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濤 後人(1975年熊伯濤少將死因成謎)
2023-10-13 07:43:36 4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1975年,開國少將熊伯濤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因病去世。
然而熊伯濤將軍的突然去世,卻讓他的妻子李文在難過之餘,又非常不解。
因為丈夫這次只是照例去醫院進行治療,並沒有出現危急症狀,醫院方面,也從來沒有她們這些親屬下過病危通知書。
好好的一個人,怎麼會突然就沒了呢?
為了弄清熊伯濤將軍的死因,醫院方面向李文提出,希望對熊伯濤將軍進行屍檢。
面對查詢真相的機會,李文女士在仔細思量之後,卻拒絕了醫院方面的提議。
身為妻子,面對丈夫的逝去,悲痛之餘,按照人之常情,肯定會希望得知丈夫的真實死因,但為何李文女士卻在最後放棄了屍檢?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秘密?
死因成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一段特殊的動蕩時期。熊伯濤將軍也未能在這場波濤中倖免,所幸的是,相比不少戰友們的遭遇,熊伯濤的處境要好上不少,他還能繼續留在北京工作。
只是隨著戰友們一個一個的離開,熊伯濤將軍的晚年生涯也是十分孤寂和落寞。
1974年的某一天,正在辦公室伏案工作的熊伯濤突然感到胸部一陣鑽心的疼痛,熊伯濤捂著胸口趴在桌子上,過了好半天還沒有緩過來。
此時剛巧他的秘書進辦公室拿文件,見他這副摸樣,趕緊帶著首長來到了解放軍總醫院。
經過醫生的檢查,熊伯濤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當醫生將這個消息告訴熊伯濤時,他先是一愣,隨後又點點頭,讓醫生開了些止痛的藥,就和秘書一道回去了。
回去後的熊伯濤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依然照常工作。他倒不是真的無懼病魔,只是多年的戰爭生涯,早已讓他對死亡免疫。
他的無數戰友,從革命初期就開始不斷倒下,直到現在,偶爾還能聽到老戰友逝世的消息。
在熊伯濤眼中,死亡,無非就是和老戰友重聚而已。
雖說共產黨人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就像陳毅元帥在危機前所寫。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浪漫主義也是共產黨人必備的素養之一。
隨著時間不斷流逝,熊伯濤將軍的病情也愈來愈嚴重。看著被病痛折磨的丈夫,熊伯濤的妻子李文女士四處尋醫問藥,終於在一處老中醫那討來一個方子。
當李文女士按照藥方上面的記載煎藥給熊伯濤服用之後,熊伯濤的病情還真就如那老中醫所說得到了緩解。
就這樣,本來被醫生診斷「最多只能再活半年」的熊伯濤沒有被肺癌擊倒,半年後熊伯濤不僅意識依然清晰,甚至還能繼續保持工作狀態,只是半年來的折磨讓他的身形變得更加消瘦。
自在醫院查出肺癌之後,熊伯濤每隔一個半月就要來解放軍總醫院來複查一次。
直到1975年10月,當熊伯濤例行來醫院檢查時,原來給熊伯濤治療的醫生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年輕的醫生。
這兩位醫生操弄著不太熟練的醫療機器,簡單地替熊伯濤將軍做完了體檢。
隨後,在詢問熊伯濤將軍的近況時,他們得知了熊伯濤將軍吃的中藥。其中一位醫生眉頭一皺,並告之熊伯濤不要再繼續吃那種不知來路的中藥了,而是重新給他開了一堆激素藥。
在拿到新藥之後的沒幾天,熊伯濤將軍就因肺部疼痛昏死過去。當家人把他送到醫院搶救時,熊伯濤將軍還一直昏迷不醒,沒過幾天,10月21日,熊伯濤將軍就在醫院逝世,享年71歲。
得知熊伯濤離世的消息,他的妻兒都十分悲痛。李文十分不解,一個星期前自家老頭子還沒有大礙,怎麼會突然去世呢?
