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算命查萬年曆(八字算命萬年曆)
2023-10-12 20:03:20
萬年曆怎麼查生辰裡的八字命理?
當然準確,這是一門學問,但有技術含量的了!
怎麼算出生辰八字?
性別:男
陽曆:1981年10月16日16時
乾造:辛酉 戊戌 丁卯 戊申 2歲起運
大運: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四柱結構影響性格:
注重精神生活而多於物質的享受.資質聰明,做事有條理,腳踏實地,能得到崇高的社會地位. 做事我行我素,喜歡變化,但因善變而令人無所適從.
具高貴的藝術氣質,腦筋活潑而進步,要經常小心自己的健康,隨時會有家事和生意上的麻煩,會遭受許多考驗及磨難,特別是關於小孩的方面。
五行生剋的作用:
在事業方面,可以從事思考方面的職業
妻做事敏捷迅速.
有組織領導能力,精明能幹,能辦大事,享有聲譽.
能得貴人,朋友的幫忙,使自己受益不淺.
兄弟緣薄,感情不和,較不尊重父母。
與兒子的緣份較薄,女多子少,晚運較不幸。
繼承祖業,但比較遲。
晚年幸福,子孫富貴,且孝順。
為人手足不停,身心不閒,衣祿不少,性巧聰明,作事有頭無尾,女人生性好靜,一生安允有幸,男人福分之命。
適業:仲買人、料理、金融界、五金商、鐘錶、銀樓。忌木類。應該注意年限:十九歲,廿二歲,廿八歲,卅歲,四二歲,五四歲,七二歲。
性別:女
陽曆:1981年10月16日16時
坤造:辛酉 戊戌 丁卯 戊申 8歲起運
大運: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四柱結構影響性格:
注重精神生活而多於物質的享受.資質聰明,做事有條理,腳踏實地,能得到崇高的社會地位. 做事我行我素,喜歡變化,但因善變而令人無所適從.
具高貴的藝術氣質,腦筋活潑而進步,要經常小心自己的健康,隨時會有家事和生意上的麻煩,會遭受許多考驗及磨難,特別是關於小孩的方面。
五行生剋的作用:
在事業方面,可以從事思考方面的職業
有組織領導能力,精明能幹,能辦大事,享有聲譽.
能得貴人,朋友的幫忙,使自己受益不淺.
兄弟緣薄,感情不和,較不尊重父母。
與兒子的緣份較薄,女多子少,晚運較不幸。
繼承祖業,但比較遲。
晚年幸福,子孫富貴,且孝順。
為人手足不停,身心不閒,衣祿不少,性巧聰明,作事有頭無尾,女人生性好靜,一生安允有幸,男人福分之命。
適業:仲買人、料理、金融界、五金商、鐘錶、銀樓。忌木類。應該注意年限:十九歲,廿二歲,廿八歲,卅歲,四二歲,五四歲,七二歲。
有誰知道生辰八字是怎麼算出來的?
