼,浪費錢健身。二是嫌閨蜜矯情,女人生孩子都是一樣,就她非要搞特殊,還請私教健身。三是嫌閨蜜不負責,下了班不趕緊回家照看孩子,在外面浪費時間。
婆家人的閒言碎語,總不過是嫌花錢,嫌不顧娃。
可公司同事也來插一腳,話裡話外無非指責閨蜜不顧家庭,不照顧孩子,不一切以孩子為重,只顧自己一時享樂。
這件事,讓閨蜜氣憤不已。
「難道當了媽,就應該不愛自己嗎?」
很多人,似乎對新手媽媽很不友好。產後情緒低落,說是矯情;身材走形的焦慮,說是無事生非;穿著整潔光鮮,說是不會過日子。
日子要怎麼過?
難道就應該,臉色蠟光,頭髮毛亂,衣著邋遢。白天上班,晚上哄娃,為了孩子,放棄一切社交,放棄愛美的權力,為了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告訴孩子我就是超人,難道這就是好嗎?
我們得先是一個真實的人,然後才是一位媽媽!
真實的人,有悲傷難過,有脆弱無助,還有無能為力... ...
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無私的陪伴,也可以保留自己的『不足』。
悲傷、失落、偶爾的失敗。
60分做個勇敢樂觀、無條件愛的媽媽,剩下的40分對孩子坦誠相待,承認自己的膽怯與無奈。
誰都曾是一位小姑娘,走夜路會怕黑!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
媽媽是愛我的,願意為我做一切。
同樣,媽媽也是一位需要被呵護的小女生,她也會怕打針,會怕疼。
一位真實的媽媽,好過一個捨棄自己,強撐英雄的媽媽。
我現在認為,60分媽媽就很好。
有活力,有生命,有感恩,有愛。
而且,她更真實!
生命是流動的,在養育孩子中
既希望孩子可以獲得60分媽媽帶來的呵護澆灌。
也希望孩子能認識40分媽媽的無能為力。
養育孩子,莫不過讓孩子認識真實的樣子:
能夠到的事情,努力去做。
夠不到的事情,承認不足,保持夢想,但不放棄努力。
我是MiYa媽媽,喜歡閱讀各類育兒和心理學書籍,為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理念。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一起升級打怪獸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