而且直到熊伯濤將軍去世之前,醫院方面也從來沒有通知過家屬說病人的病危情況。
面對李文女士的疑惑,醫院方面也不知如何解釋,為了查明熊伯濤將軍的真正死因,醫院方面向李文女士提議,只要她籤字同意,醫院可以對熊伯濤將軍進行屍檢,希望可以查出確切死因。
聽到醫院負責人的提議之後,李文女士沒有馬上答應,她在醫院辦公室思索良久,最終卻決定放棄屍檢,並希望醫院方面可以儘快將熊伯濤火化。
明明之前十分想得知丈夫的死因,卻為何在最後關頭又放棄了呢?
原來,在這段特殊的動蕩時期,李文女士也清楚醫院方面的壓力。例如之前熊伯濤將軍的主治醫師,就是一個醫術十分精湛的醫生。
可上次當她陪同熊伯濤來醫院檢查時,那位醫生卻已經不在解放軍總醫院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老兩口不用問便知一二,準又是被小將們打成「走資派」,給下放到地方去了。
可是在迫害完這些經驗豐富的醫生後,醫院還是要照常運行,空缺的位置誰來補上?只能是學校裡的醫學生或者實習生。
可是這些匆匆頂替上來的人並沒有完成全部的理論培訓,也並沒有被安排在經驗豐富的醫生後面當助手,強行上崗的後果不言自明。
事實上,在那段時期,這樣的例子在全國各地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正是因為害怕牽連到那兩位年輕的醫生,或者說還是學生,李文女士最終放棄了得知真相的機會。她收拾起沉痛的心情,簡單地料理好了熊伯濤的後事,就回家去了。
照理說,共和國的少將去世,中央軍委應該會予以慰問。
可是在這段時期,許多熊伯濤的生死戰友連表達心意的機會都沒有。熊伯濤和李文此前生活過的一直很簡樸,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值得回憶的東西。
現在的李文,只能每天擦拭著幾個相框,以此懷念和自己走過一生的老伴。
相框裡的照片,是195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在人民大會堂照的。
當時中央軍委組建了一個全是將軍構成的合唱團,合唱團裡有韓先楚、謝富治、李志民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共和國將軍,熊伯濤將軍同樣也在裡面,並且還單獨負責朗誦詩歌這一環節。
合唱團1959年,人民大會堂剛剛竣工。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周總理提議將國慶十周年晚會放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這個提議得到了黨中央全體同志們的一致同意。
10月1日當晚,除了黨中央的各位領導人之外,還有蘇共赫魯雪夫、十餘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幾十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齊聚人民大會堂。
這個時間段,共產主義的火苗正在世界燃燒,世界人民的團結空前一致,革命勝利的曙光仿佛就在眼前。
為了慶祝祖國「生日」,中央軍委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共由230位共和國將軍組成。
唐延述將軍為合唱團的團長,李志民將軍擔任指揮,熊伯濤將軍因為嗓音條件好,被安排為朗誦人。
在當晚的晚會上,「將軍合唱團」為在場觀眾奉獻了四場節目。除了三首軍歌外,最後一個閉幕節目,則是齊聲合唱《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
合唱團的將軍們飽含感情的歌聲感動了大會堂裡的觀眾,毛主席甚至有很多次還站起來鼓掌,周總理也跟著後面打著拍子,輕輕地哼唱。赫魯雪夫雖然聽不到歌詞,但仍被場間的氣氛感染。
他詢問翻譯,明白歌詞後的他對周總理表示到:「你們一定會成功。」
這場慶祝晚會是熊伯濤一生中最開心的幾個時刻之一,在他心中和長徵勝利、日本投降、新中國成立這些大事件不相上下。他在家中擺放的幾張照片,也正是他和戰友們在合唱團排練以及晚會當天拍的。
對於這個230名將軍組成的合唱團,有太多的故事為人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熊伯濤將軍,差點就要進不了這個合唱團。
這是因為在1955年授勳的時候,中央軍委本來是沒有打算給熊伯濤授將軍銜的。
當年,在授銜還沒正式開始時,其實大部分解放軍將領都已經知道了即將授給自己的軍銜。
授銜結果,有人開心,自然也有人不滿。熊伯濤的幾位戰友,就非常不滿意,因為他們打聽遍了,也沒有查到熊伯濤的軍銜是什麼,這一般只代表一個可能,那就是熊伯濤沒有將軍銜,所以在中央軍委根本打聽不到。
很快,在熊伯濤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有人向中央軍委提出了意見。他們認為,熊伯濤26年入黨,走過長徵、在山西抗擊日軍、解放戰爭中痛擊國民黨軍。
論戰功,熊伯濤授個中將都綽綽有餘,論資格,他比很多上將資格都老,是真正的老共產黨員。活過了27年大屠殺,走完了長徵,可為何如今授銜,卻連個少將都沒有?