先上網查一下萬年曆,如果不行的話就看看這個從已知年份計算幹支紀年很簡單: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除以12的餘數是地
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
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數月i=0,偶數月i=6)
其中C是世紀數減一,y是年份後兩位,M是月份,d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來算。g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z除以10的餘數是地支。
巧妙運用和幹支有關的幾個計算公式,還可以在沒有萬年曆的情況下推算出古書裡的幹
支紀日對應的公曆日期。
------------------------------------------------------------------------------
幹支紀日,從夏朝就開始使用了。根據對中國古代歷史典籍《春秋》中記載的日食的
研究,我國的幹支紀日,從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開始,一直到
今天,都未曾間斷。幹支紀年的出現則略晚一些,直到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
下令在全國實行,至今也未曾間斷。因此,凡是需要接觸中國歷史的人,總不免要遇到查
某一年的幹支或某一日的幹支,以及由年幹支和日幹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問題。通
常,這類轉換靠查曆書都可以解決。但既然幹支也是一個循環系統,自然也就有從年份和
日期求幹支的公式。
在介紹求年幹支和日幹支的公式前,先把幹支的特點介紹一下。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
組合。天幹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即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和地支從「甲子」開始,按順
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後一個時,再從第一個開始繼續相配,就形成了六十個幹支,也稱
「六十花甲子」。為什麼是六十個幹支呢?這個從數學上很容易回答。根據幹支的構成條
件,其循環周期必然是天幹數和地幹數的最小公倍數。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我們把「甲子」編為1號,「乙丑」編為2號,這樣編下去,就可以得到一個幹支
和序號的對照表,如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細心觀察這張表,不難發現,由序號得到對應幹支是很容易的,序號除以10的餘數就
是天幹的序數(如果餘數是0,則為最後一個天幹癸),序號除以12的餘數就是地支的序
數(如果餘數是0,則為最後一個地支亥)。比如37號幹支,因為37 mod 10=7(mod表示
取餘數),對應的天幹是庚,37 mod 12=1,對應的地支是子,所以37號幹支就是庚子。
顯然,一個整數除以10的餘數就是它的個位數,這就使求天幹更方便了。
而由幹支推它的序號,也不困難。這其實就是一個同餘方程組的求解問題,我們用初
等數論中的中國剩餘定理就可以解決。比如要算戊午的序號是多少,根據上面由序號得到
對應幹支的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組:
{ x mod 10 = 5
{ x mod 12 = 7.
其中x是待求的幹支序號。根據中國剩餘定理,有:
x ≡ 6 * 5 - 5 * 7 (mod 60) = 55,
即戊午的序號是55.這和上面的對照表的是一致的。一般地,若天幹的序號為m,地支的
序號為n,則幹支的序號為:
x ≡ 6m - 5n (mod 60) (1)
簡單點說,如果6m-5n的結果是正數,這個數就是幹支的序號;如果是負數,把它加上60
就是幹支的序號。
了解了幹支及其序號的相互推算,下面我們先來介紹年幹支的求算。需要說明的是,
幹支紀年紀的是農曆年,而不是公曆年。但因為農曆年的歲首和公曆年的歲首相隔較近,
使農曆年總是和某一公曆年的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曆年的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
重合的農曆年。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給出農曆年的幹支序號為:
x = (Y-3) mod 60, (2)
其中Y是年份。得到了幹支序號x,就可以求出相應的幹支來。比如2004年的幹支序號:
x = (2004-3) mod 60 = 2001 mod 60 = 21,
21 mod 10=1,天幹為甲,21 mod 12=9,地支為申,因此,2004年是甲申年。
細心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用Y-3直接除以10,就可以得到天幹,用Y-3直接除以
12,就可以得到地支。這是因為
x = (Y-3) mod 60
等價於
Y-3 = 60 * n + x,
其中n是Y-3除以60的商數。等式兩邊同時除以10,餘數也必然相等。而右邊第一項是60的
倍數,自然也是10的倍數,能夠被10整數,於是Y-3除以10的餘數就必然等於x除以10的餘
數。
因此,其實我們完全用不著先求幹支的序號,而可以分別求天幹和地支,合起來就是幹
支,這樣就減少了一步運算。而對於年份的天幹,同樣只須看末尾一位。末尾為4的年份
的天幹總是甲,末尾為5的年份的天幹總是乙……依次類推。
再來看日幹支的求算。我們可以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個比較直觀的計算日幹支的
公式如下:
G = (Y-1)*5 + [(Y-1)/4] - [(Y-1)/100] + [(Y-1)/400] + D + 15, (3)
其中Y是年份,D是累積天數,[...]表示取商數,也就是只取計算結果的整數部分。把G除
