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元的優異MP3 把玩ARM2音樂播放器
2025-05-15 19:23:13
有人說音箱是無法去音樂會現場聆聽的妥協,有人說耳機是沒有空間擺放音箱的妥協,有人說耳塞是大耳機攜帶不方便的妥協,有人說封閉式耳機是開放方式耳機不隔音的妥協,有人說,有人說,有太多的有人說,妥不妥協的我並不在意,但由此看來人們真的需要音樂,而且是需要隨時隨地,需要在不同環境下都能聆聽到喜愛的音樂。
經常會有人問我,同價位的音箱是不是比耳機好?同價位的大耳機是不是比耳塞好?說心裡話,這讓我有些難以用簡單的言語來回答,因為這涉及到使用環境,涉及到你聽的曲目,涉及到你用的前端,涉及到很多的東西,但是,同樣價位的音箱與耳機,只要你有房子,你的聲學環境足夠好,你有夠優秀的前端,那聲音表現自然是比同價位的耳機要真實得多,同理,只要你的前端足夠給力,推好的大耳機當然要比耳塞在很多方面要強不少,這也是為何大部分耳機玩家在家裡會選擇使用大耳機,使用臺式音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玩耳機的人都有個困擾,那就是買了高水準的頭戴式大耳機,卻發現自己的器材根本搞不定這些傢伙,出來的聲音差強人意不說,有些甚至不如百十元的耳機效果好,但臺機的價格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而且各種搭配組合又是比較複雜,想試聽還比較難。
但,隨著優異隨身播放器的出現,以及便攜耳放的第二春來臨,耳機愛好者們貌似看到了曙光,隱然間隨身推大耳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所玩家接受。
最近筆者收到一部發燒級的HiFi音樂播放器,型號為Acoustic Research M2,簡稱ARM2,話說當年ARM1的國內首測應該就是由我完成的,因此此次Acoustic Research方面又聯繫到了我,希望我能給出直觀的評價。作為一個愛玩的人,尤其是作為一個耳機愛好者,當然是十分開心,因為上一代的ARM1給了我很好的印象,之前也看到了ARM2的宣傳圖,看起來超級炫酷。
Acoustic Research M2 官方宣傳用圖
在發燒圈,Acoustic Research憑藉M1優秀音質的成功獲得了不小的知名度,而大眾對於這個品牌依然是比較陌生,Acoustic Research,簡稱AR,1952年創建於美國,一直從事音響行業,是個很有傳承的音響企業。
ARM2產品介紹:
1、ARM2採用Android 4.3系統,搭載Qualcomm四核處理器,以確保播放的音質及穩定性,同時可連接WiFi,支持第三方音樂軟體(網易雲、QQ音樂等),支持網絡下載音樂。
2、使用BurrBrown的旗艦PCM1794A解碼晶片,全面支持FLAC、ALAC (Apple Lossless)、WAV、AIFF、APE、DSD(64/128)、DXD等主流高品質無損音樂文件,當然MP3等有損格式也全面支持。
3、採用了前後級放大設計,前級為雙Burr-Brown OPA2134,後級為Texas Instrument TPA6120A2,最大支持驅動600歐姆阻抗耳機,推力槓槓的。
4、機身內存64GB,並支持Micro SD大容量(128GB)外置存儲設備以及USB OTG,存儲空間足夠充足。
5、內置4000mAH電池,充滿電後提供約9小時PCM或約7小時DSD連續播放,同時支持邊充電邊播放。
6、使用5英寸IPS高清觸控屏幕,發燒級阿爾卑斯電位器。
機身右下是Micro SD擴展插槽
其實在我看來,ARM2如果加上SIM卡插槽,儼然就已經是一部超優異的HiFi手機,而且在屏幕沒有點亮的情況下,更像是一款「無邊框」手機(手機組的小夥伴看到這機器簡直驚呆了......)
擁有標準3.5耳機接口以及LINE OUT線性輸出口
總體來說,ARM2在外觀的設計上是給了我驚喜的,相對於前代產品漂亮了太多,金屬切削的外殼稜角分明,一眼看上去就很是霸氣,在我眼裡是目前外觀設計最好看的播放器,同時也是最像手機的存在,我還在想,雖然這傢伙很厚,很沉,但如果它真的是一部手機的話,我一定會買這麼一部來用。
暴露身份的是這個調節音量的滾軸「阿爾卑斯電位器"
哈哈,扯得有些多了,下面說點兒正事兒吧!
