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書畫一平尺價格(傅抱石書畫作品拍賣價)
2023-10-12 18:03:12 2
傅抱石(1904-1965)江西餘姚人,1904年10月5日出生於南昌市。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家、美術史研究和繪畫理論家。
少年時代,傅抱石在一家刻字鋪和裱畫店裡,先是看師傅刻字、裱畫,繼而隨師傅學習刻字、畫畫,為他後來的藝術路程鋪墊了最初的基石。後來,傅抱石免費進入省立師範附小學學習,成了附小四年級的學生,並改名為傅瑞麟。
1921年,傅抱石高小畢業後免試直接升入江西省最高學府省立第一師範。十七歲的傅抱石隻身回到章堂鄉,在親眼目睹了傅姓家族為其遊鄉慶賀的熱烈景象後,傅抱石難以平抑自己的激情,在油燈下鋪紙研墨,一揮而就《鄉居圖》,記錄了他的故裡"山鄉景幽,農家無閒人"的印象。這或許就是他平生第一次進入到以筆墨抒寫胸臆的境界。
在開始踏上藝術道路時,傅抱石將一本趙之謙《二金蝶印譜》當成他學習篆刻最初的範本和教科書。在第一師範的這段時間,他不斷地去舊書店,開始讀一些古代畫史畫論方面的著作。當他讀到記述石濤《瞎尊者傳》(陳鼎著)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時,傅抱石頓開茅塞,並對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的思想欣賞不已。
為了表達自己對石濤的情有獨鍾,他不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還開始用"抱石齋主人"作為自己的別號。他用很多的時間去讀史論著作,並開始研究畫史畫論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從顧愷之的《魏晉勝流畫贊》到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他都一一涉獵。1925年,年僅22歲的學生傅抱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1926年,傅抱石從省立第一師範畢業,並留校任教於附小。1933年3月傅抱石在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徐悲鴻的鼎力推薦下,傅抱石獲得了公派赴日留學的機會,傅抱石在上海登上了赴日本的輪船。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在東京帝國美術學院拜於史學泰鬥金原省吾的門下,翻譯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繪畫》和《宋代之繪畫》,開始了對中國繪畫史的更為專業和系統的研究。在日本留學時,傅抱石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
1934年5月10日,在導師金原省吾的幫助下,傅抱石的首次個展《傅抱石中國畫展覽》在東京銀座松板屋舉行不久,傅抱石的篆刻《離騷》又奪得了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正當傅抱石在日本一帆風順並籌備第二次展覽的時候,家中傳來了母親病重的消息,不得不於1935年6月24日返回中國。但當他回到南昌的家中時,母親已病故,傅抱石悲痛萬分。
1937年,抗戰爆發後,傅抱石應郭沫若之邀,於1938年進入國民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後隨三廳撤至重慶。1939年4月,傅抱石攜全家來到重慶,住在沙坪垻金剛坡,此後他常在畫上題署"金剛坡下山齋"。傅抱石重慶時期的人物畫以形求神,刻意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雖亂頭粗服,而矜持恬靜。表現金剛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創作的主題。
而他的畫法也一變傳統的各種皴法,用散鋒亂筆表現山石的結構,形成了獨特的"抱石皴"。這種皴法以氣取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是傅抱石"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
1945年10月,他和全家離開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慶"金剛坡下山齋",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 1949年11月26日,文化部部長沈雁冰批准發布了《關於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新中國從新年畫工作中開始了改造舊美術的第一次運動。
傅抱石開始研究毛澤東的詩詞,並用他那慣用的表現文學作品的方法,將毛澤東詩詞中那些激動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畫面中。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國第一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率領其他畫種的五名團員赴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進行友好訪問,並寫生作畫、舉行畫展。