以60,餘數就是幹支的序號。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幹和日地支。不
過,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樣,這個公式還不夠簡煉,特別是第一項(Y-1)*5,在
Y為四位數年份時,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個較大的四位數或五位數,口算很不方便。
我們用推導蔡勒公式的辦法,可以改進這個公式。先來看和年份有關的部分的改進。
我們知道,按公曆的置閏規則,一個世紀的總天數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如果這個
世紀中末尾為00的年份是閏年,這個世紀就只有36525天;否則就只有36524天。我們不妨
稱有36524天的世紀為「平世紀」,有36525天的世紀為「閏世紀」。對於平世紀,因為
36524 mod 60 = 44,
所以,每過一個平世紀,同一天的幹支就向後推進44個序號。同樣,每過一個閏世紀,同
一天的幹支就向後推進45個序號。這就使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計算每個世紀第一年(年份
末尾為01)3月1日的公式:
G = 44C + [C/4] + 15, (4)
其中C是世紀數減一。
而計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幹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G = 44C + [C/4] + 5(y-1) + [y/4] + 15,
即
G = 44C + [C/4] + 5y + [y/4] + 10, (5)
其中y是年份後兩位數字。
下面我們再列出每月天數: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天數 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減30後的
剩餘天數 1 -2(-1) 1 0 1 0 1 1 0 1 0 1
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樣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D』 ≡ [3*(M+1) / 5] + d - 2 (mod 10) (6)
及
D』 ≡ [3*(M+1) / 5] + d - 2 + i (mod 12) (奇數月i=0,偶數月i=6), (7)
其中,D』是從3月1日開始算起的累積天數,M是月份,d是日數。把(6)(7)兩式和(5)式合
起來,再進行適當的化簡,就得到了計算公曆任意一天的天幹和地支的公式:
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 (8)
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數月i=0,偶數月i=6)
(9)
如果先求得了g,那麼
z = g + 4C + 10 + i (奇數月i=0,偶數月i=6). (10)
g的個位數就是天幹序號,z除以12的餘數就是地支序號。這裡需要再次強調:1月和2月是
當做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的,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我們可以把(8)(9)兩式和蔡勒公式對比一下:
W = -2C + [C/4] + y + [y/4] + [13*(M+1) / 5] + d - 1,
可以看出它們的形式非常相似,區別僅僅是幾個常數的不同。
儘管現在中國已經不用幹支紀日了,但有時還是需要計算日幹支的。比如,曆法有所
謂「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幹支有關。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
天最熱的一段時間,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帶梅雨季節的開始和結束,本來是和氣候有關
的用語。但因為古代沒有準確的天氣預報,無法準確預測三伏和入出梅的時間,所以就在
曆書上硬性規定幾個日子作為三伏開始和入出梅的日子,這樣確定一個大致的日期以備參
考。現在雖然有了比較準確的天氣預報,但三伏和入出梅作為一種傳統曆法,仍然流傳下
來。
曆法規定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開始,共十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開始,十天
或二十天;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開始,共十天。中伏的長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
為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庚日的日期是逐年浮動的,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後
的第五個庚日,也可能是第六個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後者,中伏
就長達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當天是庚日,夏至之後第一個庚日是指夏至之後第十天,而
不是夏至當天,這時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後第三十天。同樣,如果立秋當天是庚日,末
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後第十天,而不是立秋當天。入梅則是指芒種之後的第一個丙日,出
梅是指小暑之後的第一個未日,也有同樣的規定。