理性看待碼率與DSD解碼:
也就是最近兩年的事兒,各大播放器廠商走上了一條歪路,宣傳上無一例外的搞什麼「支持多高多高的碼率,支持DSD解碼」,比如今天要評的這個ARM2,就號稱支持高達32bit,384kHz的無損音樂文件,還全面支持DSD 64/128、DXD解碼,但筆者只想說一句,目前絕大部分錄音棚的錄製標準是24bit/96kHz,這是行業標準,24bit/192kHz的音樂資源已經很是少見,至於更高碼率,我根本就沒見過,也許確實有一些DEMO吧,但應該沒有誰整天聽這種東西,所以,我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當然,還有一種觀點,舉例子就是雖然我們的高速公路限速是120公裡/小時,但汽車的速度表一般都標在200公裡/小時左右,這是典型的「有」比「是否用得上」更重要......所以,如果是這種觀點,也無可厚非,漂亮的參數有時候確實比實用更重要。
有關操作體驗:
其實這部分可說的內容並不多,因為你就把ARM2當一部不能打電話的手機來用就行了,我大概使用2周時間,沒出現過明顯的卡頓以及死機現象,只是有時候切換歌曲會有延遲,也沒有出現格式不支持的情況,機身發熱相對於前代ARM1可以說是改進極大,這跟ARM2調整了內部布局,以及使用了兩片巨大的紫銅散熱片有關,熱量被均勻傳導至整個金屬外殼,因此觸感並不會感到過熱。
ARM2機身整體均為金屬材質,熱量分布均勻
與手機不同的是,ARM2機身右側的按鈕除了開關鍵之外,另外三個均為音頻控制鍵,可以用來切換歌曲以及控制播放,音量的調節由右上角的阿爾卑斯電位器負責,這些設計均是為了方面」盲操「。
注意:雖然ARM2採用安卓系統,但耳機輸出口並不支持線控。
所有可操作按鍵全部設計在機身右側,右利手操作方便
採用Android系統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下載第三方的音樂軟體,比如我最喜歡的網易雲音樂,通過WiFi連接無線網絡後就可在線聽歌,也可以下載到手機中,同時,網易雲音樂下載的歌曲也會被播放器自帶的AR Music Player識別並播放,只不過如果是同一首歌曲,AR Music Player播放的音質要強於網易雲音樂,同時推力會更大。
支持第三方音樂軟體擴展
得益於Android系統,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播放器在第三方軟體或平臺下載高品質的音樂資源,這極大的擴展了用戶的曲庫,對我這種喜歡搜尋新歌的人來說簡直方便極了。而這也是我認為採用Android系統的最大好處。
有關聲音:我的觀點:「ARM2為大耳機而生」
哈哈,現在到了最難寫的部分,對於ARM2的聲音,我個人是比較讚賞的,正如我的觀點,這傢伙真的就是為了大耳機而生的,官方稱能搞定600歐姆阻抗的耳機,不過我手上只有300歐姆的森海塞爾HD650,以及250歐姆的DT880,推下來著實是小驚人了一把,居然有模有樣,下面挑幾款經典的耳機來說說。
搭配森海塞爾HD650
HD650對於我來說一直是很難表達的一款耳機,因為它的聲音比HD600要更為肥厚,聽人聲確實有種更近的感覺,但整體聲音偏暗,聽起古典音樂不如HD600,不過,不過,我是一個很少聽古典樂的人,所以這也是我會入手HD650的原因吧!
ARM2直推HD650,好吧,這是我見過所有隨身器材裡推的得最有模有樣的,也許這就是ARM2本就澎湃的美系調音遇上了肥厚的HD650起的化學反應吧!