自1935年從日本回國後,傅抱石一直沒有邁出過國門,20餘年後來到歐洲,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鮮。面對異域風情,開始思考如何用中國的筆墨表現外國的風景,並嘗試在發揮中國工具材料和筆墨形式特長的前提下,充分表現外國山川的特色。傅抱石的這些努力為中國的畫家開創了一條前人從來沒有走過的道路,同時通過對國外風景的表現,使山水畫在新題材的表現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傅抱石的歐洲系列寫生中,傅抱石捨棄了國畫中常用的構圖方法,特別是在一些空白的處理方面不以國畫中的奇險取勝,而是以一種比較平實和自然的畫面處理,突出寫生中的自然性,由此區別於那種人們所熟識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程式。
在國外100天的日子裡,傅抱石共完成了49幅作品,其中在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先後舉辦了觀摩展覽,對宣揚中國的繪畫藝術作出了貢獻。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領"江蘇國畫工作團"開始了二萬三千裡的旅行寫生,並由此推動了新山水畫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發展。
在長達三個月的旅行寫生期間,這批生長於"草長鶯飛"的江南畫家相繼走訪了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六個省的十幾個大中城市,瞻仰了革命聖地,參觀了祖國建設成就,遊覽了風光名勝,達到了"開眼界,擴胸襟,長知識和向兄弟省市畫家們學習"的目的。而對於傅抱石來說,此行的最大收穫就是確立了這樣的觀點--"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二萬三千裡的旅行寫生,將50年代初開始的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幾乎是在《"山河新貌"畫展》展出的同時,傅抱石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又得了一次東北旅行寫生的機會。從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先後到長春、吉林、延邊、長白山、哈爾濱、鏡泊湖、瀋陽、撫順、鞍山、大連,然後渡海由青島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後來感嘆這次旅行是"茲遊奇絕冠平生",可見這次旅行寫生對傅抱石的影響。
60年代初,傅抱石的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峰,同時他的生命也走向了低谷。1962年,病臂使他竟夜難寐,飲食不安。傅抱石並沒有停止創作,在杭州創作出版了《浙江寫生集》。1963年,他專程赴井岡山、瑞金,創作了《井岡山》等一批作品。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腦溢血在家中辭世,享年61歲。
在傅抱石61年的生涯中,曾在南京先後生活了20年。1933年,傅抱石東渡扶桑前,曾在玄武湖留影。這是他第一次來南京,自此便與南京結下不解之緣。1935年,他留學日本歸來,次年經徐悲鴻推薦到中央大學美術系任教。
從此以後,除去抗戰期間隨中央大學遷往重慶八年多和在江西老家不到兩年之外,南京始終是傅抱石全家的居住地。他十分熱愛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刻苦自學,尤崇清代山水畫革新家石濤,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師範學校,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從此走上藝術之路。
1933年傅抱石進入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部,很快以畫、文、書、印「四絕」全才嶄露頭角,尤以山水畫見長。1935年7月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新中國成立後,傅抱石除在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任美術史教授外,先後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分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務。 從歷史的角度看傅抱石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貢獻,一方面是他自己在中國畫創作上和美術史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另一方面是在他的帶領下出現了江蘇國畫家的創作群體,推動了整個事業的發展,使山水畫的面貌在20世紀中期煥然一新。而由他開闢的毛澤東詩意山水畫創作,又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表現題材和表現方法,這也是他在特定的歷史時空內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重要貢獻。
傅抱石國畫作品
傅抱石幸運的是,其家「傅得泰」修傘鋪左側是刻字鋪,右側是裱畫店,這使傅抱石作品從小得以徜徉其間,耳濡目染,自然對繪畫和篆刻發生了興趣,時間稍長便心摹手追,開始了最初的藝術涉獵。這期間,傅抱石曾一度在瓷器店當學徒。後來,因裱畫師傅和省立師範附小老師之間的關係,後者為他爭取到了一個免費入學的資格,使13歲的傅抱石作品成了附小四年級的學生,並改名為傅瑞麟,由此開始了他蔚為輝煌的一生。
傅抱石27歲時這一年,徐悲鴻來到南昌,傅抱石前去拜訪,久候不至,便將《摹印學》手稿放到徐悲鴻床頭,正是這一魯莽的舉動,讓他抓住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機遇。雖然傅抱石篆刻繪畫理論著作頗豐,但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大的名聲,直到1959年時代賦予他一次特別的機遇!