知道了這些,我們可以算一下2004年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麼日子。這需要先知
道夏至和立秋的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那麼運用公式(8),夏至
這天的g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6+1) / 5] + 21 - 3
= 80 + 5 + 20 + 1 + 4 + 21 - 3
= 128,
個位數是8,天幹是辛。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就是夏至之後第29天,也就是7月20日,這天
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則是7月30日。同樣可算出立秋這天的g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8+1) / 5] + 7 - 3
= 80 + 5 + 20 + 1 + 5 + 7 - 3
= 115,
是個戊日。立秋之後第一個庚日就是立秋之後第2天,也即8月9日,這天就是末伏第一
天。由此也可知,2004年的中伏只有十天。同樣可以由芒種和小暑兩節氣的日期,算出
2004年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別是6月6日和7月15日。
反過來,知道了年幹支和日幹支,求相應的年份和日期就相對麻煩一點了。因為幹
支是循環使用的,所以必須先知道欲求對應年份和日期的幹支是屬於哪一次循環。比如
我們預先用公式(2)算出來1864、1924、1984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變法是哪
一年,首先要確定它是十九世紀末的事情,也即是屬於1864年開始的這一個循環裡。那
麼,我們用公式(1)可以算出來戊戌的序號是35,於是戊戌年就是(1864-1)+35=1898年。
之所以要先減一,是因為甲子的序號為1,需要把這個序號先減去。
至於日幹支,因為古書裡的日幹支總是和年、月配合使用的,所以不難確定它屬於
哪個循環。比如《明史·莊烈帝本紀》記載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的日子是崇禎
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禎十六年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雖然是農曆的三月,但我們知道農
歷的日期在公曆裡雖然是浮動的,但也不出一定的範圍,比如農曆三月初一,總是在
公曆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間浮動。因此,先來算1644年3月22日的幹支。我們有:
g = 4 * 16 + [16/4] + 5 * 44 + [44/4] + [3*(3+1) / 5] + 22 - 3
= 64 + 4 + 220 + 11 + 2 + 22 - 3
= 320,
個位數是0,
z = g + 4C + 10
= 320 + 64 + 10
= 394,
除以12餘10,所以這一天的幹支是癸酉,其序號為6*0-5*10+60=10。而丁未的序號是
6*4-5*8+60=44,在癸未之後34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3月22日之後34天,即4月25
日。這就是說,崇禎自縊的日子是1644年4月25日,這和查萬年曆的結果是一致的。 中國古人採用幹支紀年法,直到現在,我們還經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幹地支是什麼,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別表示了這兩年的屬相鼠和豬。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幹地支是什麼,但很少有人了解幹支與陰陽五行之間的密切聯繫。實際上,每個天幹每個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陰陽五行屬性。正因為幹支自己具有獨特的五行屬性,人們用幹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聯繫起來,由命理學者根據五行生剋來推理出人的命運。 既然講命理,那我們就從最基礎的東西講起,先來認識一下十天幹和十二地支。 幹支,顧名思義,是主幹和枝丫的意思。有幹有支,這才是一棵完整的樹,因此天幹在上地支在下,這樣組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古人最初對天幹地支的命名確實有這層含義,但是在八字命理學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長的根須。為了方便進行下一步學習,大家不妨這樣理解,天幹地支的組合就像一棵樹,天幹是樹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幹部分,而地支則是樹木在地下蜿蜒生長的根部。這樣的比喻,在命理學上是有其重要意義的,大家會慢慢體會得到。 幹支誕生的年代已經相當久遠了,具體不詳,但可以確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經存在了,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們都喜歡取一些與幹支有關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個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們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來記月的,但是後來就開始用天幹地支組合起來的六十甲子記年、月、日、時,也就有了完整的幹支紀年法。年月日時各取一天幹一地支也就有了我們平時所說的「生辰八字」。 天幹是十個,五行是五個,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陰陽,於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幹。