ARM2直推下的HD650聲音緊湊,密度感很足,整體給人很紮實沉穩的感覺,低頻的味道濃鬱,人聲飽滿,整體的層次感和結像都有不錯的表現,只是在聲場上不夠開闊,有時候需要磅礴氣勢的時候出不來,所以,這套組合用來聽人聲那是相當不錯,尤其是比較渾厚或滄桑的類型,聆聽中最直觀的體驗就是張國榮的嗓音被刻畫得很有顆粒感,而王力宏的聲音就有些毛躁。另外,這組合聽交響樂雖然動態表現不錯,但聲音比較緊,所以很難有那種龐大的規模感,不夠有震撼力,至於現代空靈本來就跟HD650無緣,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搭配AKG K702 65TH
ARM2搭配AKG K702 65TH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相對HD650聲音薄了很多,聲場大了很多,層次感更為清晰,整體雖然清淡,但這種輕靈之感聽起來讓人很舒服,有一種乾乾淨淨的感覺,很棒。
這套組合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寬闊的聲場,而且是有縱深感的聲場,用來聽交響能很好的聽出方位感,因此聲音整體顯得很是立體,然後就是精緻的中高頻,雖然略微會覺得有些發乾,但卻給人更為自然的感覺。另外,大家別看AKG K702 65TH的阻抗只有62歐姆,它可是很吃電流的,音量旋鈕的位置跟HD650差不多。
搭配拜亞動力DT880
為啥最後說這個DT880的組合呢?因為ARM2搭配它其實最沒特點,它的聲音沒有HD650那麼厚實有味道,又沒K702 65TH那樣的精緻細膩,因此聽起來就讓人難有感動,但是回過頭來想想,這套組合其實應該是交響非常好的。
因為它的動態表現是這三個組合裡最好的,聲場沒那麼大,中頻沒那麼厚,高頻沒那麼刺激,比650低頻少,又沒那麼悶,比702高頻少,又沒那麼亮,好吧,這就是所謂的均衡啦,而下一個詞就是」耐聽「......
一些總結:
用ARM2搭配了很多的耳機,AKG K702 65TH、Q701、K272HD、K240S、K171S、森海塞爾HD650、HD25、大饅頭、拜亞動力DT880、DT1350、DT235、鐵三角MSR7......發現了很有意思的事兒,那就是越是開放式,阻抗越大的耳機就越好聽,同一首曲子你能明顯感覺到大耳機與小耳機明顯的區別,以DT880與DT1350為例,那種聲場的巨大差距,以及聲音的層次感在一首《塵鼓》面前暴露無遺,而森海的HD25、MSR7等封閉式耳機均能感受到聲音的擁擠感,當然,這是在跟開放式的幾個大耳機對比後才感覺到的。
ARM2搭配AKG K171S(55歐姆阻抗)
ARM2是少有的可以在不加耳放的情況下將頭戴式高阻大耳機推得如此出色的播放器,在這一點上十分值得稱讚,如果你是個不怎麼愛折騰的人,但又十分喜歡大耳機,ARM2確實是個較好的選擇。
有關搭配耳塞:
可能是因為注重對大耳機的聲音調試,注重於大推力以及美式的澎湃風格,這造成ARM2難免會有底噪,尤其是對我手上這些低阻高敏的耳機會較為明顯,偶爾還會出現電流聲,所以,對於我這種對底噪敏感的人來說,為ARM2搭配耳塞是很困難的事兒,當然,在播放音樂時,底噪的影響會減弱,如果你對底噪並不敏感也可搭配。還是我的觀點,ARM2最適合的是推頭戴式的開放式大耳機,便攜的封閉式也不錯,而耳塞,聲音雖然不錯,如果你能接受底噪的話也OK。
寫在最後:
經常有人會讓我推薦聽音樂用的播放器,而且預算一般都在2000以內,我大部分時間會不建議購買,因為現如今的手機音質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的音質需求,而2000以內的音樂播放器綜合考慮音質、便捷性等因素,還不如在現有手機的基礎上購買一條更好的耳機來得實際,畢竟大部分人買的是對前端要求並不高的入耳式的耳塞或者便攜的頭戴耳機。
為啥會在這裡提上面這個觀點,其實這來自經驗,身邊的老燒們著實是不少了,對於便攜聽歌,基本是分成兩種,用手機聽,或者用優異播放器聽,而那些夾縫的幾百到2000元左右的播放器基本沒人用,我並不想過多的分析這種狀態,只是想告訴大家,這是很多老燒最後的選擇。■