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評價60字(方言探源冒菜)
2023-05-01 17:47:12
冒菜評價60字?在成都的農貿市場、居民小區、街邊小店,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口大湯鍋放在爐子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幾個裝滿了蔬菜、底尖口大的長把竹簍浸在鍋裡,攤主把竹簍在湯汁裡一提一放,等到菜料「冒」熟和著湯汁倒進碗裡或塑膠袋裡,淋上豆豉、撒上香菜香蔥……這就是川西最常見的市井美食——冒菜,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冒菜評價60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冒菜評價60字
在成都的農貿市場、居民小區、街邊小店,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口大湯鍋放在爐子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幾個裝滿了蔬菜、底尖口大的長把竹簍浸在鍋裡,攤主把竹簍在湯汁裡一提一放,等到菜料「冒」熟和著湯汁倒進碗裡或塑膠袋裡,淋上豆豉、撒上香菜香蔥……這就是川西最常見的市井美食——冒菜。
除了四川,現在在全國其他的許多地方也能看到冒菜飯館。那麼「冒菜」是什麼意思呢?或者「冒」字怎麼解釋呢?「冒」其實就是水燒「開」了的意思。水翻滾了,就叫水「冒」了!冒菜,其含義就在燒「冒」的湯汁中放進食材,煮、燙著吃。微信公眾號「CCTV4國寶檔案」在《四川名吃「冒菜」的「冒」是什麼意思?》一文中如是描述。
然而,「冒」真的就是水被燒開而冒泡的意思嗎?在燒「冒」的湯汁中放進食材煮、燙著吃,這樣的菜就叫「冒菜」?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成都話方言詞典》解釋「冒」為「用開水燙」,例句:「冒一碗冷飯吃。」這裡,冒確實有燙東西吃的含義。但成都人絕不會把水沸騰的狀態稱作「冒」,只會說「滾」,如:「水滾了」。
在今天的四川話裡,「冒菜」之「冒」首先是個動詞,具體而言,乃是一種烹飪技法。《川菜烹飪事典》這樣詮釋「冒」:「將冷後經刀工成形的絲、片、塊等小型熟料盛於焯瓢或漏瓢內,再放入開湯中一起一落,反覆幾次,使原料致熱的方法。」
所謂焯瓢,就是那種「長把竹簍」,中國民間傳統的漏勺。焯,又叫「汆」,四川普遍稱作「泹」,是一種半成品加工方法,即將蔬菜原料放入開水鍋中微煮至斷生,迅速撈起,再漂於冷開水中的過程。待蔬菜冷後再改刀,或切成絲,或切成片,或切成塊,隨後盛於竹質焯勺(如今有不鏽鋼做的,亦可),再放進秘制滷水開湯中反覆起落,此流程謂之「冒菜」(我們煮酸辣粉,也可叫作「冒粉」)。熟熱後撈起裝入碗中,這些有鹽有味的成品也叫「冒菜」——冒好的菜。而且,如今市面上的「冒菜」可葷可素,五花八門。未經汆泹的肉類,也可直接冒著吃。
那麼,「冒菜」這種寫法究竟對不對呢?或者說,它有沒有源頭可以追溯,有沒有一種原始表達可以代替它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儀禮·公食大夫禮》篇記載:「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這些拌和在牛肉羹、羊肉羹、豬肉羹裡的藿、苦、薇等蔬菜就叫做「芼」或「芼菜」。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說:「芼菜者,按《公食大夫禮》三牲皆有芼者,『牛藿、羊苦、豕薇』也,是芼乃為菜也,用菜雜肉為羹。」宋代川籍文豪蘇東坡有《送筍、芍藥與公擇》之詩,其中有句云:「我家拙廚膳,彘肉芼蕪菁。」用豬肉與蕪菁混著烹製,這樣的膳食或許也可稱之為「芼菜」吧。
於今看來,古人這種葷素搭配,不是像極了當下遍街遍巷肉菜混為一碗的「冒菜」麼?
寫「芼菜」為「冒菜」,就錯了嗎?並不。西漢辭賦家枚乘《七發》曰:「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是說拿狗肉芼石耳。「冒菜」之冒字本此,顯然與「彘肉芼蕪菁」之芼字同音又同義,正可謂源遠而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