比如甲是陽木,乙是陰木,丙是陽火,丁是陰火。具體有歌訣寫道:「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幹在單數位次上的屬性為陽,在雙數位次上的屬性為陰,一陰一陽相互交替,鄰接的天幹又是五行屬性上相生的關係。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這樣一來,十天幹的五行屬性甚至方位含義都一目了然,非常簡單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遠比天幹要複雜。我們知道,地面之上的東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東西卻隱藏得很深入,根須嘛,容易交錯糾纏難以分辨,這樣,地支的屬性也就隨之變得複雜難辨起來。 我們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組,每四個為一組,分別是四旺,四生,四庫。 四旺,這是最簡單的一組,它們是子、午、卯、酉,它們的五行屬性十分「單純」,即,子是陰水,午是陰火,卯是陰木,酉是陰金。由於在十天幹中癸表示陰水,所以我們又說,子中藏癸,同樣的,我們說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這個「藏」字,多少有些蘊藏儲備的含義,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來的部分。換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認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來就是天幹遺留在地下的根須,只不過子午卯酉這四條根並未經過糾纏,十分單純而容易分辨。 四生,這一組也相對簡單,分別是寅、巳、申、亥。寅,這條根是由三段根須纏起來的,它們分別是陽木,陽火和陽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們稱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氣;巳,也是由三條根纏起來的,分別是陽火,陽土和陽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氣;申,同樣是三條根互相纏繞而成,分別是陽土,陽金和陽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氣;亥,這個比較個別,是兩條根纏繞起來的,它們是陽水和陽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氣。 我們容易發現兩條規律:第一,這組地支的藏幹全是陽性的。沒錯,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陽性五行,並且計算起來,除了戊土出現過三次之外,其餘的都出現過兩次。第二,這四個地支的本氣分別是木火金水,唯獨沒有土。沒錯,以上兩點都充分說明,土是一個特殊的五行。為什麼特殊呢? 我們來看四庫。 除去上面談到的四旺四生,十二地支就只剩下辰戌醜未四個,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四庫。這四個地支,本氣全是土,其中辰戌本氣是陽土,醜未本氣是陰土。土的基本特性是藏納、承載和包容,因此我們有了四庫的叫法。而這四個庫,也正好是五行中其它四位的庫,辰為水庫,戌為火庫,醜為金庫,未為木庫。 庫,也叫墓,是五行藏匿安息的所在。既然是水庫,那辰中一定有水,但入墓安息的水顯然是陰性的,因此,辰中有癸水。同理,火庫戌中有陰火丁,金庫醜中有陰金辛,木庫未中有陰木乙。 水生木,水庫中往往會滋生出一些草木的根芽,因此辰中又有木,同樣是藏匿墓庫之中,自然是陰木乙了。木生火,木庫中常常迸出零星的火花,因此未中又有陰火丁。金生水,金庫醜中便也有陰水癸。唯一不同的是火庫戌,火本來生土,但戌的本氣就是土,因此土氣越發壯大,最後便由土氣生出了陰金辛。 綜上可知,四庫全部包含三個五行,辰中乙戊癸,戌中辛戊丁,醜中癸己辛,未中乙己丁。 OK,到這裡,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便基本講明白了,不明白的朋友還可以繼續提問,我會給大家補充解答。感興趣的朋友請繼續關注下一篇,:)。 另附:天幹地支的原始意義 1.天幹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醜)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生辰八字算命法的基本方法
排年柱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時排出其四柱. 由於四柱是由八個幹支組成,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別說明年月日時其四柱排法.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農曆的幹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線是以立春這一天的交節時刻劃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由於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時53分,因此此人的年柱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排月柱
月柱,即用農曆的幹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處的節令. 注意月幹支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
我們用的農曆也叫夏曆,是建寅月的,即每年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直到十二月為丑月.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變,從寅月開始,到丑月結束.