1、江山如此多嬌
1959年9月初,畫家傅抱石、關山月聯手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水墨畫《江山如此多嬌》,這一年正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傅抱石與關山月合作以毛主席詞《沁園春·雪》為內容,創作大幅畫作,懸掛在人民大會堂進出必經之地,至此,傅抱石一舉成名。
2、芙蓉國裡盡朝暉
3、九歌圖——湘君
4、黃河清
5、黃河清
6、黃河清
7、策杖攜琴、赤壁圖、松崖對飲
傅抱石國畫作品
1957年傅抱石的歐洲系列寫生,為了突出歐洲風光的特色,一般都在畫面中安排教堂、城堡以及尖頂或紅瓦的建築,並把國人認為不入畫的電線桿、火車軌道等搬上了畫面,以表現歐洲風景中的一些主要的特色。
在構圖上,傅抱石捨棄了國畫中常用的構圖方法,特別是在一些空白的處理方面不以國畫中的奇險取勝,而是以一種比較平實和自然的畫面處理,突出寫生中的自然性,由此區別於那種人們所熟識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程式。《斯摩列尼茲宮》、《將到西那亞為車中所見》、《羅馬尼亞風景》、《捷克風景》均表現了一種新鮮的感受,與傅抱石同時創作的山水畫有明顯的不同,但是這些作品又一眼看出是出自中國畫家之手。在國外100天的日子裡,傅抱石共完成了49幅作品,其中在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先後舉辦了觀摩展覽,對宣揚中國的繪畫藝術作出了貢獻。
1957 捷克斯洛伐克寫生
1957 羅馬尼亞西那亞的風景
1957 布拉格宮城堡
1957 西亞那亞城中俯瞰
1957 歌德瓦爾德城
1957 歌德瓦爾德廣場
1957 羅馬尼亞海軍節艦艇表演
1957 伊爾庫茨克機場
1962 回憶布拉格
從韶山到北京
1959年6月,應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傅抱石在湖南長沙、韶山一帶參觀寫生,創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其中有《韶山》手卷,《韶山聳翠》、《慈悅晚鐘》、《石壁浪泉》等韶山組畫及《毛主席故居》等20餘幅。 為當時許多畫家開啟了一個挖掘新題材的思路,引發了後來眾多山水畫家表現韶山的熱情,從而也為現代美術史增添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論題。7月上旬,他突然接到江蘇省國畫院要他速歸的電報,大意是:抱石同志,中央來電,請你火速進京。於是他中斷了寫生創作急忙回家,到家後才知道是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聯名點將,要他為人民大會堂繪畫。於是,他匆匆趕到北京,與嶺南畫家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作畫《江山如此多嬌》。
1959 韶山圖卷 南京博物院藏
1964 井岡山
1964 毛主席故居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紙本設色 550×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會堂藏
旅行寫生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領「江蘇國畫工作團」開始了二萬三千裡的旅行寫生,並由此推動了新山水畫在二十世紀中期的發展。在長達三個月的旅行寫生期間,這批畫家相繼走訪了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六個省的十幾個大中城市,瞻仰了革命聖地,參觀了祖國建設成就,遊覽了風光名勝,達到了「開眼界,擴胸襟,長知識和向兄弟省市畫家們學習」的目的。而對於傅抱石來說,此行的最大收穫就是確立了這樣的觀點——「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二萬三千裡的旅行寫生,將50年代初開始的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從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又先後到長春、吉林、延邊、長白山、哈爾濱、鏡泊湖、瀋陽、撫順、鞍山、大連,然後渡海由青島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後來感嘆這次旅行是「茲遊奇絕冠平生」,可見這次旅行寫生對傅抱石的影響。
此外,1963年,傅抱石專程赴井岡山、瑞金,革命聖土這行雖然時間短暫,但《井岡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現,才讓人們理解了他此行的真正意義。從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生活中的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開始醞釀一個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藝術家作為一個人首先面臨的就是生存的選擇。
1960 劉主席故居
1960 漫遊太華
1960 紅巖村
1960 棗園春色
1961 老虎灘漁港
1961 將到延邊
1961 古城裡
1961 煤都一瞥
1962 三峽 南京博物院
1963 西陵峽
1964 延安塔勢
1964 延安
1965 長徵第一山
1961 鏡泊飛泉
1961 呵!長白山
1961 林海雪原
1961年6月 天池林海圖卷
27.8×215.5cm 南京博物院
1961 天池飛瀑