其實,關於對熊伯濤授什麼軍銜,中央軍委也曾思索再三。熊伯濤的情況比一般的人要複雜一些,他在長徵中其實受過處罰,還一度被開除黨籍。雖然在長徵結束後不久熊伯濤又被恢復了黨籍,但這些經歷卻是無法抹掉的。
那麼,熊伯濤又是因為什麼,才會被開除黨籍呢?這就不得不提熊伯濤早年的革命生涯了。
1904年,熊伯濤出生在湖北黃陂。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商人,雖然算不上富甲一方,但生活也比一般的百姓家庭富裕。正是因為這樣,熊伯濤才能接受到在那時極為稀少的教育機會。
也正是在學校裡,熊伯濤接觸到了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志向高遠的他立刻就決定投身於祖國革命中。
1926年,熊伯濤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入黨後不久,蔣介石就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大屠殺。」
在這場大屠殺中,無數優秀堅定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慘死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之中。熊伯濤因為剛入黨不久,躲過了蔣介石的清算,但他也因此中斷了和組織的聯繫。
和黨組織聯繫中斷之後,熊伯濤就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在西北軍中,熊伯濤還沒有放棄希望,一直在積極而隱蔽地尋找革命戰友。
1931年,熊伯濤和黨恢復了聯繫,並隨後參加了寧都起義,又回到了紅軍隊伍中。
1933年,因為屢立戰功,熊伯濤被調到紅二師任參謀長。不久之後,紅軍就開始了長徵。
在長徵途中,因為對左傾錯誤路線糾正的擴大化,熊伯濤也蒙受到了影響。
因為曾經有過脫黨(實際上是失去了聯繫)的經歷,又參加過馮玉祥的西北軍,這讓熊伯濤的處境變得十分尷尬。
最終,他被免除了一切職務,並開除黨籍,只作為一名普通士兵,留在紅軍隊伍中。
長徵結束後,在延安,毛主席又糾正了在長徵路上紅軍犯下的一些錯誤,這其中就包括錯誤處理了熊伯濤的情況。於是熊伯濤又被恢復了黨籍,並重新回到了紅二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熊伯濤多次和組織提出想到一線作戰部隊去。
在1938年,熊伯濤終於得以實現願望,離開延安,來到了山西戰場,並在楊成武將軍的部隊中擔任參謀長。
不管是在抗日戰爭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熊伯濤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戰鬥意志和高昂的革命熱情。
他先後給楊成武將軍和李天佑將軍當過參謀長,這兩位在55年授勳的時候都是上將軍銜。而楊成武和李天佑在得知熊伯濤並未獲得將星時,也向中央軍委表達過不解。
最終,綜合考慮,雖然熊伯濤有過參加西北軍的經歷,也有過被開除黨籍的經歷,但其始終能夠保持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而奮鬥。
因此中央軍委決定授予熊伯濤少將軍銜。
得知了結果的戰友們十分高興,他們都向熊伯濤表示了祝賀,並開玩笑地說要請他們這些老戰友喝酒。
對此,熊伯濤倒是沒有什麼情緒上的起伏。
他說:「我們現在還活著,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爭軍銜呢。」
正是這份淡泊名利又謙虛親和的態度,讓熊伯濤在特殊時期並沒有遭到太多不公正的對待。熊伯濤對於這段時期某些人的做法也很氣憤,但他也不知該如何去做,只能堅持自己不同流合汙。
在他的影響下,熊伯濤的妻兒都擁有著這般可貴的品質。也因為如此,在熊伯濤因故去世之後,他的妻子李文女士才放棄屍檢,放棄了得知真相的機會。因為李文知道,如果她堅持查下去,那麼最後那兩個年輕醫生肯定要為此負責。
熊伯濤將軍去世後,他的子女們也都始終牢記父親平日的教誨。
「認真做事,踏實做人。」
也正是因為,有無數同熊伯濤將軍一樣的無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奉獻,我們的國家最終才能擺脫陰霾,一往無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