排日柱
從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中國幹支記日從未間斷.這是人類社會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長的記日法。
日柱,即用農曆的幹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幹支記日每六十天一循環,由於大小月及平閏年不同的緣故,日幹支需查找萬年曆。
日柱,在命學上是以晚上子時開始順時針到亥時,十二個時辰為一天,每一個時辰佔兩個鐘點. 日與日的分界線是以子時來劃分的,即晚上的十一點。十一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過了十一點就是次日的子時. 這一點請特別留意,而不要認為午夜十二點是一天的分界點。
排時柱
時柱,用農曆幹支表示人出生的時辰. 一個時辰在農曆記時中跨兩個小時,故一天共十二個時辰。
子時: 23點 --凌晨1 點前 丑時: 1 點 --凌晨3 點前
寅時: 3 點 --凌晨5 點前 卯時: 5 點 --凌晨7 點前
辰時: 7 點 --上午9 點前 巳時: 9 點 --上午11點前
午時: 11點 --下午13點前 未時: 13點 --下午15點前
申時: 15點 --下午17點前 酉時: 17點 --下午19點前
戌時: 19點 --晚上21點前 亥時: 21點 --晚上23點前
古人將一日等分為十二時辰,即:
夜半——子時(23:00—凌晨1:00)雞鳴——丑時(凌晨1:00—3:00)
平旦——寅時(凌晨3:00-5:00)日出——卯時(早上5:00—7:00)
食時——辰時(早上7:00—9:00)隅中——巳時(9:00-11:00)
日中——午時(11:00—13:00)日昳——未時(13:00—15:00)
哺時——申時(15:00-17:00)日入——酉時(17:00-19:00)
黃昏——戌時(19:00-21:00)人定——亥時(21:00-23:00)
夜半者子也,雞鳴者醜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
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時柱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而天幹卻不同,可查日上起時表。 大運的排法
陽男陰女順排,陰男陽女逆排,一般排八步運,以月柱幹支為基準,如甲申年丙子月生男,為陽年生男,以丙子為基準,大運順排,其大運為: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若是甲申年丙子月生女,為陽年生女,以丙子為基準,大運逆排,其大運為:乙亥、甲戌、癸酉、壬申、辛未、庚午、己巳、戊辰。起運數:大運數的起法,以三天折合一歲計,即一天折合四個月,一小時折合五天。
所謂的大運,就是人生中哪一階段走運,哪一階段不走的意思。「命運」這兩個字經常被人們合在一起使用,但其實也可以分開解釋。命管人的一生,主要體現在八字裡;運管人生的各個階段,主要體現在由八字基礎推算出來的大運裡。按照算命術士的說法,運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八字雖然生得好,但卻一直不走運;有的人八字雖然生得一般,甚至還有破缺,常常處於逆境之中,但就能碰上那麼一兩次好運,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出來。人一生運的好壞是千變萬化,難以悉舉。[1]
流年的排法
以生年幹支為0歲,再順行排列為1歲、2歲、3歲等,不分男女或年柱陰陽。比如甲申年出生的男女命。0歲的幹支為甲申、1歲的幹支為乙酉、2歲的幹支為丙戌,其它的流年幹支按六十花甲子的順序依次順推即可。 一般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指掌來推命宮,以左手為例,無名指末節近掌側橫紋是子位,中指末節近掌側橫紋是醜位,食指末節近掌側橫紋是寅位,食指末節上端橫紋是卯位等等,這樣順時針一周下來,正好是地支的十二位數,關於十二地支位數和月份的位置,命書上另有如下圖的逆向分配法。[2]
有了這基礎以後,我們就可以分兩步來推算命宮的幹支了。比如庚辰年十月辰時生,第一步先算命宮地支,算法是先由圖上子位作正月逆推上去,或對照附圖,可知十月的地支處在卯位;接著再將卯位作為出生的辰時,開始作順時針計數,數到卯位時,正好停在十二地支的寅位上面。這樣推出來的「寅」字,就算是命宮的地支了。這裡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是,當逆推得到月支的位置後,即將此支改作出生的時辰,並順時針依次數到「卯」字為止。
命宮地支推出以後,第二步是推命宮的天幹。推法是根據「甲己之年丙作首」的歌訣,找出庚辰年十月辰時生的命宮天幹,是和地支「辰」字相配的「戊」字了。[2]
命宮找出來之後,算命時便可在命書後面批上「安命戊寅」、「安命戊辰」、「安命寅宮」等字樣了
生辰八字算命?
這個八字庚申辛酉兩部是你最好的二十年大運,所以抓住機會啊。只與會有什麼變化,需要你自己細細的體會。我猜你前面的運過得都不是很快樂,比較難受。
算算命免費 生辰八字?
算算命,免費生辰八字,我從來不算命 我最生命的不相信 所以不清楚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