1962 鏡泊飛泉
1958 蝶戀花
1958 毛澤東清平樂會昌詩意圖
1958 毛澤東詩意圖
1958 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 詩意圖
1958 毛澤東送瘟神詩意圖 (一)
1958 毛澤東送瘟神詩意圖 (二)
1959 江山如此多嬌 局部1
1959 江山如此多嬌 局部2
1959 江山如此多嬌 局部3
1960 虎踞龍蟠今勝昔
1960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詞意圖
1962 毛澤東詞意
1964 無限風光在險峰
1964 毛澤東答友人詩意圖
1964 乾坤池 1
1964 乾坤池 2
1959 毛澤東沁園春雪詩意圖
1964 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詩意圖
1964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詞意
1960 人民公社好
1963 富春曉色
1963 平沙落雁
1958 雨花臺頌 (1)
1958 雨花臺頌 (2)
1961 雨花臺頌 (1)
1961 雨花臺頌 (2)
1962 東陵南望
1965 中山陵
1964 春風楊柳萬千條
1957 初春
1961 二湘圖
1961 二湘圖
1962 湘君
1963 李太白像
1963
1962
傅抱石作品拍賣價
傅抱石 麗人行 紙本設色 1944年
中國嘉德1996年秋季拍賣會中以1078萬元成交
湘夫人 104×60.3cm 1943年 故宮博物院藏
湘夫人 104×60.3cm 1943年 故宮博物院藏
傅抱石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
紙本設色 137.8×69cm 1958年 南京博物院藏
徐悲鴻在報紙上曾高度評價傅抱石「潛心於藝,尤通金石之學,於繪事輕重之際有微解,故能豪放不羈。」「大千君璧之外,又現一巨星,非盛世將至之乎?」傅抱石的繪畫,很大程度上也受益於他的書法和篆刻。他在自己著的《中國篆刻史述略》開篇說:「中國藝術最基本的源泉是書法,對於書法若沒有相當的認識與領悟,那麼和中國一切的藝術可說是絕了因緣。」傅抱石的篆刻與書法,對他的繪畫也有很大幫助,他1960年畫的《西陵峽》,筆墨雄健,明顯得益於他的書法。傅抱石的篆刻,將浙派、金文、漢印融於一體,寬博峻拔,功力非常深厚。
《為羅時慧作柳蔭仕女圖》畫小价高
本次秋拍中誕生近億元高價的《為羅時慧作柳蔭仕女圖》,堪稱「畫小价高」的典範。畫的尺幅為縱73.7橫42釐米,儘管才2.84平尺大,但成交價一平尺3441萬元,如此高的單價,在拍場傅抱石畫作中是很罕見的。之所以誕生高價,一方面此畫作於1945年,是金剛坡變法成熟時期的作品;其二是傅抱石送給妻子35歲的生日禮物,來源可靠,多次著錄;其三,畫上有近400字的長題,飽含了傅抱石對妻子與自己同甘共苦的一片感激之情,人譽「最美情書」。當然在技法用墨上,也是無可挑剔,彰顯了傅抱石人物畫的諸多典型特徵。
傅抱石 為羅時慧作柳蔭仕女圖73.7×42cm 約2.8平尺,立軸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北京保利2021年秋季拍賣會中以9775萬元成交
傅抱石一生多次畫《柳蔭仕女圖》,但是不同時期,風貌也不盡相同。如他1943年畫的《柳蔭仕女圖》,以水墨為主,人物表情具哀婉幽怨之態,如題畫詩所言「帶些幽怨守章臺,慘月愁眉鎖不開」。1945年的《柳蔭仕女圖》,則設色為主,仕女漫步柳蔭溪邊,回頭顧盼,嫻雅高貴,風姿綽約,不再有幽怨之風。此畫曾一直留存在傅抱石的家中,傅抱石去世後,妻子羅時慧把傅抱石所有經典名作都暫存在南京博物院。後選取了部分作為家屬留念,《為羅時慧作柳蔭仕女圖》便是其中之一。
傅抱石 琵琶行 143.2×68.9cm,紙本設色 1940年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的人物畫拍品近年多次拍出不菲的天價。在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上,《雲中君和大司命》以2.3億元創出天價。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湘君》5060萬元成交。2020年中國嘉德秋拍,《東坡先生》4140萬元成交。2020年北京保利秋拍,《二湘圖》1.04億元天價成交。2021年北京保利春拍,《屈原》4462萬元成交。2021年北京保利秋拍,《為羅時慧作柳蔭仕女圖》9775萬元成交,《虎溪三笑圖》2415萬元成交。2021年中國嘉德秋拍,《湘夫人》1495萬元成交。
傅抱石 二湘圖
165×43.5cm 1946年,北京保利2020年秋季拍賣會中以1.0465億元成交
傅抱石 殿庭對話圖 105.2× 60.6cm,紙本設色 20世紀40年代末 南京博物院藏
鑑定傅抱石的真跡,筆者以為可以從傅抱石獨特的筆墨、構圖、精神、書法等方面入手。傅抱石的人物畫,筆墨語言是迥異於任何人的,是他自己摸索獨創的「抱石皴」,這種皴法看似散鋒亂筆,但並不是真正的粗頭亂服,而是「筆活墨沉」,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律。在構圖上,傅抱石也是非常講究的,尤其善於運用對比,有些畫「尺紙千裡」,一些山水畫的人物小若米粒,畫面給人一種非常寬闊之感。傅抱石人物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心儀其人,凝而成像,得之於心,形成於筆」,這種深刻的體悟是很難仿造的。同時他的書法有金石味,筆力千鈞,如錐畫沙,有些贗品偽造他的篆書,但與傅抱石篆書風格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